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筆者參加了小米Note頂配版的品鑒會。品鑒會的很多細節已經有很多文章說過了,這裡就不多說。不過從品鑒會的一些細節我們可以看到國產手機市場的下一步走向

功能性應用不足以構成護城

這次品鑒會,雷軍沒有提MIUI,一句話都沒有

想當年,雷軍是把米聊、MIUI、小米手機作為三駕馬車的。米聊早已不提了,有微信這樣的超級APP存在,只抽出部分精力搶跑做出來的米聊的結局是可以預見的。而MIUI仍然是小米的優勢項目,但隨著國內手機廠商紛紛開始重視UI,重視用戶體驗,在手機日常使用上的差別已經不像智慧手機剛流行時候差別那麼大了。現在的創新都集中在了新的交互模式上,早已超越了早期中看不中用的階段

小米自然也看到了這些變化,所以往更多的硬體擴展,一些智慧家居的交互也是為了保衛MIUI。但這些單一功能性的產品都不構成小米獨特的競爭力。小米手環一樣可以和其他手機綁定並提供計步資訊,來電提醒等功能,並不是小米手機獨有的。而如果小米手環只能和小米手機綁定,那也必然嚴重影響小米手環的銷量。也就是說,在手機都是基於Android平臺的前提下,任何與外圍硬體綁定挖出來的護城河都是不足以禦敵

當我看到雷軍介紹拍照裡的美顏功能的時候,我一下子想起了美顏相機。憑借對一類需求的發掘可以做好一個APP,但手機廠商很容易把這個功能集成到他的手機基本應用裡,因為你都是用的手機硬體,要集成進去太容易了。美顏類應用,筆記本類應用,天氣預報類應用,都面臨類似的困境,這些應用手機廠商都可以集成,只是看他們願意不願意做而已

由這一點延伸開去,功能性應用是不構成護城河的。人們不會因為某個功能而去鎖定某台手機。BAT各自都有自己超強的APP和生態,但他們做手機是註定要失敗的。即使百度手機把各項百度應用都綁定進去,人們購物還是會習慣用淘寶,聊天還是用微信。騰訊和阿裡也一樣,不可能憑借一個應用撐起一部手機

手機市場的遊戲規則沒變:硬體為王,供應鏈護

在都用同樣的操作系統,同樣的晶片的手機江湖,一家做出來的UI或應用,很容易就被友商給「借鑒」了,很難形成獨特的競爭力。而評價一部手機的好壞,還是看運行是否流暢、功耗散熱如何、拍照功能如何、音效如何,這些都和硬體息息相關

事實上,一部手機運行是否流暢和UI關係不大。手機的性能在Spec確定的時候就已經框定了,用的什麼處理器,什麼內存,主頻多少,內存多大,Benchmark數據多少都是已經定好了的,這些都和應用開發者無關。在國產手機大都使用高通或者聯發科的晶片方案的情況下,處理器也就沒太多可以說的,也就能拿內存配置說事兒了。CPU也受限於高通和聯發科的供貨。倒是華為,有海思自主研發的麒麟處理器,可以有自己的節奏和套路。三星最新的手機用的也是自家研發的處理器,可以在與國內手機廠商的PK中佔有優勢。以後,會不會有更多手機廠商開始自己研發處理器呢

同樣硬體同樣Android的情況下,能決定一部手機是否運行良好的其實是BSP(Board Support Package),也就是底層內核和驅動程式是否優化的足夠好。這些是深潛在水底不為普通人所關注的,卻是一部手機性能如何的決定性因素。小米的BSP團隊班底來自摩托,「南中興北摩托」,為中國的手機產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其技術水準自然不用多說

功耗散熱,處理器決定了大致範圍,其他的就看軟件優化能否把功耗降下來,工業設計看能不能讓散熱更均勻。這些屬於手機廠商的硬工夫,也是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

處理器和內存之外,螢幕就是大頭了。這次品鑒會,陽光屏是一大亮點。雷軍為了讓媒體記者能更深入的瞭解這項技術,給每個人專門配備了LED燈,可見其用心良苦,可能是因為上次發布會後這一項技術沒有得到廣泛關注,所以要借助媒體的力量再做一次宣傳。陽光屏技術是小米和夏普JDI共同研發定製的,屬於小米獨到的創新,小米也在這一塊申請了30多項專利,可見對這一功能的重視

拍照功能雷軍花了大量的時間去介紹。這一塊涉及的技術很多很複雜,總的來說,也是需要很好的硬體以及底層驅動的優化,這也是體現手機廠商功力的地方。其他的像HIFI系統,充電系統等,無一不是和硬體高度相關的,也是各家必爭之地

從上面這些模塊我們可以看出,當小米憑借MIUI先聲奪人,異軍突起的時候,各大手機廠商如今已經從「互聯網思維」的衝擊中緩過神來,也都開始重視軟件,重視用戶體驗了。招式比過之後,接下來就是拼內功的時候

比拼內功,用最好的硬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能否有獨到的硬體,這取決於自身的研發實力,也取決於與供應鏈上下游廠商的關係。像前一陣就風傳Sony的攝像晶片缺貨嚴重,使得國內眾多手機廠商空有其他物料白白占庫存,卻不能形成有效生產。而三星也是憑借自己強大的供應鏈廠商的地位,讓強勢如蘋果者也無法擺脫。國內的手機廠商要突破三星這道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供應鏈管理,這些都仍然是手機市場的遊戲規則

其實從這次品鑒會的座位安排也可以看出來,電子工程專輯的孫昌旭和IHSKevin王作在正中間的位置,也體現了供應鏈方面的媒體受重視的程度

互聯網思維沒有顛覆手機市場的遊戲規則。供應鏈管理仍然是核心

國產手機的未來之路:用戶成長或將托起世界級的品

在品鑒會上,雷軍花了大量時間的另一件事是拆解各部件的成本,並強調小米Note的性價比。這自然是為了與其他手機廠商PK,並維持自己高性價比的地位和形象。這是一場苦戰,就如同家電市場早就經歷過的價格戰一樣,手機市場也要經過一番肉搏。經過這幾年智能手機的發展,山寨機已經被打趴下了。接下來是雜牌手機廠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再然後是一些大的品牌廠商開始難受。等到打的差不多了,才是享受成果的時候。現在還不斷有人衝進這個市場要做手機,而且不斷有大筆的錢投入進來,可見還是在群雄紛爭的階段,離塵埃落定還早。等到真正大局已定,說不定那會兒手機又不流行了。有摩爾定律存在,科技行業變化太快,就是這麼殘酷

或許很多人會抱怨小米,這樣的割喉式競爭只強調性價比,不利於提升中國製造的品牌附加值。我倒是覺得,在現階段,不掌握供應鏈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各手機廠商能拼的就是效率了。誰運營效率高,能把成本做低,誰就有優勢。現階段,這一過程難以避免。至於品牌,這不是多做幾個廣告找幾個代言人就能提升上去的。服務好現有客戶,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和收入提高自然而然的口碑和品牌就有了。想當年,QQ也讓很多人覺得low啊,如今微信不也是國民產品?品牌的提升是依靠用你的產品的那一代人長大了,消費能力增加了,影響力自然而然擴大的。這樣這些產品到亞非拉也會是高大上的品牌。像GAPGUESS這些牌子,在美國也就是大眾品牌,到了中國,也就升級了

隨著時間推移,中國一定能出現一大群世界級的品牌。手機廠商們,加油吧。

From 毛委員


 小米品鑒會折射下的國產手機競爭策略:正在改變和無法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