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Gartner(高德納,NYSE: IT and ITB)發布的數據,全球廣義雲服務市場2013年達到1300多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8%,預計2017年將達到2442億美元,並且未來幾年仍將保持15%以上的增長率。從全球雲服務市場地區分佈來看,美國佔據50%以上,西歐、日本份額緩慢下滑,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份額迅速上升。

 在國內,由於政策扶持和企業對於相關服務的需求上升,雲產業已經體現出了旺盛的活力。國內新興的雲服務提供商多備份剛剛獲得IDG領投、極客幫跟投的千萬天使輪投資(這是官方首次正式對外披露融資消息)。南七道專訪多備份聯合創始人&CEO胡茂華,在多個大公司擔任過高管的他如何進入到雲服務領域創業?創業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麼?多備份如何在阿里雲騰訊雲巨頭的空間中生存和發展?

大公司高管崗位讓人充滿危機感

我最早是在騰訊,員工號是116,一直做到總監的崗位, 2009年我離開了,我是比較早的一批離開騰訊的員工。在騰訊這種大公司從116號做到10000人,我就發現自己做的工作越來越細,越來越窄,成長越來越慢,然後到了中間管理層以後,發現你只是一個執行者、一個傳話筒,時間久了,覺得既沒有存在感,也沒有成就感,進步很慢,這會產生一種恐懼感和危機感。

從騰訊出來時,既興奮又恐懼,騰訊的工作環境還是比較單純的,出來以後才發現競爭激烈,所有的東西都要從頭去做。後來去了盛大,在盛大投資的一家獨立子公司做CTO。再後來去了1號店做副總裁,負責技術這塊。我一直都是在超過10000人的國內較大的互聯網公司做。

在換了幾家公司過後,我發現企業越大分工越細,個人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被模糊、被縮小;企業越大體制越重,流程越長,效率降低了、個人有效工作時間越來越短,成長越來越慢,特別是管理者,整天開會討論不接地氣的戰略、溝通、彙報、績效、預算等,中間也有過創業的想法,但一直沒有去付之於行動。在大公司做久了,會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經驗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雖然能力和經驗已經可以解決一些事情,但發現自己做不了決策,因為上面還有更大的老闆。同時,在整個公司裡面,由於體制龐大,需要有很多利益需要去平衡,慢慢會發現,要做什麼事情很難。

我剛到1號店的時候,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由於當時這塊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空間,所以那個階段幹勁十足。但是,很快就發現,當一個人把一個事情做熟、做順了之後,就很難有新的突破了。我發現自己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但有效的工作時間還不到一個小時。在大的互聯網公司,一旦工作做熟了,有跡可循,時間就會變得比較自由。當你閑下來同時又發不了力的時候,內心是極度的沒有安全感的,會變得很迷茫。

互聯網大公司就像現在外企一樣,以前的外企都很牛,但是現在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了,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能力給弱化了,離開了這個平台你發現你什麼都不是,所以我的感覺就是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創業時代,早點出來,越早越好,越晚你面對的競爭壓力越大。現在回過頭來跟那些還在大公司的人交流,我們的語言、思想、頻率已經不在一個頻道上了,我慶幸自己成長了,即使現在再回去打工,或者做一個職業經理人,我的態度、做事的思維方式會更加有有柔性、更加能夠聚焦,去更好的做一些事情。創業的經歷讓我自己更有安全感。

創業找搭檔比找老婆還難

目前多備份合夥人除了我以外,還有創始人&CTO陳元強、 聯合創始人&CMO李碩,陳元強和我5家公司同事,他偏技術我偏管理,本身就是比較好的組合,在他從騰訊離職時,在我的鼓動下,他去了上海工作,把整個家都搬過去了,後來他回了深圳開始創業,做了多備份。在這中間,他不斷的和我溝通聯繫,希望能和他一起創業。

有好幾次頭天他晚上給我打電話,跟我講這個項目和公司的情況,到第二天,他就買了機票就飛到上海,說已經在我家樓下,我們再出來談談。到了我這個年紀,家庭穩定,小孩在讀書,也在上海安家了,本身工作收入各方面都非常不錯的,很難去下這個決心。最終我被他創業的熱情、激情、誠意打動了,給家人做了這個思想工作,給自己也做了這個思想工作,就這樣到今年1月份,我說行,我跟你干。就這樣我們寫商業計劃書,去找投資,我們整個的找投資的過程還是很順利的。

李碩是我同學,他在微軟已經做了十幾年, 所以當時他聽了我創業的這個事情很感興趣,但是他家是在長沙,我覺得他正好可以跟我們當時的團隊互補,兩個做互聯網的,一個做傳統的IT的,這是天然的做B2B的結合,於是就邀請他加入團隊。但是他跟我當時的情況一樣,要下定這個決心是很難的,因為整個家庭都在長沙。

