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9

 

author:  吳靄儀

author photo: 

column name: 

法政隨筆

自雨傘廣場走出去,不但要深入社區,亦要走出香港家門, 面對國際, 喜見「Alexter」上月底出席日內瓦人權峰會演講,向世界介紹了雨傘運動的歷史與未來路線的國際意義。從網上報道可見,周永康、岑敖輝兩人合併講述,道出雨傘運動是30 年民主抗爭的「範式轉移」,港人變得願意為未來犧牲,甚至不惜坐牢以推動民主;同時指出香港命運,與台灣、澳門、中國的命運互為影響,關連世界;而且直言中國政府目前走的是一條危險的路,無人知道經濟與政治泡沫何時爆破,和爆破後會怎樣,呼籲國際關注中國問題,尤其是中國的人權問題,以及中國如何處理香港、澳門、台灣、西藏問題。

這類公開國際演講,必然會招致中央政府惱怒,左派機構亦必會藉此大肆攻擊,然而這也是雨傘運動必須面對而不可退縮的一步,不但要視這些攻擊為為未來作出犧牲的一部分,更不要怕向香港人證明這一步的重要性。多年來,香港的民主運動處處忌憚被批評「將香港問題國際化」、「招引外國勢力介入」,變得閉關自守,只關心香港內部大小事務,對香港如何在世界,甚至在中國大形勢下尋求出路的重大問題不感興趣,更有一些人以為「中國融合」就是一切,而中港融合就等於配合中央指示。結果香港迅速自地球消失,直至雨傘運動轟然一炮,才將香港特區推回世界舞台。

其實歷史上香港何以能保持地位,養活了數百萬人口,全仗她不斷在千變萬化的局勢中找到立足之地,從來不依賴仰人鼻息。香港能生存,自然是因為對中國大陸有重要的用處,而這個用處最大的因素是她的國際城市本質,對國際社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七年後,根本因素其實仍然存在,後雨傘運動的一大核心課題,是尋求加強這些因素的方針策略。「Alexter」要走下去!

 


 雨傘在日內瓦 (吳靄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