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美國太空總署(NASA)公布新發現,指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地方,發現另一個「地球」;而有美媒稱,粗略估計,在銀河系中有10億顆「地球」,即和地球大小相近、處在宜居地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圍繞着散發金色光芒的恆星(即在太陽系的太陽)運轉的岩石行星。

這個看法由美國航天局(NASA)科學家 Natalie Batalha提出, 正如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發現了一大批新行星,其中就包括開普勒-452b,它圍繞着類似我們太陽的黃矮星運轉。

而開普勒望遠鏡項目的任務科學家、天體物理學家Natalie Batalha估計,大約15%至25%的恆星擁有潛在的宜居行星,估計結果主要基於對圍繞溫度較低恆星紅矮星運轉的行星的發現。

(以下的數字可能會有點繁複,但很簡單地顯示,宇宙間有其他有生物存活的行星機會相當高,而且數字可能是數以億計。)

這些新發現顯示,類似太陽恆星的數目有1000億,大致與紅矮星估計數字一致,而紅矮星、橙矮星和黃矮星佔銀河系恆星的大約90%,而保守估計,這些恆星中的15%都擁有一顆與地球類似的行星,照這樣推算,以大約1000億個恆星乘90%、再乘15%擁有類似地球的恆星,即是整個宇宙有140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

Natalie Batalha繼續推算,紅矮星在銀河系中最常見,約佔70%左右,而太陽系周邊33光年範圍內的恆星構成中,總共357顆恆星,其中248顆是紅矮星,44顆是橙矮星,20顆是黃矮星;根據這個比例,在上述的140億顆行星中,大約「只有」10億顆是圍繞黃矮星運轉,但Natalie Batalha表示,這個數字只是「保守」估計,但實際上可能有更多。

來源:Washington Post 美國《華盛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