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端午是前半年裡面最熱的一天,也是陽氣最旺的一天。自先秦時起,人們就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端午五月初五恰逢『毒月惡日』,五毒(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開始活躍,鬼魅也開始猖獗,所以人們在這一天特別注意驅趕瘟疫毒蟲,消災防毒。而民間也流傳了許多驅邪、避毒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草、避五毒、喝雄黃酒等。時至今日,不少人對端午節日傳統文化和習俗淡忘,使節日少了些人文氛圍。為讓大家感受傳統文化,以及如何在端午趨吉避凶,順曆為大家講解,農曆五月那些不可忽略的風俗禁忌。

一、如何避惡月,躲惡日?

由於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這天又有"躲午"的習俗,即周歲以內的嬰兒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脫災禍。但要注意嬰兒在端午一定要穿衣服,一旦被五毒咬到,就非常難醫治。

二、端午插艾草有什麼作用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以前為什麼要插艾草呢?這是與當時的環境有關,以前的環境比較差,而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蛇蟲鼠蟻非常多,疫病增多。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葉、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或窗口,用以祛鬼避邪、保持健康。其實,真正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

三、雄黃酒有毒,如何使用來避毒?

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但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含砷、汞等有毒物質。因此不建議喝雄黃酒,改喝為擦。將雄黃酒擦在毒蟲叮咬和長包長癤、生痱子的地方更有效。在端午時,將雄黃酒灑在身上,一來是驅寒驅毒氣,二來是酒精讓自己更加神清氣爽,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雄黃酒可以殺菌驅蟲解五毒。

四、現在的端午如何避五毒?

端午天氣燥熱,人易生病,蛇蟲繁殖,易咬傷人,而端午這天被咬到更是難治療。隨著時代變遷,社會進步,硫磺、炮仗都是可以用來驅蛇蟲鼠蟻的方法。我們知道,新房入夥、結婚等喜事都會燒炮仗,其中的作用就是利用硫磺味、火藥味來驅邪、避五毒,蛇蟲鼠蟻聞到這些味道就逃之夭夭,所以,硫磺、炮仗也是可以用來驅邪、避五毒的。

五、端午回娘家是好是壞?

以前有俗話說,"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原因是以前經濟條件比較差,避免出嫁的女孩回家吃粽子,就有這麼一個說法,隨著時代進步,這種觀念也被淡化。現在也有端午女子歸寧父母,是最好的避災方法之說。

六、端午該不該去河裡洗龍水?

舊時,端午日有洗浴蘭湯之習俗,煎蒲、艾等香草洗澡,而在海南更有去河裡洗龍水之說。但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游泳,因為人們認為,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粽的習俗。

順曆溫馨提醒:

隨著人們對傳統佳節的日漸重視,端午節重新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因此端午節應順應習俗,禳解邪災、保平安。同時,想要增旺招財的,就要多留意自身和家居風水啦,運應時而生。


 農曆"毒月"來了,趨吉避凶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