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談TPP:不能讓中國來書寫全球經濟規則。本文頭圖經CFP漢華易美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

1967年,《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標題叫做「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統計自相似性與分數維數」,作者曼德布羅特(Beonit Mandelbrot),他是美籍法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在這篇文章中他告訴世人,如果不確定丈量尺度的話,根本沒有海岸線長度這一碼事。換句話說,如果用不同標準的尺度來測量,英國的海岸線長度並不是一個確定的答案——它可能是無窮長(你用厘米、毫米尺度來測量海岸線長度),也有可能短到一個點(你可以用地球、太陽直徑這樣的尺度來測量)。

 

不僅對海岸線長度是這樣,對於正在發生的歷史事件,也會有着同樣的問題——如果你用不同的時間尺度來看待一件事情,得出來的結論也可能完全不同。對於TPP協議的初步達成,昨天我參考了張翼軫的文章,用5年、10年的尺度來分析其對中國的影響,如果我把它放到一個百年的歷史尺度裡來看,那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我的結論是:從百年長的歷史尺度來看,中國亞投行的成立,到TPP和TTIP的出台,再到人民幣的國際化,三件事情聯繫起來,很可能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以美元為絕對核心的全球貨幣金融貿易體系的深度解體,也意味着1973年以來的「後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喪鐘的敲響。

 

瓦解已經開始,未來前途未卜。

 

一、戰後貨幣、金融和貿易體系的三大支柱

有人說,1971-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不就已經徹底解體了麼?

 

你說得當然沒有錯,但你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無論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1945-1973)和後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1973-迄今),世界貨幣、金融和貿易的三大支柱分別是什麼?

 

答案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身是「關貿總協定」,GATT)。

 

好吧,我們不妨回頭先來溫習一下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六條內容

 

第一,美元與黃金掛鉤。

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1盎司的黃金官價,每1美元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

 

第二,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

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前兩條,確立了美元和黃金一樣,成為世界貨幣的原則。

 

第三,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

《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若會員國法定匯率的變動超過10%,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准。

第四,各國貨幣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原則。

《協定》規定了各國貨幣自由兌換的原則,任何會員國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項目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若對方為支付經常項貨幣換回本國貨幣。

 

看出來了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立之初,就是為了維持美元與其他貨幣的匯率!

 

第五,確定國際儲備資產。

《協定》中關於貨幣平價的規定,使美元處於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第六,國際收支的調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份額的25%以黃金或可兌換成黃金的貨幣繳納,其餘則以本國貨幣繳納。貸款只限於會員國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即用於經常項目的支付。

 

最後兩條進一步確認美元的貨幣地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運作規則。

 

然而,當時除了美國之外,其餘世界各國都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破壞得滿目瘡痍,這就有必要首先復興各國經濟——尤其是歐洲經濟,這就必須有一個銀行機構來為其他國家提供貸款,於是,就有了世界銀行——世界銀行最初名字就叫「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布雷頓森林會議之後的1945年,世界銀行成立;194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

 

1947年5月9日,世界銀行批准了第一批向法國的2.5億美元貸款,以美元和黃金為核心的貨幣金融體系正式開始運作。

 

二、WTO的前世今生與「後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

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確立之後,恢復和鼓勵戰時被破壞殆盡的國際貿易成為迫切問題,於是在1946年10月美國向聯合國建議設立一個「國際貿易組織」的組織,來推進各國開展稅率降低和促進貿易工作。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由於各國關稅和貿易壁壘建立已久,削減關稅和其它貿易限制任務艱巨,經過多次談判,美國等23個國家於1947年10月30日在日內瓦簽訂「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按照計劃,關貿總協定是在國際貿易組織成立前的一個過渡性步驟,這就是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前身。

 

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更改變不了現實

鑒於戰後各國對外經濟政策分歧及多數國家政府在批准「國際貿易組織憲章」這樣範圍廣泛、具有嚴密組織性和國際條約所遇到的法律困難,使得該憲章在短期內難以通過。因此,關貿總協定的有效期一再延長,內容也多次加以修訂。從1947年到1994年,關貿總協定成員國由最初的23個發展到130多個,其成員國分為三個層次,即締約方國家、事實上適用關貿總協定國家、觀察員國家。關貿總協定從1947年至1994年共舉行了8輪多邊貿易談判,前7輪談判中達成關稅減讓的商品有近10萬種。

 

到了1971年8月15日,由於再也支付不起黃金,尼克鬆政府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美國財政部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1971年12月,美國與西方主要國家簽訂《史密森協定》,美聯儲也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黃金兌換美元這一貨幣基石崩潰!

