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日 鈺成其事
有人說:抗拒簡體字的人,是沒有見識,不懂得中國文字發展的規律正是不斷從繁到簡。這說法不算全錯,但也不全對。漢字的發展,既有從繁到簡,也有從簡到繁;兩個方向的演變互相交替、互相滲透。如果單看字體的演變,從篆書到楷書,字的筆畫大體上是趨向簡化的。可是,在字的結構方面,因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不斷用形聲和會意等方法造出結構複雜、筆畫繁多的新字,這又是從簡到繁的演進。
例如古字裡的「或」,是「國」和「域」的原字。《說文》:「或,邦也。從囗從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或」字裡本已有一個表示領域的「囗」,加上守護著它的「戈」,就是國邦。後來「或」被借用來表示疑惑,於是在它周圍再加一個「囗」,用來表達原意。但「或」又給拿去用作「或者」,於是又有加個「心」的「惑」。本來同一個「或」字表示的東西,分別變成「國」、「域」、「惑」,這不是由簡到繁嗎?
又如「網絡」的「網」字,最早的寫法是「网」,是一張網的象形;《說文》:「网,庖犧所結繩以漁。从冂,下象网交文。」很多和「網」有關的字,如「羅」、「罟」、「罩」,都以「网」為部首。後來,人們在「网」之下加上形聲的「亡」,成為筆畫較多的「罔」;其後,「罔」被借用去解作「無」,於是再給它加上表意的「糸」旁,進一步繁化為「網」,以表達原來的「网」。中國政府頒布的「規範漢字」把「網」重新簡化為「网」,其實是復古。
類似的例子很多。「雲」本作「云」,是象形字;《說文》:「云,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為云曰之云。」簡化漢字把「雲」回復為「云」。「鬚」本作「須」;《說文》:「須,面毛也。从頁从彡。」古文「頁」是頭的象形,旁邊加上「彡」,正好表示面上的毛。由於「須」被借作別用,於是又造了加上「髟」(即長毛)的「鬚」;簡化漢字回復為「須」。
這些例子說明,不論把簡化漢字抨擊為破壞中華文化,抑或認為只有簡體字才代表漢字發展的進步方向,都是片面的觀點。
(完)
繁簡之間(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