日前關於營運商提速降費問題引發了諸多討論,但我們發現,營運商對於提速降費被指誠意不足,根源還在於國內營運商一直是依賴賣流量作為其核心盈利模式,要在核心盈利上動手術,換誰都肉疼。目前,營運商相對單一的利潤池體系正在遭遇多方面的衝擊所致,短訊業務持續下降,互聯網化遲遲未見成效,危機日深。回頭看看,發展到目前,營運商正遭受哪些方面的威脅

微信是變量因素,時刻刺激營運商的神

對於營運商而言,最為直觀的威脅顯然是來自於OTT的替代效應

中移動短訊業務遭受微信等OTT業務衝擊,事實上已無須用數據來說明。早在在20131月,國內營運商的短訊業務還在高速增長。到了201411月,短訊業務總量占比降至47.9%,截至2015428日,三大營運商的2015年一季度財報均顯示出,三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均在下降,OTT業務對傳統通信業務的替代作用繼續加深,語音和短訊業務則在繼續下滑。目前來看,圍繞微信構建的IM+SNS+OTO完整的社群關係已經架構完畢,微信上下游產業鏈的內容生態圈已經成型,目前表面微信衝擊的是營運商的短訊業務,但實質則是要緩慢將營運商逼迫到產業鏈的中下層

另一方面是,微信從功能到定位也在時刻變動,其一舉一動都在挑動營運商的神經。去年微信電話本的推出,營運商再被挑戰的聲音不絕於耳,而微信電話本的實質則是通過免費電話的噱頭來進一步覆蓋營運商的平臺「勢力範圍」。雖然說免費通話依然要走網絡流量,但卻在壓縮營運商的用戶控制力

我們看到,中移動由於一直固守其通信本業,互聯網化業務改革遲遲未見進展,其平臺的吸附力與對用戶的控制力正在進一步弱化。騰訊自由的骨幹通信網絡正在各大城市逐步展開,微信社交衍生出來的生態體系在持續強化,成為營運商頭上的一個變量因素,雖然微信動搖不了營運商通信的根本,但未來微信推陳出新的與通信體系相關的任何功能變化將不斷刺激營運商的神經

鐵塔公司會成為卡住營運商未來發展進度的咽喉嗎

前面提到,OTT業務的增長極大的衝擊了營運商的短訊、語音通話和資訊基礎服務,這部分業務衰落直接導致營運商利潤率下降。營運商對流量業務的利潤訴求上升,尤其在4G 時代,因此營運商對於基站密度要求更大,改革勢在必行

在去年,三大營運商開始籌劃由協力廠商機構來承擔鐵塔建設等業務成了一個選擇。20147月,三大營運出資設商共同簽署了《發起人協議》,將以現金方式成立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鐵塔公司」)。但反過來,鐵塔公司在未來也有可能成為營運商的未來的隱性威脅因素

鐵塔公司成立的目的在於推進「網業分離」,避免基站的重複建設。營運商不允許新建鐵塔以及無源系統,只能租用,所以鐵塔公司的建塔進度直接影響到某家營運商的發展與用戶體驗以及存留,因此,鐵塔公司的存在,營運商對於基站選址與鐵塔掌控力的弱化,鐵塔公司的後續工作開展將成為營運商新的威脅因素

NFC支付被蘋果、銀聯、互聯網巨頭等各方勢力弱化話語

說到用戶的控制力的弱化,這裡也必須要提到NFC支付,業界均知,在國內,阿里與騰訊都在力推線下支付體系,強化各自的勢力範圍。此外,蘋果目前正在大力推進Apple Pay入華,計劃通過NFC讓蘋果用戶可以在購買商品時通過蘋果設備直接刷手機支付,簡化了支付流程與用戶體驗,目的是進一步提升蘋果軟件生態的輻射範圍以及用戶黏性,進而控制用戶

但通過NFC支付控制用戶卻一直是電信營運商的心病,中國銀聯與國內三大電信營運商合作多年。以推動NFC支付手機但遲遲未有起色。日前,蘋果正在與國內銀行、阿里巴巴等機構謀劃合作方案試圖推動蘋果的移動支付系統在中國快速落地。從國內來看,銀聯和營運商一直在爭奪國內的NFC手機支付主導權。而拉鋸戰產生原因在於:雙方在實力比拼沒有一個可以佔據絕對上風

