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按摩的圖片搜尋結果

 

(網上圖片)

小兒可按摩推拿嗎?

現在很多成人都喜歡推拿按摩,但基本不知道小兒更適合。數千年來,中國兒科学上,小兒保育、預防和醫療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也是我国最寶貴的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最早的文獻記載,遠在戰國時期,約公元四百多年前已有小兒醫、嬰兒病和嬰兒方書。如《史記、扁鵲仓公列傳》、《漢書、藝文志》都載有婦人婴兒方十九卷。世界上最早的兒科專書《顱囟經》也是出自中國,到了宋代隨着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四大發明更推動了醫學進步。按摩推拿法從明初已有小兒按摩專著面世,明後(1604年) 還有《小兒推拿祕訣》等專書。推拿從兒科康復中,深受歡迎,故以後發展成小兒推拿專科。

中醫認為對兒科保健期先要分別年齡分期為: 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幼童期、兒童期。

從出生到滿月為新生兒期,在生理上新生兒要適應新的外界環境,開始呼吸和調整循環,依靠自已的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攝取營養和排泄代謝產物。其疾病與胎內、分娩及護理都有密切關係,如早產、臍部疾患、呼吸道感染、驚風、不乳及消化不良等。中醫對新生兒不乳有其獨特的见解,《醫宗寶鑒、幼科心法要訣》:「不乳,謂初出胞胎不吮乳也。其故有二,不可不辨。兒生腹中臍糞未下,能令小兒腹滿氣短,嘔吐不乳,當用一捻金治之;若兒母過食寒涼,胎受其氣,兒必腹痛多啼,面色青白,宜匀氣散主之。」故此母婴在飲食保暖等方面,應細心護理。

嬰兒期從滿月至一周歲期間,這階段由於嬰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抗病能力較低,故易生病。飲食以母乳或牛乳為主,逐步漸添加輔助食品,以滿足生長發育需要。缺乏營養時,易患「佝僂病」和貧血病;餵養不當時,因消化能力弱,容易嘔吐或出現「五軟症」,《醫宗寶鑒》:「五軟者,謂頸項軟、手軟、足軟、口軟、肌肉軟是也。」嬰兒先天不足,後天哺養失宜,氣血虛弱,便促使本症的發生與發展。

幼童期,由三周歲到七周歲為幼童,這個時期由體格的迅速生長轉到神經精神的迅速發育,抗病能力較前增强,和外界接觸日益廣泛,對新鲜事物興趣倍增好問為什麼,理解和模仿能力強,語言逐漸豐富。由於幼童求知慾强、好奇、喜模仿,應注意防止誤食藥物、毒物等意外事故,這時間幼童易患扁桃腺體炎等疾病,在中醫角度來說,應少吃油炸及容易上火的食物。

兒童期,由七周歲到十二歲,這個時期體重增長加快,更換乳牙,長出第一、二磨牙。生理上心肺功能稳定,對各種傳染病抵抗力增强,但較多見為腎炎、哮喘等,因此應做好保健預防尤為重要。

簡述談了兒科保健所注意的問題,下面繼續談兒科的保健按摩,小兒按摩與成人相比,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年齡越少則差别越顯著。小兒生理方面雖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但變化很快,主要表現為發病容易,轉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而且若能及時進行調治,則較容易痊癒。

小兒保健按摩處方:「補」脾經200 ~300次,摩腹1 ~3分鐘,捏脊3 ~ 6遍,掐揉足三里50  ~100次。每周2 ~3 次。

按摩操作:

「補」脾經

囑小兒伸直拇指,術者以左手抓住小兒手部,右手拇指的羅紋面緊貼於穴位,作順時針方向旋推200 ~300次。若將小兒拇指伸直,向板門推向拇指尖為「瀉」。

摩腹

囑小兒仰臥位,充分暴露其腹部,術者右手食、中、無名、小指併合攏,其羅紋面輕輕貼於腹部,以小兒肚臍眼為圓心,兩天樞穴的距離為直徑,作逆時針方向的劃圓,約5分鐘左右。

按揉足三里

囑小兒取仰臥位或坐位,微屈曲其膝部,術者以右手拇指指端緊贴於穴位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揉按,約50 ~100次。

捏脊

捏脊及按摩手法,「補」與「瀉」的區别、用法等等,留待下篇再述。

注意事項:

1. 小兒保健按摩一般多在清晨或飯後進行,每天操作1次,每7次為一療程,休息3天後,可繼續進行第二個療程。

2. 小兒患急性傳染病期間,可暫停保健按摩,待病癒後再恢復進行。

朱伯銓中醫師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