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阿裡雲與瑞雲科技在杭州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搭建面向電影、動畫特效雲渲染的視覺雲。毫無疑問,這是阿裡佈局文娛產業的一部分,與之前阿裡影業收購粵科軟件一脈相承的是,視覺雲亦是從涉及行業基礎層面的技術工具入手,在行業各個節點上佈局節點,逐步形成一個阿裡的電影產業邏輯。
阿裡雲新增視覺雲:規模優勢下的水到渠成
阿裡雲計算此前已經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提供了遊戲雲、金融雲、電商雲、移動雲等行業解決方案,而瑞雲科技是一家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擁有2萬名用戶的專註於電影、動畫特效雲渲染的專業服務商。
在全球舞臺上,阿裡雲已經是緊隨亞馬遜、Google、微軟之後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在計算能力不斷擴容、規模效應繼續膨脹之下,一方面阿裡在急速拓展國際業務,另一方面必須將富餘的計算能力找到更多的出口——這是規模優勢下雲計算能力產生的巨大邊際利潤的必然驅使,也是巨頭們都在涉足的細分「雲」——
2014年5月,微軟收購新西蘭雲渲染和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GreenButton,代表性電影:《指環王》第三部;
2014年8月,穀歌收購視覺特效渲染公司Zync,代表性電影:《星際迷航2》《環形使者》。
那麼,雲渲染究竟是一個什麼鬼?
渲染農場是中小影視、動畫製作公司的痛點,雲化是個好辦法
瞭解雲渲染先得知道渲染農場(Renderfarm),規範名稱為「分佈式並行集群計算系統」,這是一種利用現成的CPU、乙太網和操作系統構建的超級計算機,它使用主流的商業計算機硬體設備達到或接近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但「乙太網」的當地語系化特徵,意味著渲染農場的計算能力與投資資金的多寡休戚相關——投資越大當然能夠換得更高的渲染處理能力。
對於很多中小電影動畫片方,自建渲染農場去完成精緻的電影、動畫多少有些「癡人說夢」。
以《阿凡達》為例,維塔數碼承擔了該片的特效渲染工作,據報道,該公司曾僱用900人來為這部電影工作。為了渲染《阿凡達》,維塔數碼動用了佔地10,000平方英尺的服務器群,其中有4,000台服務器,共有35,000個處理器核心,單機渲染平均一幀(一層)的渲染時間為2小時,2K-4K解析度,160分鐘的影片,每分鐘9000 幅圖片(60秒x30幀x5層),整體渲染時間需要2880000小時,相當一台服務器要工作328年。
而對於動畫製作來說,夢工廠的經驗是4~5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時間是消耗在了渲染上,不僅成本體現在硬體設備的巨額投入,還包括以年為單位的時間「消費」,這在虎嗅早前採訪夢工廠CEO卡森伯格時亦有印證。
而雲渲染則可以理解為渲染農場的雲化——借助那些擁有超強性能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在雲端進行渲染,對於中小電影、動畫公司而言,成本收益比優勢明顯。虎嗅君就此採訪了國內某知名動畫公司技術總監Y(應採訪對象要求匿名),他表示:「對於小團隊,沒有足夠的渲染農場的,雲渲染主要提供的是足夠的資源,保證渲染任務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同時又不需要自行採購很多服務器。」因此,他認為:「這次合作,對於國內很多中小型動畫公司的影響應該比較大,他們不需要自己搭建渲染農場——從成本和技術上都會節省很多,從而讓這些公司的製作節奏更順暢。」
阿裡雲在2013年承擔了一部國產動畫電影《昆塔:盒子總動員》(以下簡稱《昆塔》)的雲渲染服務,用6700台高性能計算機為該片提供了累計超過1000萬核小時的,有報道稱,該片以250萬元的投入完成了傳統模式下需要購置價值2800萬硬體才能完成的工作。但很遺憾,這部影片的最終票房僅為1502萬元,多少令阿裡雲有些臉上無光。
另一邊,第86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哈布洛先生》即是依靠瑞雲科技的雲渲染平臺在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完成了特效渲染工作,該片導演該片導演洛朗·維茨在發布會現場也明確表示了最終獲獎與瑞雲關聯甚大。此外,去年暑期檔的國產動畫電影《龍之穀·破曉奇兵》也是在瑞雲科技的雲渲染平臺上完成了全片1/3的特效鏡頭,約17000多幀,該片最終票房5600多萬。
類似阿裡雲這樣的巨頭「雲」因為領先的規模已經有了巨大的成本優勢,胡曉明稱,「我們(阿裡雲)通過公共雲計算產生的成本只有原來成本的幾分之一,甚至只有40%、50%。」
除了中小電影、動畫公司外,其實對於行業的大玩家,雲渲染亦是一個大有裨益的工具,Y介紹說:「對於有較大渲染農場的團隊,雲渲染可以幫助把渲染的波峰任務分擔完成,確保整體進度。」
從《昆塔盒子總動員》到《哈布洛先生》的距離:並不止於阿裡雲
在發布會現場,阿裡影業行政總裁張強表示,中國電影長期以來嚴重忽視了技術對於電影藝術的重要作用,是造成目前與好萊塢差距較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對於阿裡雲與瑞雲的合作亦是給予厚望——雲渲染的低成本高效率普及或許是補齊中國電影、動畫工業技術短板的一個重要支撐。但,就《昆塔盒子總動員》與《哈布洛先生》兩片觀察,中國動畫與世界頂級動畫的距離遠不止於阿裡雲。
虎嗅君專門看了《昆塔》的片段,與《哈布洛先生》相比,其一是能夠看出前者在後景的精緻細膩方面與後者相距甚遠,這一方面是技術能力限制,另一方面是觀念和意識的落後,不注重細節、不精益求精令產品觀感體驗粗糙——該片票房亦可印證;其二是藝術的功夫,直接表現為講故事能力的不足,《哈布洛先生》全片無對白——與皮克斯的《Wall·E》相似,全靠人物表情、行動推動劇情,觀賞亦能津津有味,而《昆塔》或許是因為針對低領兒童的緣故,對白「豐富」到幾乎可以用聽即可「觀賞」,大銀幕的觀賞魅力盡失。
有理由相信,包括阿裡、百度、騰訊在內的這些源自中國的世界級互聯網科技企業,會在不遠的將來令包括中國電影、特效製作行業提升到與好萊塢齊平的技術裝備實力。但科技手段的升級顯然並不能完全解決中國電影的價值問題。
有先進的技術作為工具固然可以看到追趕好萊塢的曙光,但修煉內功、提高對工業技術的運用理念和技能才是未來奔跑的持續動力——與中國電影片方們和電影人們共勉。
From 陳昌業
阿里要給中國電影的特效加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