由於我自己也有這個心路歷程,所以很能理解,於是我跑到長沙去和他溝通,在這中間也不停地給他打電話,就像當初陳元強找我一樣,需要用誠心去打動他。最後經歷了兩個多月,他答應了。在後來一次和我吃飯時,他給我說,你真正打動我的 不是你給了我什麼條件, 而是當時你一句話把我給打動了。我當時在電話里跟他說,我們都是快四十的人了,又是同窗好友。如果我們再不一起合作,這一生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一起合作了,就為了這一條,你也要來試一會。

由於他之前一直和企業打交道,特別擅長在B2B的市場尤其是企業拓展這塊,我一下子覺得減輕了很多壓力,在創業過程中,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會給自己壓力會特別大,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們團隊還有一些從盛大、迅雷、搜狐過來的核心人員,基本上都是熟人。整體上來說我們這個團隊,除了我們三個核心的創始人以外,基本都是靠得住的。所以說,創業找搭檔堪比找人生伴侶,某種程度可能比找合適的老婆還難。

多備份如何在巨頭競爭中發展

很多人問過我們,騰訊阿里百度都在做雲服務這塊,多備份如何去競爭和發展。首先,雲平台的生態鏈足夠長,在短時間內,他們還沒有時間也不會花主要精力來做這個邊緣的業務,它不是最核心的,比如像騰訊都沒上存儲對象,它的整個計費之類的都沒做完善,整個完善估計需要兩三年。對大公司來說,它們需要有一些做得更專業的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補充他服務體系的厚度,加強他的服務能力,因為它們着眼的是做生態鏈。

目前所有的IDC也在往雲的平台方向轉,中國和國外的雲平台加起來不下百個,就中國的大大小小IDC發展商接近七八萬個,一個雲平台不可能把所有的客戶吃光,大家都可以來做,但我的覆蓋度更廣。同時我們做的是一個中性的平台,對用戶來說他可以自由選擇的,如果阿里雲做了這個服務,那用戶只能用阿里雲的。但是對互聯網來說,應該要給用戶更多選擇,比如用戶想在另外一個雲平台上做備份,讓數據更加安全。用戶有這個需求,那雲平台提不提供呢,在這個時候,一個第三方的不是做雲平台、也不是做IDC的公司來做這個事情,這樣才能更有價值。

就像做電商一樣,一個商家在天貓入駐了,在京東入駐了,在1號店也入駐了,那天貓不可能主動和京東等其它平台打通,用戶只用上傳一次商品,就把所有的平台都解決了。同時,用戶也可以很方便的把自己的商品從A平台移到B平台,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同樣,阿里雲不可能主動跟騰訊雲等其它雲平台打通,它們天生就是競爭關係,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第三方的公司,來去幫他們做這個連接的事情,解決用戶的痛點。我們一直是開放的,目前在國內做這個業務是第一家。我們的業務發展迅猛,目前的企業用戶已經接近7萬家。

現在海外做這塊的公司還挺多的,但是分工很細,比如有專門做存儲的、專門做雲網關的,所謂雲網關,就是把所有的雲平台連接起來,對上和對下雲平台的這一塊和接入這一塊,提供專門一個雲網關,用戶要存儲就要用這個通道。國外目前做的很細分,比如做備份就有很多種,對網關進行備份,對企業的應用系統進行備份,對虛擬機進行備份,對移動辦公設備甚至對電腦桌面進行備份,在美國這樣的公司特別多,多達有幾十家。這些公司中,有些獨立發展,有些被巨頭給收購了,來補充他們業務的不足,因為他們玩互聯網,往雲平台去發展,始終滯后的。

我們根本不用擔心BAT來做雲平台,在未來,我們有可能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虛擬雲平台,比如現在我們全球有40多個節點,阿里雲在全球只有5個節點,它總有一些地方覆蓋不到的,我們會挑選全球雲平台最優質的節點,更好的去覆蓋用戶,後期我們在這上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如果一家公司要找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內容分髮網絡),他當然會希望自己覆蓋的地域會更廣、讓服務更靠近用戶、做得會更快、體驗會更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自然會成為優先選擇。所以總的來說,這個方向、這個市場足夠大,明年我們的目標一定要變成雲平台生態鏈一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系騰訊創業系訪談NO.006.南七道:個人媒體,虎嗅、創業家等媒體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南七道,感謝騰訊離職組織單飛企鵝提供採訪信息和幫助。


 多備份CEO胡茂華:創業讓我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