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網頁截圖)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日前發表網誌,將「本土意識」理解為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認為可以化作正面動力,「推動香港變得更好,讓香港整體都能夠得益,而絕對不止於一種封閉式的、消極的、甚至是具破壞性的保護主義。」但在昨日(12月28日),《環球時報》的一篇題為〈警惕香港「新本土主義」〉的評論文章,呼籲防範「新本土主義」組成「拒中抗共」的力量,並與「台獨」合流。
《環球時報》昨日(12月28日)刊登了一篇名為〈警惕香港「新本土主義」〉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香港出現了「新本土主義」,但其論述是泛民意見領袖「假手學術」的產物,並指如《香港城邦論》等書本嚴重扭曲香港歷史和港人意識。
文章認為「香港本土論述」想實現「香港完全自治」的政治目的,而泛民的運動、民間反對「地產霸權」等,則被一股裝進「新本土主義」的袋子裏;呼籲香港學術界對「新本土主義」抱審慎態度。
文章隨後想象力豐富起來,指「新本土主義」在本港的政治效應有限,「但要提防所謂『民間外交』」,「建立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華南公民社會』,為香港爭取國際社會支持。」文章又指「新本土主義」可能與台灣及東南亞等地組成「拒中抗共」的力量,並不排除與「台獨」合流。
今日於電台節目上,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回應曾俊華的「本土意識」時舉例指,上海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北京一樣,而香港都有其特色,「人們對自己居住的地方有歸屬感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