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宇

上星期五上午,朱克伯格在Facebook上發了條信息,地理位置是天安門廣場,配的圖片是他在天安門城樓前跑步。於是很多人在問:朱克伯格用的是哪家的VPN翻牆出去的?

實際上朱克伯格是拿自己的漫遊手機上網,直接從海外接入到互聯網的。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下運營商國際漫遊的基本原理。

首先介紹話音業務的國際漫遊,這也是基礎知識。如下圖示意,一個中國移動的用戶出訪到國外:

第一步說的是用戶的位置更新。國際漫遊用戶首次在拜訪地開機時,手機自動向拜訪地網絡發起位置更新請求,不需要用戶有任何動作,漫遊客戶就對拜訪地的運營商say hello啦。

第二步,是拜訪地運營商問中國移動,這個用戶是不是好人?如果確認的話,中國移動會發給拜訪地五張「好人卡」。這個「好人卡」可是好東西啊,有了這個身份,客戶就可以和當地用戶一樣進行話音業務的接續。

第三步,如果用戶要想打電話,都要用一張「好人卡」發起呼叫;通話到達一定時間后,即使通話沒斷,也要再用一張「好人卡」。當這個用戶的「好人卡」快用完的時候,系統會自動發起向歸屬地的認證流程,如果用戶還是有效的,那麼就再給用戶配五張「好人卡」;如果用戶欠費停機,中國移動不發「好人卡」,用戶就不能繼續打電話了。

第四步,漫遊用戶發起呼叫,其路由接續與拜訪地當地的用戶是一模一樣的。所以,話音業務的國際漫遊話單,都是在海外產生的。如果海外運營商不把話單傳回來,中國移動根本不知道這個用戶在國外幹了什麼。他打了多少電話,打給誰,打了多長時間,這些信息都要等着拜訪地運營商把話單傳回來,才能知道。

接下來說說數據流量業務的國際漫遊,看這張圖就和話音業務有了區別。

前兩步和之前講的話音業務一樣,都是進行位置更新時,通信網絡之間通信來判斷這個用戶是否具備通信條件。

但是與話音業務不同,蜂窩流量業務不再用「好人卡」的方式來做用戶的鑒權和認證,而是每次用戶上網時,都把用戶送回到歸屬運營商。歸屬運營商判斷這個用戶的合法性之後,從自己的網絡將這個用戶接入到互聯網裡面去。

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幾種場景:

場景一:中國的用戶漫遊到國外,要回到國內的GGSN,經過那道牆之後再接入到互聯網。

場景二:國外的用戶來中國訪問,也是回到國外的GGSN再入網。

場景三:中國的用戶漫遊到國外,登錄海外的WiFi,通過海外網絡直接接入到互聯網。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牆對於中國的出訪用戶有效,而攔不住國外來中國的遊客,朱克伯格可以開開心心地在天安門城樓前玩自拍,發到那家貌似不存在的網站上去。等他回到酒店,登上WiFi,嘿嘿,照樣翻不過那道牆。


 跑完天安門的朱克伯格 是靠翻牆上Facebook發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