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如果你還在觀望iPhone 7,還在猶豫買還不買,那今天新浪、騰訊等多家媒體今天一股腦兒推出的iPhone 7測評,估計會或多或少給你點購買決策。本文轉載自新浪科技,原標題《iPhone 7評測:不止是黑色手機》。

無論你是否承認,iPhone終究是款「不太尋常的手機」。這幾年人們對iPhone關注空前密切:它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開人們關注,分析師以此作為評估蘋果股價的依據之一;媒體則將曝光信息作為素材,在產品發布前炮製出「iPhone XXX評測」。

2016年秋季的iPhone 7/7 Plus(實拍突擊)也是如此,在發布前的幾個月,取消耳機口、防水、雙鏡頭等特點陸續被曝光,發布會又一次變成了驗證過程。

但人們依然想知道,第十代iPhone相比上一代,又有何不同。

在使用過這款產品幾天之後,新浪科技為您帶來對它全部細節的描述。

 

新的流行色

在電子產品行業,蘋果具備製造流行色的能力。

iPhone 5s試探性地嘗試「土豪金「獲得空前的成功;兩年後,玫瑰金色的6s又成了人們選擇這款手機重要理由。

今年iPhone 7的廣告色是黑色。蘋果給了用戶兩種選擇,亮黑色與黑(為了區別,我們在本文稱之為磨砂黑)。亮黑色的盒子也與其他顏色不同,蘋果上一次使用這種全黑色包裝盒,是iPhone 5黑色版的時候。

亮黑色的包裝也是黑色 與其他配色盒子不同

在發布會現場,我問一位蘋果高管為什麼這次深空灰沒有了,他直接了當回答「因為我們更喜歡黑色」。對蘋果來說,黑色是個情結問題,自iPhone一代開始直到4s,iPhone一直只有黑白兩色可選。iPhone 5採用了更漂亮的金屬後背,掉漆問題讓蘋果把黑色雪藏了3年,直到今天,才再次重新拿出來。

在亮黑與磨砂黑中,毫無疑問,前者更吸引人。

磨砂黑色機身背部

類似的亮黑色在iPhone 3GS的塑料後背上見過,但這次的iPhone 7的根基是金屬,明顯更具質感。它仍是金屬材質,但蘋果在金屬上做9次表面處理,讓金屬具備了玻璃一般的手感,摸上去非常潤澤。

順便提一句,它並不像看起來那麼滑,拿上去手感甚至比磨砂黑更澀一點。

亮黑色機身背部

如同發布當晚我們擔心的一樣,亮黑色的iPhone 7美麗也脆弱,高拋光表面容易出現細微劃痕,以及容易沾染指紋和油污。

具體到這部評測機,在我的袋子裡放了幾天後出現了各種細微劃痕,情形有點黑色汽車上沒法避免的太陽紋。所以,蘋果在官網上也比較老實地提醒用戶:最好給亮黑加個手機套。但反過來說,它的美也被「保護」起來了。

蘋果為iPhone 7系列更新了手機套

新手機套的側面按鍵比之前手感更好

接着前幾段說概念,蘋果對顏色把控其實是門學問:從粉色到純黑,後者既是對天線的完美掩蓋,也是色系造成的風格轉變。蘋果借此實現了對外觀的改造和用戶新鮮感的心理把控。在9日的預售開始後,我周圍人不約而同全選了黑色系。

另外,蘋果也希望新顏色能給自己創造更多利潤,在所有配色中,只有亮黑是128GB容量起步,沒有32GB容量版。我的同事開玩笑說,這是名副其實的「高端黑」。

 

無論磨砂還是亮黑 他們的正面都是一樣的

除了亮黑,另一種受關注的顏色是磨砂黑。它不像亮黑色黑得那麼純粹高調,純黑但是不容易被汗漬弄髒,是蘋果剔除深空灰後給出的另一種選擇。更重要的是——他有32GB版可選。

