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 《AM 730》 鈺成其事
最近坐了十幾個鐘頭飛機,在機上讀了十幾頁書(只十幾頁,不是十幾本),看了一齣電影。書不好懂,寫不出閱讀心得。戲很好看,我雖不會寫影評,卻有一兩點感受可與讀者分享。
電影是Bridge of Spies,港譯《換諜者》,先前在香港公映時我錯過了。
電影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發生在上世紀中冷戰時期。蘇聯間諜Rudolf Abel在美國被FBI捕獲,出庭受審。社會上流傳的說法指Abel要把美國製造原子彈的秘密偷回蘇聯,倘若成功,美國將受到原子彈襲擊。美國的一般老百姓、政府官員以至主審法官,都未審先判,認定Abel是國家敵人,窮兇極惡,罪無可恕。
被委派代表Abel的律師James Donovan,由於盡責認真地為Abel辯護,捍衛當事人的權利,竟被國人視為通敵賣國,在公共場所被認出他的人投以鄙夷目光,回到家裡連妻子兒女都怪責他。當他說服了法官不判Abel死刑時,法庭裡旁聽的人憤怒起鬨,律師的家庭遭人惡意襲擊。
美國政府對Abel威迫利誘,叫他背叛蘇聯,為美國工作。Abel拒絕,寧願被美國長期監禁。後來,美國機師Gary Powers駕駛U2間諜機到蘇聯上空偵察,飛機被擊落,Powers被俘虜。美國政府恐怕Powers向蘇聯供出國家機密,決定派Donovan到東德跟蘇方代表談判,用Abel交換Powers。結果交易成功,Powers獲釋回國,Donovan翻身成為人民英雄。美國總統甘迺迪其後更派他到古巴進行同類交涉,救回了大批在古巴被囚的美方人員。
冷戰也是戰爭。對付戰爭中的敵人,有另一套道德標準,其中「仁慈」和「殘暴」,「尊重」和「歧視」,「正義」和「邪惡」等概念,都有特別的解釋。冷戰結束了經已二十多年,但冷戰心態在國際關係中不時仍隱約可見。
電影中有很多精警對白。且舉一例:Donovan見到被捕的Abel一副冷靜神態,問他:「你很可能被判間諜罪,不擔心嗎?」Abel淡淡地反問:「擔心有用嗎?」當Abel被陪審團裁定罪名成立,等候判刑時,Donovan問:「你可能被判死刑,不害怕嗎?」Abel 反問:「害怕有用嗎?」交換間諜協議成功,Abel即將返回蘇聯;Donovan問他回國後會受到甚麼對待,他說不知道。Donovan問:「你不憂慮嗎?」Abel仍是反問:「憂慮有用嗎?」
(完)
冷戰人情(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