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英國申請加入法、德、意先後宣將申請加入。亞投行聲東擊西,突破了美、日的封鎖。同時也令人看到,西方國家並非鐵板一塊,特別是美國的忠實追隨者英國能邁出這一步,令人吃驚。
2013年10月,中國、印度、新加坡等22國財長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亞投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註冊資本為1000億美元(世界銀行為2783.77億美元、亞行為1624.9億美元、歐洲投資銀行為2432.84億美元、非洲開發銀行為1002億美元、泛美開發銀行為1168.8億美元)
據統計2010年至2020年,亞洲各國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合計約需8萬億美元,另需近3000億美元用於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但美國、日本說:「有世行、IMF和亞行,何必還要成立亞投行」。美國不說美國人壟斷世行行長,日本不說日本人壟斷亞行行長。2013年3月,亞行行長出缺,中、印心生希望,但日本在第一時間宣布由中尾武彥接任。不是說哪國人行長有多重要,而是行長任免反映了世行、亞行是誰的「一畝三分地」。
中國主導亞投行並非意氣用事。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環境不堪重負迫使中國製造業向外遷移,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對中國來說,東南亞是理想的承接地,但那裡基礎設施薄弱而且缺乏資金。亞投行將為中國企業鋪路,先幫助基建公司拿下項目,進而為製造業投資創造條件。而且,中國不會象世行、亞行那樣要求這些國家政府治理透明、財政緊縮、提高信用評級。
國家間經濟組織的變遷和發展總是折射出國際政治關係的變化。1991年12月,蘇聯宣布解體。與此同時,英、法、德、意、荷、比、盧等國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11月,盟約生效。1999年1月1日,歐元在11個盟國內正式發行。蘇聯解體意味着世界政治格局從「兩極爭霸」轉化為「一極多強」。歐亞諸強知道與美國相比自己不夠強,它們沒有浪費一秒去糾結幾百年積下的世仇,而是想團結起來成為能與美國抗衡的一極。
轉眼間,蘇解體已經快24年了,亞洲諸強仍是一盤散沙。中、日、韓、印誰也不服誰,亞元至今停留在構想層面。不是亞洲人比歐洲人狹隘,而是他們素養不夠。此外,美國也吸取了大意失荊州坐視歐元誕生的教訓,有效地進行了分化瓦解。沒想到,西方陣營自身也出現了分化。
一直以來,美國對「亞投行能否達到高標準」表示擔憂,英、法、德、意的加入有助於提高亞投行的管理水平的信用等級。
From 虎嗅
亞投行「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