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獨特的歷史背景,作為一個亞洲城市,卻曾受英國百多年的殖民統治,因此深受中西文化的衝擊。即使香港已回歸中國18年,但仍然保留不少昔日的英國殖民地色彩的建築,如現為終審法院大樓的前立法會建築物、香港大學本部大樓、聖母無原罪主教堂等,都讓人可深深體會與感受香港的過去一面。

但並不是所有值得保育的文物或建築都可以得到保留,例如灣仔的同德大押、中環皇后碼頭等,都是已經或準備被清拆。現時全港僅存的59個在英治時期沿用至今的郵筒,亦面臨被消失的危機!這批服務香港多年的郵筒為何會陷入絕種,原因在於筒身之上刻有代表英國皇室的徽號,而本港的郵政署以不合時宜及以便市民識別為理由,決定「去殖民化」,當局會以鐵板遮蓋有關標記,並統一用上代表香港郵政的白色蜂鳥標誌。

搜索隊隊長冼偉文 直斥提議荒謬

本地的保育團體「香港郵筒搜索隊」及「長春社」均表示,郵政署在此前都有約見他們,但並不是諮詢相關的意見,而是向他們表達該個遮蓋皇冠的決定。「香港郵筒搜索隊」於9月23日與有關當局會見期間,香港郵政助理署長吳美霞在會上透露,除計劃遮蓋標記外,亦計劃移走部份現時仍使用中的舊郵筒,並會放置在歷史建築之中,作為文物讓公眾觀賞。但搜索隊隊長冼偉文直斥此項提議甚為荒謬,他指該批郵筒仍可繼續使用一百五十年,如該批郵筒只放在博物館展覽,如同「閹割」無異。

保育的意義

除了郵筒被「去殖民化」之外,前規劃署規劃司薛國強更在早前向城規會提議,把服務香港島百多年的電車取消,更指電車的存在是香港島交通擠塞的原因,此番言論一出,即時引來眾人的批評,有人甚至以行動來證明薛國強的「行路快過搭電車」的論點是錯。政府亦表示,電車是本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有無可代替的地位,也無意取消電車的服務。

不論是電車或是郵筒的皇冠標誌,這些都是由上世紀英國殖民地時代留下的重要文物,而且它們仍然為香港市民盡心服務,文物的保育,並不是只放入歷史博物館展覽,讓後世憑空想像昔日的情境。保育文物是一種精神的維繫,讓這些具有深重意義的一切留在原址,繼續它們的使命,讓這些文物「活生生」地呈現古今的風彩,見證每一代香港人的成長,這樣才算是真正的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