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春夜,料峭春寒吹過創業大街,我和朋友從單位出來,一起去給老同事餞行。入夜的中關村打車不易,老N不想等,點開 App 叫了專車。司機很快答覆,說是一刻鐘到

我笑了笑,指了指旁邊仍在營業的ESSE咖啡,說先進去坐坐吧

經過十分鐘的等待,我們突然意識到這裡有四個人,小車怕是坐不下;然而之前並未說明人數,司機也沒有過問。老N急忙追了個電話過去,所幸對方表示沒問題,並讓我們留意黑色的帕薩特

到了一刻鐘,老N看了看手機,卻發現導航上顯示司機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又打電話過去糾正,專車才找了過來,原來是認錯方向

四個人一擁上了車,司機問我們是否認識目的地,一車五人面面相覷,最終決定開導航

坐在副駕的老N伸手去摸安全帶,卻發現安全帶上了插扣。老N問司機怎麼回事兒,司機只說:「沒問題,沒問題」

夜間行駛快速而平穩,司機也不貧嘴,短暫的旅途很快便走到盡頭。由於無法分辨從哪裡下車更近,我們停在路邊,走了過去

人民的Uber

Uber 是一家外國公司,在中國它叫優步,主打產品叫人民優步。和國內很多水土不服的外國互聯網企業不同,Uber 特別接地氣,我們經常在微博上、微信裡看到 Uber 的本土化運營:Uber 能在什剎海招三輪車啦,Uber 能在西湖畔招手搖船啦,Uber 能在世博園區招直升機啦

如果你是一個一線城市的小白領,一定要為 Uber 在這些幾十年我們都不去一次的地方做出的營銷活動高聲叫好,亂感動一番,轉發轉發騙幾個優惠劵

但是這些優惠券有時候也會成為一些負擔,比如之前所說的那樣,專車的體驗和的士並不相同——專車到的時間沒有點,專車司機不認識路,專車的安全性(車、人、駕駛技術)非常堪憂,最關鍵的一點是還老有司機找女乘客搭訕

最後一點,在 Uber 上表現得尤為突出。身邊的不少女性朋友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反饋,而在微博上搜索一下你也會發現,Uber 已經替代陌陌成為了宅男人群中最新的約炮神器

Uber 司機們起初的話題和大多數的的士司機差不多,聊聊在哪上班,這麼晚出門安不安全之類的。然後話題轉向了人生與職業,說他是一個你沒聽說過的什麼什麼公司的老闆,開 Uber 只是為了排解他寂寞的閑暇時光,你是他上車以來接的第 X 單生意

他會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自然是在吹牛的話術,等著你自己上鉤

我笑著問他英菲尼迪是自己買的,還是借的,他說借的。我讓他掃了我的微信,然後回到家之後默默拒絕

專車的服務水準在的士以上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畢竟私家車比較新,而且車主的收入高。但是綜合考慮時效性、識路能力和對司機的信任以及 Uber 附贈的這些「附加服務」來說,加價叫普通的的士難道不是比專車性價比更高的選擇麼

拋開與其它專車平臺相同的問題,Uber 最大的問題,正是由於接入人民優步司機的門檻過低,而 Uber 又沒有下功夫,似乎也不打算對人民優步司機進行審核造成的。未經嚴格審核和培訓的黑車泛濫,也到會導致 Uber 的用戶體驗不可逆轉的泛濫,進而讓 Uber 遠離人民

而這一切,都源於 Uber 的傲慢

優步的傲

Uber 在人民中親民的形象曾經讓我認為 Uber 是近年來本土化最好的公司之一(想像一下同樣與車相關的 Tesla 在中國的表現),然而 Uber 對中國政府的態度,又讓我覺得 Uber 中國區的高管一定是其他公司派來的臥底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政府為什麼查封 Uber,而是為什麼只查封 Uber?並且如此多的國家及地區(美國、韓國、德國、西班牙、泰國、印度、荷蘭、台灣、澳大利亞、南非、比利時、加拿大)都在查 Uber。在這裡分析其他國家的做法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說在國內

我當然不相信政府是為了用戶體驗問題來費這門心思的,因為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政府都沒有那麼閑。不過,一旦涉及到安全問題,總還是有一些底線需要維護的,比如強姦

如果你一直關注這件事就會知道政府其實對專車一直抱以一個十分懷柔的態度——我們在支付寶、P2P、股權眾籌等新生領域上都見過這樣的態度——只要你的玩法不會讓市場出真正的大亂子,政府就不會對你怎樣

