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註:Ben Heubl是英國一名數據新聞記者和互聯網醫療極客,曾創辦過互聯網醫療公司和非營利性醫療組織。日前,Heubl在nuviun.com撰文,探討了高科技在幫助人們對抗心理健康問題中的作用和目前面臨的問題。動脈網為您編譯了他的文章,帶您瞭解這一領域的發展現狀及瓶頸。
相較而言,女性更容易產生自殺的想法並試圖自殺,但就自殺成功的幾率來說,男性卻是女性的四倍。為什麼呢?因為男性較少對外談論自己的情緒,報告自身的精神健康問題。而男性這種不願意示弱的傾向,一方面是出於遺傳因素,另一方面也是迫於文化的壓力。
互聯網是人們向外敞開心靈的一扇窗戶——在網上,他們往往能更暢快地談論私密問題。情緒映射能夠探查到人們通過穀歌搜索和社交媒體發出的情緒提示。人們很少使用表情符號來表達諷刺意味,而像鼠標活動跡象這樣的微妙跡象可以讓我們瞭解到他們的疲勞、焦慮和消極等想法。互聯網可能是我們瞭解精神疾病的第一個線索。
數家公司都在採用疲勞檢測技術,在個人和/或他們的管理者產生焦慮情緒時向他們發出提醒。Facebook有一個預防自殺功能,可以注意到用戶的各種危險情緒模式。Samaritans公司開發出了類似的自願追蹤APP,但已因道德原因被撤下。Samaritans推出的慈善機構因此延後了其Twitter APP的發布,該APP能監控用戶的Twitter朋友中帶抑鬱措辭的推文,以預防不幸事件的發生。
動脈網曾報道過,根據心理學的最新研究,Twitter和其上使用的語言可能可以很好地預測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通過分析推文中反映的負面情緒,如緊張、疲勞和生氣等,研究人員將心理方面的因素確定為重要的標識符,認為Twitter文風更積極的用戶患病的風險較低。
精神疾病的發病年齡大多為青少年時期和二十幾歲,這個年齡段恰好與最活躍的社交媒體和高科技用戶群重疊。
那麼,高科技到底是會造成年輕人更多的精神疾病,還是會成為抗擊精神疾病的方法?根據2013年皮尤(Pew)調查中心的《青少年與高科技報告》, 37%的青少年擁有智能手機,而在2011年,這個比例僅為23%。
智能手機允許用戶訪問在線社交媒體和網絡,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為其提供情緒映射和心理健康在線支援。此外,93%的青少年擁有自己的電腦,或是能在家使用電腦;71%的擁有家庭電腦的青少年反饋說,他們用得最多的筆記本或臺式機是與家人共用的那台。23%的青少年擁有平板電腦,與成年人的比例相當。
網上霸淩和互聯網羞辱現象正愈演愈烈,但針對上述情況進行檢測的可行性也越來越高。英國《衛報》曾報道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從長遠來看,被同伴霸淩的孩子們更可能有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該研究,在某一個時間點,霸淩特指被同齡人霸淩。整體心理健康問題是指具有焦慮、抑鬱、自我傷害或自殺傾向。情緒映射技術(例如New Scientist 中的一篇文章提到在Twitter上應用的)可能標識出潛在的問題,並引導相關用戶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對其進行早期幹預。
從技術上來看,這一切似乎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是,從道德角度來看,這是否又會太過專斷獨行?難道人們會希望他們的老闆知道他們一天過得有多糟嗎?難道青少年們會願意讓他們的父母在互聯網上搜索他們嗎?應該由誰來進行監管,監管對象又該是誰?如果我們想要利用高科技來讓對抗精神疾病,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先得到解決。
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在針對心理領域的創業項目研究發現,從開發者的分佈來看,主要是醫療/諮詢機構、學校心理健康中心,還有一些個人開發者及創業團隊,表現的形式主要有視頻、電台、圖文、音頻、遊戲,以此放鬆病人的心理,並達到治療效果。
From 動脈網
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和高科技對抗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