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如果你來我的戰隊呢,我想子怡會到現場來給你加油。

那英:哇,來這招!但她(選手)應該沒有很想見章子怡的意思吧。(其他導師大笑)

汪峰:問題不是在於她想不想見,在於子怡會因為有一個人是這麼好的唱了這首歌,她非常有可能會來。

這樣一個場景和對話模式,相信《中國好聲音》的忠實觀眾已是再熟悉不過了。

周五晚,脫胎於《中國好聲音》的節目《中國新歌聲》如期播出。其中一名選手白若溪在一個全新的舞台上表演了汪峰為章子怡創作的歌曲《無處安放》。表演過程中,汪峰、那英相繼拍下按鈕、屏蔽門被打開,兩人乘着戰車很high地「衝」到了學員面前。表演結束後,另外兩位「不心動導師」周杰倫、哈林慢慢滑下。隨後,四人開啟了一場插科打諢、搶人大戰的戲碼。

相比《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把轉椅變成了滑道、把華少變成了李詠,冠名商從涼茶換成了化妝品,另外節目也擁有全新的舞美。不過,核心看點依舊是「明星導師+盲選」。

而在昨日公布的CSM全國網上,其收視率高達2.24%,高了湖南衛視《全員加速中》0.5%,要知道,湖南衛視、央視等平台在全國網可是一直佔優勢的。但另一方面,其百度指數創下新低(可能和大家不熟悉新節目名稱有關),而其豆瓣評分,也從第一季的近兩萬人降到現在不足百人的點評(截止到17日上午10點)。

巨高的收視率,和遠遠低於往期的百度指數、豆瓣點評,貌似都讓電視人想到了一個詞「人群固化」,或說的更直白一點吧,《中國新歌聲》越來越像一個純粹的針對電視人群的綜藝節目。

有業內人士告訴娛樂資本論,它其實是一個非常單一、但很成熟的模式,只要按照此前的規律和經驗做,肯定不會差到哪兒去。「它最大的困難,其實是尋找好的選手、以及如何對抗觀眾的審美疲勞。」

有趣的是,雖說市面上已經冒出了不下10檔新型的音樂綜藝,從《誰是大歌神》、《看見你的聲音》到《我想和你唱》、《跨界歌王》等等,其中也不乏口碑頗好的節目,但為什麼新節目始終難以出頭,下一個現象級音樂節目還要等多久呢?

 

《中國新歌聲》換湯不換藥?也不管用了

剛開始小娛認為,這種被動式的創新對燦星而言,有種絕地反擊的意味。只要足夠好看觀眾應該願意會買單。然而,小娛還是太年輕。模式眼的改變、導師選手們滿滿的套路、廣告商的深刻影響等等因素,幾乎砍掉了一半節目本該有勁道和新鮮感。

先說模式,轉椅變戰車,看起來只是換了大型道具,但實際效果相差甚遠。原本,導師在轉椅上按下按鈕後迅速轉身,不論是導師還是觀眾都能感受到那種瞬間迸發的快感。然而,導師坐上了戰車後,下滑相對緩慢,情緒醞釀時間相對較長,刺激感有點弱了。此前轉過去的導師,可以跟沒轉過去的導師進行有趣的互動或煽動,但如今滑下去的導師,只能獨自享受聽歌的樂趣,砍掉了一些味道。

其次,導師和選手之間的套路,幾年過去了,依舊謎之尷尬。

如開頭所說,回鍋肉選手白若溪表演了汪峰的《無處安放》,汪峰一感動就巴拉巴拉講起了自己給章子怡創作這首歌的浪漫經過,還以章子怡會到現場看她表演為理由有意收買選手。然後,坐在一旁認真聆聽的周杰倫小公舉忍不住吐槽了:「我想問一下章子怡平時都不怎麼睡覺嗎?」那英也補了一刀:「她應該沒有很想見子怡的意思吧」、「何必讓章子怡特意過來一趟呢,浪費錢。」