無論是亮黑還是磨砂黑,天線帶都用同色材料處理。之前飽受吐槽的「白帶」不那麼明顯了。其他顏色的天線帶依然存在,只是新的天線帶做了位置弱化,雖然還有,但也不像之前那麼突出。

不僅是顏色的改變,蘋果通過新工藝化解了iPhone 7沿襲6s外觀這個事實。這種新的高拋光處理,淡化了iPhone產品線沒有隔代外觀大變化的情況。對很多人來說,這點是換機的最大動力。

 

不能按的home鍵

從iPhone一代到五代,這系列手機經常出現的故障是home鍵損耗,連擊或失靈讓很多人習慣打開輔助功能裡的「小白點」。

這個問題在iPhone誕生9年之後終於得到了解決,在iPhone 7上,蘋果換掉了機械式home鍵,給這顆按鍵加了最新的Taptic Engine振動器。

新home鍵外觀與之前一樣 但內部已經大不同

外觀看起來一樣,不過內在技術含量已經大不相同,玻璃按鍵下面是一顆Taptic Engine觸覺反饋裝置,通過手指觸碰,能實現不同的功能。

Taptic Engine是蘋果獨家研發的振動器,與常規手機的轉子震動馬達不同,它能通過按壓的不同實現更豐富的回饋。在Apple Watch上,Taptic Engine的主要作用觸覺反饋,仿佛有人敲了下你的手腕;在2015年後的MacBook上,用它以假亂真地模擬按壓感(曾有個老外對我表情誇張地解釋 新MacBook觸控板是「Magic!」)。

home鍵下的Taptic Engine觸覺反饋

在iPhone 7上,雖然home鍵不能按下去了,但關於它的所有操作都和以前的機械按鍵一樣:按一下返回;雙擊調出多任務管理;長按調用Siri;輕拍兩下半屏模式,等等。

模擬出機械按鍵的段落感與真實按鍵不同,不過所有操作和邏輯完全一樣。為了這種模擬更像,蘋果給了新home鍵三種力度選擇,相當於以前單一的機械式home鍵力度變成了可調整,對多數人來說,第二檔力度就夠了。

這些努力減弱了機械式home鍵消失帶來的不適感,雖然上手之初仍覺怪異,好在用一會就能接受。

並且,新home鍵也給iPhone 7的防水減輕了實現難度。

終於能把iPhone丟到水裡泡泡澡了

兩款iPhone對應上代尺寸沒有變化。

蘋果把心思都放在了硬件上,雖然三圍完全一樣,但在機身裡塞進了另一個揚聲器、Taptic Engine觸覺反饋、新鏡頭模組、4-LED True Tone閃光燈、新的home鍵,以及防水功能等等。

在做完這些之後,機身還比之前輕了5克。

iPhone 6s其實也有輕度防水的能力,但很少有人知道,蘋果官方對這種沒完成的功能避而不談。

在iPhone 7發布會上,防水這件事,終於正式拿出來說了。

 

iPhone終於加入了防水功能(僅為評測做破壞性嘗試 請勿效仿)

iPhone 7具備IP67級別防水能力,放眼智能手機行業,其實蘋果做這件事並不算早的,前有索尼後有三星。

IP67的通俗解釋是:外殼無間隙,可以完全防塵;在常溫下,1米深的水中不會對產品造成影響。

設計團隊沒有因為防水改變iPhone的外觀,用戶能感受到的,只是捅SIM卡槽比以前費勁了——裡面能看到卡槽上有一圈橡膠防水環。

卡槽上多了一圈防水橡膠

以這家公司的審美,當然不會給底部接口加個橡膠塞子,蘋果應該是在底部Lightning部分做了疏水塗層,即便往裡倒水,也不會停留在金屬部分很多,我嘗試了一些極端情況:正在充電時候把手機扔進水裡,把Lightning線頭上蘸水插進iPhone充電,把Lightning耳機蘸水插進iPhone,都能正常使用。