 

1973年3月,西歐出現拋售美元和搶購黃金、馬克的風潮,聯邦德國、法國等國決定對美元開始實施「聯合浮動」匯率,英國、意大利、愛爾蘭實行單獨浮動。固定匯率制度崩潰!

 

就這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兩大基石:黃金兌換美元和固定匯率制度解體,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垮台。

 

按道理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依賴於這一基礎的世界銀行、IMF都應該一併消失,但由於習慣原因,這二個國際機構依然存在。IMF從管理固定匯率變成管理浮動匯率,同時發放短期貸款。世界銀行呢?也還在利用美元的核心地位,從為歐洲經濟復興提供貸款變成為發展中國家發放長期貸款,改善貧窮,促進經濟增長。

 

關貿總協定更是與布雷頓森林體系垮台關係甚小,繼續正常運轉。

 

1993年12月15日,GATT第8輪談判(即烏拉圭回合)談判取得重大進展,文件規定將建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取代關貿總協定的臨時機構,同時對幾千種產品的關稅進行了削減,並把全球貿易規則擴大到農產品和服務業。

 

1995年1月,WTO成立,替代GATT——難產了40多年的世界貿易組織總算給「生」下來了。

 

既然全球貨幣、金融和貿易的三大支柱毫髮未損,所以從1973年迄今,其實算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殘餘的延續,也被稱為「後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

 

三、TPP協議達成,相當於美國拋棄WTO

從1986年起,由於迫切希望融入世界,中國開始申請加入GATT。

 

然而,鑒於當時國情,GATT的各項規定之於中國,恰如今日的TPP之於中國——應該說,遠比今天的TPP對中國的要求更加苛刻。比方說,當時要求加入國必須是「市場經濟」,這在當時意味着要了我們計劃經濟的老命。

 

到了1994年,中國聲稱自己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並很快成為觀察員國。到2001年,WTO終於批准中國加入WTO,成為第148個成員國。

 

中國的加入不得了!有着強有力的政府管制,便宜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大片的土地,基本完善的基礎設施,再加上政府政策扶持,中國迅速的在國際貿易中站穩了腳跟,並且變成了著名的「世界工廠」,成了全球紡織業和低端製造業的中心,大賺特賺美元,持續至今……

 

然而,對於接納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有很多國家持有異議。他們認為,根據多年和中國打交道的經驗,中國處理國際關係中一貫喜歡耍小聰明、小手段,雖然中國做了各種承諾,簽署了各種協議書,但中國的承諾是值得懷疑和不可信任的。

 

在一些外國政府和經濟學界眼裡,加入世貿組織這15年來,中國利用世貿組織的規則和優惠政策,從全球經濟體系中獲得了大量好處,促使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然而,中國從來沒有真正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沒有切實遵守世界各國普遍遵循的一些貿易準則,許多世貿規則都被中國政府設法繞了過去,變成一紙空文——例如人為操縱出口商品價格(出口退稅政策)、操縱國內重大工程招投標(國有企業潛規則,你懂的)、給國企大量資金補貼(政策性措施)、忽視勞工權益(中國的工會,你懂的)、侵犯知識產權(你更懂)……

 

根據世貿組織統計,最近十年世貿組織受理的絕大部分貿易糾紛申訴都是針對中國。2015年9月17日,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表報告,認為中國並未履行入世承諾,並認為中國違反WTO承諾的做法對全球貿易體系及美國、歐盟的經濟增長造成損害。

 

