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三:

父母老是覺得子女淘氣、不懂事,老是覺得子女長不大。

時間在「黃口小兒」身上,好像沒有絲毫作用似的。

怎樣才可以讓孩子「快高長大」呢?

這方面,有妙方嗎?

 

思考:

1) 為甚麼總是人家的孩子長得快?

2) 怎樣才叫長大,有一套量度標準嗎?

3) 父母是否一定較子女懂事?為甚麼?

 

說孩子不懂事,卻又不全是事實。

孩子不懂事的時候,父母會笑著搖頭,或者會縐著眉搖頭;孩子間或表現出懂事的一面,父母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幼子素來淘氣,但他不過唸畢幼兒園,不懂事,也不算甚麼,好讓他享受一下這個淘氣有理的黃金歲月。

有一次,見他吃罷餅乾,我便他倒了一杯清水,對他說:「吃完餅餅,喝杯水罷。」

豈料他聽了,卻笑了起來說:

「吃『餅餅』,你還以為我很小呢!」

我也笑著自嘲:「吃餅餅,喝水水。」

 

幼孩的委屈

原來他自覺長大了,倒也不是老仗著自己年幼而淘氣的。倘若我這樣看他,甚至在言語之間有所表示,便準會教他感到委屈了。

年幼的孩子,自己的委屈是不易準確表達的,那一種苦處,也足可以用「不足為外人道」來形容的。

孩子的懂事,往往不是用嘴巴說出來的,縱使說出來也可能是一種曲折的表述。這就需要我們擁有一顆善感的心,作及時的捕捉了。

 

黃口小兒是達者

老二升讀中二,暑期裏按時回校參加銅管樂的練習,這天為了要在數天後的迎新會上的表演而加班加點,回來的時候又把他吹奏的「長號」借回來。那長號連同外盒,幾乎與他齊高,捧回來可不是輕易的事。他汗流浹背,但還沒有休息好便吹了起來,這次,竟然吹得有板有眼。

「吹得好多了!」我由衷地說。他吹的多是和音的部份,是樂隊裏的「綠葉」,也能如此一絲不苟,並在不長的時間內取得明顯的進步。還記得本來想學「長笛」,因為「長笛」已經有同學在吹而選「長號」,也能孜孜不倦。

這一種懂事,較諸他在買新學年的課本時,主動先選較廉宜的舊書,又要更進一步,甚至是我要學習的。

父母為甚麼不可以向孩子學習呢?「達者為師」是同樣可以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的,那怕他們是黃口小兒。

 

總結:

1) 父母不要總是以為自己不可能不懂事。

2) 「教學相長」,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上也是這樣的。

 

警句:

孩子的懂事,往往不是或不僅是懂事在嘴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