這是破壞性的使用方式,我們強烈不建議一般用戶這麼做。幾乎所有的防水電子產品(包括索尼三星)因為進水損壞,廠商都是不負責保修的,蘋果也一樣。

防水功能是廠商給用戶「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最後準備,它們的適用環境應該是下雨天手機上淋一點水、洗手不小心弄濕、掉進洗手池、馬桶這種偶然情況;而不是洗澡、游泳等有水情境下的刻意長時間使用。何況設備用久了防水能力會下降,海水等還會對充電口金屬觸點造成腐蝕。

 

大小兩款的硬件差異

自iPhone 6、6 Plus那代開始,蘋果在每年開始了大小屏兩款手機戰略。不過iPhone 7/7 Plus這代才真正從硬件上做了明顯區分。

首先是攝像頭,iPhone 7 Plus配備了雙鏡頭;其次是RAM——iPhone 7是2GB,iPhone 7 Plus是3GB。這點在發布會上並沒有講到。

在堅持了多年雙核處理器之後,蘋果終於給自己裝配上了四核處理器,新的處理器叫A10 Fusion,16nm FinFET+工藝,擁有兩個高性能核心和兩個高能效核心。高性能核心的運行速度最高達iPhone 6的2倍,高能效核心的功率則可低至高性能核心的五分之一。

我們先說一點很多人都想看到的:跑分。

用Geekbench4跑分的話,iPhone 7的單核得分是3350分只有,多核則是5380分;iPhone 7 Plus的成績是3400、5550分。

iPhone7(左),iPhone 7 Plus(右)跑分對比

這個成績對比去年的6s 2500/4300分確實有所提升;而iPhone 7與iPhone 7 Plus之間的一點差異,體現在了RAM大小上。

如果隔代對比的話,還是能體現出差別。分別用iPhone 7與6s打開相冊,設置,通訊錄等系統自帶軟件,iPhone 7都會比6s快三分之一。但這也不過是「一眨眼」和「還沒來得及眨眼」的區別。

在一些更考驗硬件的應用中,這種差異更明顯,例如大型遊戲。

因為我們拿到這兩款測試機的系統並非正式版,所以之後可能還有改進。

新的處理器效率更高,能耗也降低了,對現在的手機用戶來說,電力是真正的痛點。A10 Fusion給iPhone 7的續航時間延長了2小時,給iPhone 7 Plus延長了1小時,如果配合iOS系統的省電功能,還能再長一點。在電池技術發展停滯的時代,蘋果是通過芯片+系統兩個方向來延長續航的。

 

鏡頭改進

iPhone 7的攝像頭原件進行了升級。光學模組變成了6片玻璃,光圈從ƒ/2.2增大到ƒ/1.8,增加50%進光量,閃光燈由2顆變4顆,一大一小兩個手機都支持光學防抖;前置鏡頭從500萬升級到700萬像素;背部True Tone從雙LED變成四LED,亮度增加一倍,並且依舊可根據環境色溫調整,讓暗光下的膚色更自然。

鏡頭升級代價是背後凸起的盡頭比之前更明顯了,不過這代價是值得的,因為進光量變大,加上光學防抖,暗光環境拍照有明顯提升,如果把6s與iPhone 7進行對比,你會看到如下情況:

這是一張用iPhone 6s在暗光環境下拍攝的照片。

這是一張使用iPhone 7在暗光環境下拍攝的照片。

而在日常光線下,兩款手機的表現也完全不一樣。

用iPhone 6s所拍 葉子顏色比實際暗淡一點

用iPhone 7所拍 葉子顏色顯得更綠一點

其實更值得探究的是iPhone 7 Plus,蘋果第一次在自己的手機上加入雙鏡頭設計。它的背部攝像頭是兩顆,像素仍是1200萬像素,但一個廣角,一個長焦。

雙鏡頭手機很早就有,在這用戶應該感謝HTC,她是這方面的先行者。2011年,HTC曾發布Sensation HTC EVO 3D,兩個鏡頭是為了拍攝裸眼3D視頻,但結果並不美好;2014年,HTC One M8發布,一個拍照,一個景深探測器,可以實現「先拍照後對焦」。