正是以上原因,促使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急於撇開中國另外成立一個新型世界貿易組織,用來代替WTO,這就是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議)的由來,也是美國這尊大神願意2008年屈就加入P4的那個小廟的原因。

 

如果TPP協議真的實現了避開中國的目標,從長遠來看,由於TPP和TTIP協議國經濟規模相加達到了全球的70%左右,將讓WTO讓這一歷史悠久且名頭響亮的全球貿易促進機構逐漸變得無足輕重。也就是說,TPP和TTIP協議一旦正式實施,WTO將在實質上被架空。

 

四、亞投行成立,相當於中國另起爐灶

世界銀行其實是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五個成員機構組成,而狹義的「世界銀行」僅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1945年成立,主要負責向中等收入國家政府和信譽良好的低收入國家政府提供貸款;

國際金融公司(IFC),1956年成立,主要負責通過投融資、動員國際金融市場資金以及為私營企業和政府提供咨詢服務,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增長;

國際開發協會(IDA),1960年成立,主要負責向最貧困國家的政府提供無息貸款(也稱信貸)和贈款;

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1988年成立,目的是通過向投資者和貸款方提供政治風險擔保,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以支持經濟增長、減少貧困和改善人民生活;

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1966年成立,提供國際投資爭端的調解和仲裁機制。

 

雖然世界上許多貧窮政府依靠世界銀行來資助它們的發展計劃,但相比由歐洲人和美國人共同控制的IMF,由美國人獨掌大權的世界銀行自1970年代以來被發展中國家詬病頗多。

 

特別是1980年代以來,由於銀行面臨的宏觀經濟和債務問題,越來越多的非政府組織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指責,世界銀行長期以來過分追求經濟自由主義,在貸款中附加各種條款,企圖削弱受貸國家政府的主權和政權的作用。很多時候貸款根本不是在幫助貧窮國家,而是代表美國利益,利用美元的強勢地位和匯率變動,附在貧窮國家的身上吸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曾擔任過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就曾經指責世界銀行,總是在貸款的同時強迫一些發展中國家實施可能引起大規模社會動蕩的私有化措施,對於激進的私有化有可能產生的災難性結果不管不問。

 

隨着日本經濟的崛起,以世界銀行為樣板,1966年以美國和日本為主在菲律賓馬尼拉成立了亞洲開發銀行。

 

無論是世界銀行還是亞洲銀行,要獲得貸款,都要在政府透明度、意識形態等方面通過考核,還有環保、雇傭、招投標等方面的多種要求,各種考核動輒需要一兩年,不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更有可能延誤時機。另一方面,因建設資金有限,亞洲多數國家鐵路、公路、橋樑、港口、機場和通訊等基礎建設嚴重不足,而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能夠提供給亞洲國家的資金每年只有區區的200億美元。

 

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財大氣粗的中國開始考慮按自己的思路建立一套國際銀行系統,鑒於亞洲基礎設施缺口嚴重這一現實,2013年10月,中國提出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資金1000億美元,中國將支付一半、也即500億美元的資金。中國此舉,一方面可以輸出國內嚴重過剩的基礎設施產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建設基礎設施,促進經濟發展。

 

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或授權代表出席了簽署儀式,其中已通過國內審批程序的50個國家正式簽署《協定》,如英國、德國、法國等主要歐洲國家都成為了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

 

然而,美國和日本卻對亞投行不感興趣,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之外額外再成立一家銀行機構來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貸款。

 

中國另起爐灶搞亞投行,是對傳統秩序的挑戰。

二戰以來,國際信用資源一直掌握在以WB和IMF為主的兩個國際機構手中,中國成立的亞投行,就是開始打破這一「慣例」,第一次在美國主導之外成立了國際銀行。雖說初期仍然以美元作為資本金,但如果真能運作成功,將來或用人民幣貸款也說不定……

 

對了,有趣的是,對於美國這次主導協議達成的TPP,前面曾經提到的斯蒂格利茨堅定認為,TPP並非真正的「自由貿易」,而是「代表了每個國家最強大的商業遊說集團,來管理各成員國間的貿易投資關係。」TPP和TTIP的條款「經過安排的貿易協定,專門為歐美那些財大氣粗的企業利益集團量身定製」。