在日本,則是由最大營運商NTT DOCOMO牽頭推動NFC支付,NTT DOCOMO掌握著手機定製權利與佔據市場主流的手機用戶,日本市面上銷售的手機幾乎都是營運商定製,可以最快的面向最廣大的用戶手機加上NFC支付模塊。但國內中移動卻沒有這樣的掌控力,中移動與銀聯都有自己的移動支付生態,中移動雖然有定製手機掌控著用戶支付終端,也有協力廠商支付平臺,但其支付與電商平臺的用戶基數與影響力是軟肋

銀聯有手機外接設備與POS刷卡終端,有相對強勢的協力廠商支付平臺,中移動顯然欠缺掌控產業鏈上游的能力。在此次蘋果入華推動Apple Pay的合作名單中,營運商卻被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也反映出,營運商在整個NFC支付產業鏈中,其影響力與話語權在弱化

蘋果的野心在於推動自身NFC支付的全球化,雖然在各個國家,蘋果固然要讓步於當地的原有利益體制,比如此前傳出蘋果與中國銀聯合作,但卻遲遲不見進展,蘋果入華也放棄了一貫的強勢姿態,表示只是負責終端支付的用戶體驗和支付安全保障,其產業鏈掌控權必然在國內合作方手裡

但說到底,蘋果未來覆蓋的速度與後續落地的策略難以預估。我們看到,營運商遭受蘋果的另一威脅因素還在於,蘋果對於各地營運商的反向顛覆的技術威脅依然存在,比如此前傳出的蘋果要在下一代iPhone中植入自己的SIM卡,也是未來對營運商的隱性衝擊

前面分析看出,蘋果發展NFC的目的是進一步擴展蘋果的生態,穩固用戶群體,威脅到不僅是銀聯的利益,同樣也包括營運商。在營運商看來,NFC技術的主要應用場景就是移動支付,未來可能將成為手機標配,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成熟,發展定製手機的近場支付有利於營運商從中找到新的業務模式與盈利模式

但另一方面,營運商原有的基於話費支付的支付能力對用戶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在互聯網產品與內容的經營或者移動電商、線上支付佈局方面與互聯網巨頭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國內營運商NFC支付正被蘋果、銀聯、互聯網巨頭等各方勢力弱化話語權,其基於近場支付的發展新的業務的構想,現狀與理想也在漸行漸遠

蘋果與穀歌生態圈的衝

說到底,營運商遭遇的衝擊從智能機時代一開始就已經顯露。自從智能手機確定為AndroidiOS兩大生態陣營之後,營運商的傳統業務就逐漸開始下坡了。原因在於,iOSAndroid的生態圈都是從硬體終端延伸到操作系統、電子商店與軟件平臺,脫離了傳統手機產業的純粹的通信業務競爭格局,真正的戰場已經從通信網絡與手機硬體上升到操作系統、協力廠商殺手級應用以及軟件生態佈局之戰。擁有足夠多的用戶,擁有完善的軟硬體生態圈,決定誰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與優勢,營運商由於缺乏圍繞通信衍生出來的生態體系建設,其權柄在迅速旁落,其產業鏈原有的優勢與利潤格局也被逐步剝奪,管道化已在所難免

另外,目前營運商正在各方勢力擠壓覆蓋時,利潤來源逐步單一化,比如目前做流量生意依然是國內營運商的核心的盈利來源,這往往成為平臺企業的隱形危機。互聯網巨頭的平臺覆蓋策略與免費策略會逐步蠶食營運商的利潤,並引導用戶習慣的形成,進而倒逼營運商在流量資費上採取更為合理與透明的價格體系,如若不然便會引發用戶抵觸,比如目前三大營運商提速降費方案出爐,眾多用戶也在吐槽誠意不足,這其中也引發了一系列的輿論反彈

但營運商的危機不僅是外部,更多是內部,國內的電信營運商從三網融合、到成立鐵塔公司到寬帶降費提速等等,多數變革都是被外界的力量與輿論推著走,透露出其內在變革體制的僵化。營運商所要做的顯然不僅僅是口頭上喊著去電信化,更是需要基於通信的本業發展周邊的輔業,即以多元化周邊輔業利潤增強主業骨幹,向互聯網化與平臺化轉型,繼而分散自身的利潤池,改變單一的利潤來源盈利模式

降低對其原有的成功路徑的依賴,從做流量生意轉變到做互聯網服務,話雖這樣說,但對於深陷內部體制僵化與人才逐漸流失困局中的營運商而言,知易行難,對於習慣墨守成規的營運商而言,蘋果穀歌以及互聯網巨頭從側翼覆蓋而來的各項業務,其模式與速度往往在營運商的想像力之外。營運商的未來之路,註定會充滿坎坷

作者:王新喜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From 王新喜


 內地三大電訊營運商困局:前有微信堵截,後有蘋果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