事實也是如此,各地、中央政府與專車的糾紛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上半年,然而整整一年過去了,哪家公司真正被嚴令查封卻鮮見發生。尤其是滴滴、神州、易到、一號專車(快的)四家本土專車平臺,均已經找到了將專車合法化的思路:將私家車掛靠在一家 P2P 租車公司裡,再從有租車資質的租車公司裡「借調」到專車平臺上來。這就保障了每一輛車均可溯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車源的安全

在中國的互聯網上,政府的政策默許屢見不鮮,甚至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的土壤。因為撐起百度、阿裡、騰訊這些巨頭的外資資本也正是通過 VIE 構架這種政府默許的玩法進入這些公司。你可以黑這種曖昧的態度,但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兒

作為一個需要在各個地區實體落地線下運營的跨國公司,Uber 在處理與政府的關係上表現得像是一個幼兒。阿裡巴巴上市的時候,曾有記者詢問馬雲,「作為一家跨國公司,阿裡如何處理與政府的關係」,這段話原封不動地摘錄如下

「作為一個全球公司,和任何政府打交道都是麻煩的。如果想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就要處理好與政府的關係,與他們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解決他們的問題,並告訴他們你的問題。好的機遇來自於良好的溝通,這就是我們過去 15 年中的發展經驗。總而言之『與之柔情蜜意,但就是不嫁』這是我們處理與政府關係的哲學。

同樣作為跨國公司,與阿裡相比,Uber 的執拗帶來的是在全球各國各地的封殺。從中國的情況來看,Uber 甚至沒有為其專車的合法性做出一絲一毫的辯護,沒有在合法化上做出任何嘗試與努力。時至今日,Uber 仍在沒有的士運營資格和租車運營資格的情況下,開展著運營

然而就像開頭的安全帶插扣那樣,Uber 無法對旗下專車做出任何有效的安全保障。更別提那些用豪車來釣女乘客約炮這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逾矩行為了

你永遠不知道為你領航的人,是一個黑車司機,一個飆車狂,還是一個殺人犯

人民的偏

自由主義者有這樣一種錯覺,將這個世界上的閑散資源都利用起來,一定比讓那些專業從業者來剝削我們要好得多。以至於一旦打上共用經濟、自由、優化配置的標籤,一切愚蠢都變得無比正義

共用經濟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降低成本的問題,這一點無論是在 Airbnb 還是在 Uber 上體現得都很明顯。這個世界上有閑置的車,有閑置的房,但人卻總是不夠閑。所以我們在 Airbnb 上看到的是一群專門做二房東的,在 Uber 上打到的是一群以前開黑車的

失去了規模化的管理,分散式、小作坊式、個性化式的實體服務業所帶來的成本上升,是人們在發明出量子傳送機這種無視速度、距離和重量傳輸裝置之前沒有什麼希望能解決的問題

然而總有不知是真不明白還是裝不明白的人,拿著專車的優惠券為十幾塊幾十塊的利益吶喊,卻根本不考慮放任共用經濟取代公交系統或酒店業之後,帶來的社會成本的巨大浪費,以及隨之而來的價格上漲

共用經濟帶來的低廉價格其實是最典型的市場遊戲,商家裹挾著資本破壞掉那些已經成熟的系統。而在用戶的眼裡,低價高質仿佛成為了共用經濟本身的符號——雖然在邏輯上它根本帶不來這樣的結果

然而資本總是要讓市場把吃進去的東西成倍吐出來

在互聯網發展史上有那麼多的例子證明這一點,而當資本挖坑的時候,我們可愛的人民還是會一邊跳坑一邊為貼上「互聯網思維」、「免費」、「共用經濟」標籤的資本搖旗吶喊。就像人民選擇了 360、金山衛士、百度殺毒一樣,捆綁、數據出售、大量彈窗廣告、先免費後增值,這些商業模式是白紙黑字地寫在那本叫《免費:商業的未來》的書裡

這本書在國內的封面上沒有副標題,就像 Uber 的「自由」、「共用」與「人民」一樣好聽,以至於讓很多人忘了這是一種商業模式

用戶永遠有自由要求更高的體驗,只要他願意為每一分體驗付賬,而政府的作用就是要為付不起帳的人提供最基本的服務——比如特許,然後限價經營交通業

你現在當然可以拿著各種專車的優惠劵沾沾自喜,但是半價的大餐總有一天會結束。又有幾個人能在面對原價的專車時像打出租一樣揮手自如

還是說,打不起專車的,就不配叫人民

本文作者@評論屍首發於微信新媒體:赤潮AKASHIO(微信號:AKASHIO-此言此思若潮水,不沾紅粉自風流。轉載請保留本資訊,未包含本資訊的微信公眾號轉載將受到侵權投訴。

From 評論屍

 


 Uber的傲慢與人民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