 

如果按照斯蒂格利茨的說法,因為企業可以和政府平等,所以TPP的隱蔽目標,可能是真正實現資本的全球化自由流動,並且脫離所在國主權控制。

 

五、人民幣國際化,將衝擊傳統的IMF體系

前幾天,本人曾文剖析人民幣加入SDR的可能和影響,其中曾經提到:

 

「有了SDR貨幣籃子這個身份,人民幣在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國際貨幣對比上,就相當於擁有了可以作為儲備貨幣的貴族身份,從此可以平等參加國際貨幣競爭——要知道,原來你說你國際化,人家美歐日英都不帶你玩的,其他國家對人民幣也將信將疑,如果加入了SDR,相當於人民幣獲得國際信譽認可。」

 

「你還真別小看這個。自大英帝國崛起以來的200年來,紙幣這玩意兒能夠取得全世界信任的,只有西方國家貨幣(日本也是在加入西方陣營之後其貨幣才得到認可)。換句話說,也就是只有西方文明的貨幣信用能夠得到世界普遍認可。人民幣如果能夠加入SDR的貨幣籃子,這意味着一個不同於西方文明的東方體制下紙幣信用也能夠得到世界普遍認可,這對於中國而言可能是一小步,但對於世界貨幣體系可是相當於邁進一大步……」

 

一方面,人民幣加入IMF的SDR儲備貨幣將會衝擊二戰以來IMF的儲備貨幣體系,另一方面,無論能否成功加入SDR儲備貨幣籃子,其實並不影響人民幣希望走自己獨立的國際化道路的決心——人民幣建立自己的國際清算系統可能更為重要。

 

2015年6月底的時候,有一條很不起眼的新聞,並沒有得到大家關注,但對於人民幣打算以自己的方式走向國際化卻意義重大。新聞是關於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清算公司成立的消息。

 

CIPS的主要功能是處理人民幣跨境支付業務,主要進行跨境美元和人民幣的交易清算。作為承載人民幣全球流動的「高速公路」,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有四項功能:

一是連接境內、外直接參与者,處理人民幣貿易類、投資類等跨境支付業務;

二是採用國際通行報文標準,支持傳輸包括中文、英文在內的報文信息;

三是覆蓋主要時區人民幣結算需求;

四是提供通用和專線兩種接入方式,讓參與者自行選擇。

 

未來,其他國家的清算行將不再是境外人民幣的主要「出路」(迴流機制)和離岸人民幣存款的定價基礎,這些功能將由CIPS承擔。同時,中國資金清算也將不再完全依賴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傳遞報文,金融安全性和獨立性將會取得大幅提高。

 

原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工作,一直是靜悄悄地開展……如果這一系統成功建成並取得其他國家的信任,那麼這意味着一個與美元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國際儲備貨幣系統啟用,可想而知對當前貨幣體系的衝擊。由此看來,中國挖美元牆角的小鋤頭一直在揮,只是不知道成功勝算幾何。

 

根據最新報道,CIPS第一期將在國慶節之後開始運行,首批共有19家銀行獲得了直接接入CIPS系統的資格。聯想到前幾天有朋友說到她國外的人民幣賬戶和美元賬戶都被限制額度,我忽然間明白了點兒什麼。

 

結語:未來不知道什麼樣子,但肯定不是以前的那個樣子

WTO被TPP架空和拋棄,世界銀行被亞投行另起爐灶,IMF受到人民幣國際化衝擊……

 

過去70年間一直穩定這個世界貨幣、金融和貿易體系的三大支柱都在發生深刻變革,這是在唱響「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輓歌麼?當然,誰也不知道未來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但可以肯定,再也不會是以前的那個樣子。

 

文 / 路瑞鎖 ,個人微信號:LY_952880867,微信公眾號:路哥談錢(LuGeTanQian)


 中國亞投行、TPP、人民幣國際化,綜合影響等於美元的全球貨幣金融貿易體系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