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以前,北京的的士司機的社會地位是很高的,數百萬的的士司機、出租公司,做夢都沒有想到互聯網會顛覆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做夢都沒有想到在手機上通過APP,一鍵叫車,幾分鐘裡面就能約上車。隨著打車市場的火爆,滴滴、UBER、易道等平臺推出了各項中高端用車,業務板塊覆蓋到順風車、的士、快車、代駕等等。作為開放出行平臺,專車領域也全面開花、爭議較大的私家車借助打車巨頭的專車平臺,再一次成功逆襲,一個美好的「互聯網+出行的未來」顯露在「路人」面前。
在競爭白熱化的打車市場,活躍在市場中的打車平臺,有估值510億美元的UBER這樣的巨頭,也有估值150億美金的本土巨頭滴滴快滴公司。目前滴滴快滴按照880萬單的日服務訂單數,從理論上滴滴快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對於「互聯網+出行」到底有多大的市場規模?相關機構並沒有給出確切的數據。滴滴快滴柳青她認為,隨著中國市場移動技術和互聯網服務的滲透率不斷提高,的士和專車市場還有潛力實現10到15倍的增長。
在這個全民都是司機的年代(順風車、快車、專車),企業老闆、社會精英、新聞記者、社會仲介紛紛都做起了「接客司機」,專職司機收入過萬,此前體制內的出租者司機也「下海」做起了相對自由的專車司機。因為打車市場存在巨大商業空間,巨頭間競爭白熱化。近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5部門對滴滴打車、優步中國、神州專車、易到用車4家專車平臺企業開展聯合約談,提出整改要求,限期進行整改。對此,4家專車運營企業表示,將規範自身行為,切實遵守法律法規,依法依規經營。
目前,交通運輸部正在制定網絡預約的士管理辦法,目前尚未出臺。那麼,各部門將依據什麼法律法規,對專車平臺企業提出整改要求呢?
部分專車平臺負責人的說法:相關部委主要針對專車平臺使用私家車從事非法運營,以及低價促銷擾亂運營秩序等問題提出要求。
在這次約談中最大的爭議點:專車平臺使用私家車從事非法運營,以及低價促銷擾亂運營秩序?其實交通運輸部正在制定網絡預約的士管理辦法,而法律法規並沒有正式出臺前,有關部門已經對專車平臺下的專車司機展開了一系列行動,在機場、核心商業區等地方,凡是被抓到接客的,罰款金額高達1萬-1.6萬。
筆者對此現象提出的問題與質疑:滴滴快滴、UBER等專車平臺以合法的形式存在,而平臺下的專車司機卻以從事非法運營,無理由的遭殃?隱約之間,似乎在「合法的平臺」與「非法的專車」中,存在著區別對待、「非法性」主次顛倒的不平等現象。
對於目前的「專車平臺合法」、「專車司機非法運營」的矛盾現象,以及筆者在北京工作與生活的10年時間裡,像很多人一樣經歷過了通過96103叫車、雨後打車難、的士司機拒載、出差必須提前約車等遭遇,筆記有以下看法與呼籲:
首先,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呼籲下,私家車主通過正規管道購買的汽車,並通過專車平臺嚴謹的風控政策與入駐平臺政策進入到平臺,進行接單作業,實屬類似淘寶商家在淘寶平臺進行買賣,屬於創業的一類人,相關機構不應該將其定義為「黑車與非法運營」,平颱風控之下的專車,更透明、更安全、更利於路人的出行。
其次,既然互聯網+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對於互聯網+所創造的新型市場,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面度,同時法律法規的建設應該適配與適應「互聯網+的國家戰略」。互聯網在最大化的減少資源消耗,充分推動社會各方面的進行與完善,讓民眾公平、有償的共用一切社會資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經濟紅利。
再次,對於目前專車平臺合法」,「專車司機非法運營」,「體制內的的士資源稀缺」的雙重矛盾之下,應該考慮到「規模龐大的路人」的整體出行需求,將中國億萬的「私家車」有效與合理的利用起來,解決當下的出行需求。
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專車司機在目前的政策空白的情況下,展開接單作業,並且已經開啟防釣魚模式:用戶在滴滴、UBER等平臺下單,專車司機響應,撥打電話和用戶確認用車需求之後,用入住平臺的另外一輛車進行接單,如果出現有關部門的截獲後,專車司機則以接錯了人為由,避開高達1萬-1.6萬罰款。
對於一款講究用戶體驗的出行APP來說,便捷、低價、舒適都是用戶選擇與青睞的因素,用戶也不希望專車司機在幫用戶解決出行難題時,卻要面臨高風險,這樣的出行體驗過程還能成為一個「美好的出行」過程嗎?
作者:李安嶙,個人微信:lianlin8866
公眾號:idealmedia
From 李安林
「非法性」主次顛倒:監管方為何區別對待「專車平台」和「專車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