近期也有很多廠商做雙鏡頭,例如華為P9,彩色鏡頭外再多一個黑白鏡頭增大進光量保留更多細節;或是LG,一枚鏡頭負責拍攝日常景物,一枚鏡頭則具備廣角拍攝效果。

關於光學變焦,蘋果沒有用鏡頭伸出收回的機械的方式,而是用短焦+長焦,雙鏡互補來實現的。

iPhone 7 Plus的雙鏡頭

我會更願意把它理解成一個人端着兩台定焦頭相機同時工作,廣角鏡頭光圈f/1.8,長焦鏡頭光圈f/2.8。直接從28毫米跳到56毫米焦段,拍攝進行「照片無縫縫合」出片仍是1200萬像素,綜合了廣角與長焦兩種鏡頭優勢。

灰暗陰天路邊隨手拍

2倍變焦之後

兩款iPhone 7的廣角鏡頭都帶有光學防抖,這點在安卓手機上並不多見。

蘋果最厲害的地方不是製造了兩個鏡頭,而是圖像處理芯片ISP和與之配套的算法。延續上面那個比喻,給蘋果操作兩台定焦相機的人可以雙線操作,比一般人厲害一點。

另外,這顆ISP還會機器學習,雖然發布會上席勒沒有講具體細節,但我們猜應該是記憶常用拍攝場景,再通過場景識別優化曝光時間,或是白平衡來獲得更快的對焦速度、以及圖像的優化。

至於10倍的數字變焦,我們只能說,這種把畫面拉大之後用軟件補充像素的方式註定它沒法像光學變焦那麼完美,即便蘋果,也是一樣的。

蘋果在這次發布會上打了個白條,背景虛化功能只是介紹,並沒有在目前的iOS系統或評測機上出現,這部分功能我們會留到10月時候,它正式上線再做評測。

 

一些不易察覺硬件改進

這主要指的是屏幕和雙揚聲器。

屏幕:iPhone 7與iPhone 7 Plus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都沒變,但屏幕亮度升級到了625cd/m2(之前是500)在強烈陽光下會更清楚;另外更重要的是顏色表現更好,在iPhone上使用多年的全sRGB標準升級到了DCI-P3廣色域。

智能手機的屏幕是契合標準,還是討好眼睛? 蘋果選擇了前者。這點,得對比才能看出來。它會比6s的屏幕鮮艷,但又沒有到Note7那麼濃重。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看出兩台手機的屏幕差距(圖左為iPhone 6s 圖右是iPhone7)

它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是讓那些遊戲畫面更絢爛,風景圖片更養眼。

圖左為iPhone 6s 圖右為iPhone7

揚聲器:iPhone 7和7 Plus均配備了立體揚聲器,底部兩排孔,右側揚聲器,左側是話筒;另一個揚聲器藏在機身頂部聽筒下面。

簡單分辨,在6s上放歌,用手堵住底部揚聲器基本就沒聲音了,而在iPhone 7上,堵住底部,聽筒部分還有一半聲音在。

iPhone 7與iPhone 7 Plus的音量比iPhone 6s提升了一倍,最關鍵是動態範圍也有所提升,音質更洪亮飽滿。雖然我們不覺得買iPhone的人會去廣場舞,但回到家裡,把手機放在桌上放放音樂,現在的新iPhone會比舊產品好很多。

 

消失的耳機孔

蘋果在iPhone 7上做了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抉擇:取消3.5毫米耳機孔。

在05年之前,大多數手機廠商都用自己標準的接口,而沒有這個接口,直到「音樂手機」這個類別的流行,將3.5毫米耳機孔變成了標配。

風水輪流轉,如今它又消失了。

耳機口從iPhone上消失了

在發布會上,蘋果公司全球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介紹這點時候說了三個理由:1、3.5毫米耳機孔都存在100多年了,這項古老技術到了更新的時候;2、iPhone內部空間緊張;3、蘋果相信,無線才是未來。

