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k_Poster Boy

資訊的流通性大增的今日,我們在網上填寫的個人資訊到底去了哪兒已經無法詳細調查,加上智能電話將我們生活所有資訊緊密連繫,社交媒體記錄著生活點滴,我們在資訊世界留下的足印多不勝數。但這些私隱如何被使用?為我們帶來甚麼好處壊處?很多用戶都不太清楚。

低估私隱外洩風險

趨勢科技最近委託研究機構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雖然消費者往往聲稱要求維護私隱,但卻不願改變習慣來保護自己。調查由Ponemon Institute進行,針對美國、歐洲及日本消費者的調查,多數消費者認為物聯網IoT的好處多於他們對私隱權的擔憂,但同時有 75% 受訪者認為自己對個人資訊缺乏掌控能力。消費者對私隱權的看法,他們是否願意改變習慣,以及個人資訊具有多少價值都是這次研究目標。

誰去悍衛私隱權?

儘管消費者較以往開始在意網絡私隱權和安全問題,但卻並不非常了解自己在此問題中的角色。有些自認為『很注意私隱權』的受訪者,即使遇到資料外洩事件,大部分人也不願改變其使用習慣或調整分享資訊的方式。這或可歸因於他們覺得自己的影響力有限,或者對網絡世界的影響力認知不足。

顯言消費者對於自己的私隱權認知不足,沒有設法保護自己的資訊,除非是自己希望將這些資訊公開。然而,我們都愛免費的各種服務,大多數消費者都願意將自己的姓名、性別、消費習慣,甚至是身體健康狀況及帳號登入資訊提供給廠商。研究甚至發發現消費者肯為自己的個人資訊開價,平均價錢從 2.90 美元至 75.80 美元不等。

如果以下資料可以出售,受訪者會以甚麼價錢出賣自己呢?

密碼 – 75.80 美元 健康狀況 – 59.80 美元 支付資料 – 36 美元 信用記錄 – 29.20 美元 購買習慣 – 20.60 美元

最便宜的資料為:

性別 – 2.90 美元 姓名 – 3.90 美元 電話號碼 – 5.90 美元


 我們都活在沒有私隱的年代 看看出賣資料的代價

 https://www.facebook.com/hki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