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AM 730《鈺成其事》
英文諺語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可譯作「成者愈成」,意思是說無論做甚麼事,愈是做出了成績,便愈有條件做出更大的成績。
這道理不難明白。一個企業辦得成功,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優越的條件,包括良好的聲譽、優秀的員工、有用的經驗和豐富的資源,於是企業便可以創造更輝煌的業績。這是成功的良性循環。相反,如果企業管理不善、服務欠佳,內不能維持員工士氣,外無以贏取客戶信心,便會流失業務、人才和資源,愈辦愈差。這是失敗的惡性循環。
成者愈成、敗者愈敗,這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不過,這並不是一條必然的、不可扭轉的規律;如果是,成功的企業便永遠不會沒落,失敗的企業便永遠不能翻身。在現實世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相反的例子。
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提出了一個跟「成者愈成」這傳統智慧恰恰相反的觀點。他說:「歷史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成者必敗(Nothing fails like success)。」這四個字,已成為很多論述和著作的題目。
湯恩比的說法大概可以這樣理解:一個系統所以成功,是因為它能夠有效地應對客觀世界提出的挑戰。它既然已經成功了,便失去了自我求變的動力。當不斷發展的客觀世界提出了新的不同的挑戰時,這系統便不能再有效地應對了,於是便成為失敗的系統。古今中外的城市、國家、朝代、制度甚至整個文明,都會由盛變衰,由強變弱,由繁榮變沒落,這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
但是,沒有一個城市、國家、朝代或者制度是一出現便「成功」,便處於巔峰狀態的。在每一個由強變弱的過程發生之前,必定有一個由弱變強的過程;而這由弱變強的過程,一定是由一個接一個的成功構成的。所以,並不是成功必然帶來失敗:是系統在取得多項成功之後,失去了再爭取成功的能力,於是由成轉敗。
仔細分析當可發現,失敗的原因不是成功,而是自滿。成功的良性循環是「成功,改進,再成功,再改進」;而由成轉敗的過程是「成功,自滿,失敗」。
同樣,如果能夠把失敗變成改革創新的動力,便可以打破失敗的惡性循環:歷史不乏「失敗,改革,成功」的例子。
本文由作者授權,從 http://tsingyoksing.hk/ 轉載
成者必敗(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