第2點最容易理解,為了機身空間,蘋果兩次引導了SIM尺寸變革,榨取那一點空間。這次的iPhone 7/7 Plus機身尺寸相比上代變化,但鏡頭模組、新加入的立體聲揚聲器等都在消耗空間。

第1點是爭議的關鍵,通過Lightning接口數字輸出少了一道轉換帶來的損耗,但,也帶來了不便,至少,非通用標準讓人們必須帶着轉接線,以及「聽歌時候不能同時充電」這種對電量的焦慮感。

為了將這種不便感覺降低,蘋果提供了三種解決方案:1 在包裝裡附帶了一條Lightning接口的EarPods耳機;2 一條Lightning to 3.5毫米的轉接線;3 買個無線耳機。

 

手機中自帶Lightning接口耳機

在iPhone 7發布之前,Libratone、1more等廠商就已經提前發布了Lightning接口的耳機,由此可見蘋果公司對行業的影響力,但畢竟時間太短還沒有普及,這種不便的感覺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

另外附贈一條轉接線

取消耳機口影響更多的是音樂發燒友,因為他們手裡的大把器材都需要通過轉接實現了。一般用戶已經習慣小白耳機,所以到沒那麼多吐槽。

回看歷史,蘋果乾這樣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2008年第1代MacBook Air取消軟驅、光驅和網線接口時候吐槽比現在更強烈,人們無法理解沒有光驅的電腦怎麼看電影、沒有網口怎麼插網線上網。

但後來,蘋果最終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次,仿佛是歷史的重演,蘋果像剪掉網線那樣剪掉了耳機線。他們希望,這場爭論的最終解決方案是無線耳機的普及與變革。

說說音質,在拿到iPhone 7以後你還會發現:聲場比原來大了一圈、聲音背景比原來更乾淨更「黑甜」、高頻解析細節變得有層次且更明亮,但是中低頻量感砍了一些。換個更通俗的說法:新耳機會有更好的臨場效果,同一首歌在這代產品上能聽到更多的細節,這些其實更接近我們對HiFi的定義——高保真。更難得的是,無論是原配耳機還是轉接頭接普通耳機,效果相同。

 

one more thing:AirPods

為了那個無線的未來,蘋果發布了AirPods無線耳機,以及這個耳機裡面的W1芯片。

AirPods是這場發布會的「one more thing」。

無線耳機AirPods是這場發布會的最大驚喜

首先說明,我們拿到這款AirPods並不是正式版,連硬件帶軟件都是測試版,可能跟10月底的正式版有差異。

對它的音質,只能說是蘋果慣用的白開水風格,做到了有線耳機EarPods的水準。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連接方式,蘋果改寫了沿用多年的藍牙配對模式。

這是一個火柴盒大小的白色盒子,白色塑料外殼和金屬合頁等細節打磨得極好,摸上去光滑潤澤。

這個小盒子比想像的精緻。

它的蓋子彈起力度適當,在彈起時候,盒子會給臨近的蘋果設備(2-5厘米內)發出配對申請,裝有iOS 10的手機會彈出卡片,按一下背部按鍵完成配對。

頂部蓋子彈起 進入配對模式

這個過程耗時5秒。對比之前藍牙耳機們「長按進入配對模式—手機點搜索—確定連接」的繁瑣過程,AirPods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如果你的蘋果設備系統都升級到最新,AirPods配對信息會通過iCloud藍牙同步。也就是說,這一副耳機,跟自己的一個設備同步,就可以在升級了最新系統的iPhone,iPad,Apple Watch,Mac電腦等多類別設備上切換。