還有一例,哈林主動詢問一名選手「為何五官比較深邃」,然後牽引着選手說出自己被領養的身世。套路如此之深,節目組怕是百試不爽。

更能佐證節目日益套路化、故事化的,就是數據:

第一季第一期,放了10首歌。

第二季,8首。

第三季,9首。

第四季,7首。

第五季,6首。

可見,導師搶人及選手講故事的時間不斷被拉長,音樂的比重卻在不斷縮水,真正專業的音樂指導反成了可有可無的配菜,劉歡曾在《鏘鏘三人行》中透露,他特別希望能夠播出比較專業的點評,或者音樂上的一些指導意見,但是為了電視效果這些都被捨棄了。

在某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電視專家看來,音樂性如此的縮水,「和收視率非常相關,因為電視人群更希望看到音樂背後的故事和生活。」

最後說下整體觀感,雖然節目組一直在強調這是一期新的節目,連哈林都打斷了那英的好幾次「口誤」,但當那英爭搶學員時如口頭禪般的「我之前帶過好幾個冠軍戰隊」時,這種熟悉感還是撲面而來。

而加多寶的臨時退出,也讓《新歌聲》在打版權戰的過程中一度非常的被動。而法蘭琳卡最後英勇上陣補上冠名費,據悉也讓節目方非常感激:起碼我們能從節目中發現,廣告商出現毫不剋制,原本選手錶演時乾淨、投入的畫風,變成了網友口中的「中國新歌聲的選手都姓法。」

 

為何疲態節目始終霸佔收視冠軍?

當然,不管節目槽點有多少,《中國新歌聲》想穩坐這個暑期周五檔收視冠軍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中國新歌聲》主持人李詠

說起來,它和《我是歌手》似乎有着相似的命運。前者,因為導師制和轉椅一炮而紅,後者以把過氣或不知名歌手捧紅、驚艷四座,成為音樂節目兩個標桿式的現象級節目。

事實上,兩個節目的共同點,都是模式簡單、形式單一,但做到了極致。時至今日,兩個節目都無可避免地陷入了審美疲勞期。

《我是歌手》因為歌手名單過早公布神秘感全無,第四季果真撲街,唯有總決賽靠大咖雲集迎來最後一次高潮。《中國新歌聲》稍微幸運一點,第四季邀請周杰倫加盟後,結束了齊秦加盟第三季時的收視黑洞(據悉齊秦戰隊部分是當季整體收視率最低的),還曾一舉打破收視記錄。

這類「綜N代」,穩占收視冠軍,其實也不難理解。

首先,憑借前幾季的人氣積累,受眾基數大。其次,都是作為電視平台的數一數二的拳頭產品,始終能獲得強勢平台的力推、力保。再者,不像《我是歌手》遭遇《跑男》夾擊,《中國新歌聲》目前的競爭環境相對輕鬆,尤其是《爸爸去哪兒4》受到「限兒令」影響之後,周五能與之匹敵的同體量節目太少。

稍微盤點一下目前已經湧現出來的音樂新節目。《蒙面歌王》核心是讓觀眾猜歌手身份、強調神秘感和反差感,《我想和你唱》實現了大屏、小屏的互動,讓明星和諸多粉絲合唱經典歌曲,《跨界歌王》則是讓演員跨界當歌手進行比賽,如果真的做出競技感應該可以更有趣。

儘管,「音樂+」越來越多,但成為現象級卻越來越難。最首要的原因,爆款模式越來越少,依賴原創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再者,平台是否力推、營銷是否到位、模式眼是否實現了顛覆、製作團隊是否足夠專業、專註。在這個注意力經紀不斷分流的時代,老節目長青不易,小娛也期待新節目能憋出一股勁,來一次狠狠地「驚艷四座」。

 

作者:吳麗仟  編輯: 吳立湘  本文首發:娛樂資本論(yulezibenlun)


 《中國新歌聲》高收視率背後:人群固化、音樂綜藝新爆款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