配對一次 其他設備自動同步

這是蘋果推進自己生態發展的方式——若要最好的體驗,你的所有設備都必須是最新版OS。最好,每代都也買最新的硬件。

回來說說AirPods,它的外形其實不用多介紹,這是人們習以為常的EarPods小白耳機,被蘋果剪掉了線。

它的長柄部分比小白粗壯一點,但這個耳機的小小機身內部塞進了揚聲器,麥克風,降噪麥克風,W1芯片,電池,距離感應器,震動感應器。

一副剪掉線的小白耳機

除了聽歌,還可以敲擊喚醒Siri(或設定成暫停播放),用語音調大聲音切歌等等;如果在聽歌時候摘下一個,距離感應器會啟動,音樂暫停,放回耳朵繼續。

這個耳機聽歌可以續航5小時,放回盒子,長柄底部的銀色金屬部分接觸觸點立即開始充電,盒子裡存儲的電力可以續航24小時,並且支持快充15分鐘聽歌3小時。這個設定非常巧妙,一直帶着耳機聽歌5小時的情況並不多見,只要摘下來放回盒子休息一會,續航並不是大問題。

何況兩個耳機結構完全一樣,任意一個都可以單獨拿出來使用,也就是說,理論上,單次充電,單耳使用是「5小時x2」的時間。

 

關於配對,我們備註了如下多種狀況:

1 這個耳機只挑系統,不挑設備,即便是iPhone 5刷了iOS 10也可以開蓋快速連接;

2 因為要秋季才正式上市,目前開蓋連接僅限評測機的iOS 10.0.1。剛推送的正式版iOS 10或mac OS不能實現,在10月它上市前,各系統應該有一次小升級;

3 其他設備也可以跟它連接(畢竟還是藍牙),但有些功能不能實現;

4 開蓋連接距離是10厘米之內,這幾乎避免了公車上配對到其他人手機的可能;

5 如果有兩部手機很近,你可以選擇跟誰連接;

6 如果有兩個AirPods同時靠近一個手機,彈出卡片會讓你選擇連哪個耳機;

這個耳機足夠單寫一個長篇評測,等到10月底時候它的軟件調試完畢,我會繼續補充一些細節。

很多人抱怨1288的價格貴,對比繽特力之類的品牌,一副體積和定位類似的藍牙耳機都要7、8百元,1288元的價格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在打開蓋子配對瞬間,便覺得已經值回票價。

對我來說,它真正的缺點是容易掉和防水問題,尤其後者,會讓你在跑步出汗的時候很糾結。

 

總結

這場發布會,一般用戶看來,是蘋果發布了兩個黑色手機,但庫克想講的遠不止這些,A10 Fusion處理器,以及爭議最大那部分,比如耳機口或機械按鍵的取消才是更重要的點。

iPhone 7 & 7 Plus

這些體現了蘋果希望描繪出的未來手機方向,而這種改進,其實一直伴隨爭議至今。從iPhone一代開始,不可更換的電池、全觸控屏幕、Retina標準、Touch ID、3D touch…改進每年都有,但每年都跟系統應用結合更緊密,不僅是單一硬件改進而已。

只是全民關注的熱度讓這種驚喜程度變小了,發布會的的各種爆料,讓驚喜變成了可預期;與應用更緊密的結合,也讓這種創新只能慢慢釋放。

iPhone依然值得買,從9號的預售就可以看出來。蘋果也依舊善於將複雜技術在自己實驗室裡秘密研發成熟之後才拿出來,結合自己的軟件系統,製造良好的用戶體驗,這是蘋果與谷歌製造產品時最大區別。

在這一代上,加入了Taptic Engine的home鍵、或是雙鏡頭的光學變焦、以及AirPods充分體現了這種傳統——它們很多要麼是蘋果獨有,要麼是別人已經做過,但到了蘋果手裡變了一個樣。

話還是說回來,就像我們去年評測iPhone 6s那樣,iPhone畢竟是賣給全球上億用戶的手機,對80%的用戶來說,他們這些技術細節並不那麼敏感。很多人更新的最大動力,依然是新的配色而已。


 新鮮滾燙!iPhone 7 詳細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