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就是腸子潰爛,一開始多在靠近肛門的直腸部位,之後會延伸到乙狀結腸、橫結腸和升結腸。而潰瘍性結腸炎較令患者困擾的就是會反覆發作,尤其在感冒或是壓力大時特別好發。

許多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初期誤以為是腸躁症,事實上兩種疾病並不相同。吳登強說明,腸躁症是功能性的急症,便秘、腹瀉兩者輪番上陣,裡急後重,急需大便但卻解不出來;潰瘍性結腸炎也有這樣的症狀且會更嚴重,長期的排出血便和黏液,還會導致貧血、體重減輕,通常身體也較為虛弱。

超級犀利士

根據2015年統計資料來看,目前潰瘍性結腸炎在台灣的盛行率,每10萬人口有12.8人,而且近年來有逐漸成長的趨勢,主因為近年來國人的飲食西化,造成環境改變,而壓力大造成的情緒障礙也是一大原因。

好發中壯年族群又以男性居多 遺傳也是風險因子

高雄巿立小港醫院胃腸內科主任許文鴻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文明病,隨著飲食西化和環境改變,越來越多人有這樣的困擾。以台灣、亞洲地區來看,病友多是偏年輕的20至40歲中壯年族群,且以男性居多。這個族群正是社會主要的工作人口,因慢性疾病纏身而引爆壓力,不僅影響個人和家庭,也可能影響社會生產力。

預防糖尿病先改善飲食! 培養運動習慣
年輕男性硬度不足、勃起障礙有哪些原因
睡眠減少半小時,就會影響各種荷爾蒙
 

遺傳也是潰瘍性結腸炎的一大風險因子,若父母為潰瘍性結腸炎病友,子女罹患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之多;而抽菸、飲食、腸道的微菌叢狀態等,都是容易誘發潰瘍性結腸炎的原因。

中重度患者治療著重免疫調節 生物製劑有效控制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情可輕可重,尤其是占10%至20%的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侵犯範圍相當廣,嚴重度也比較高;長期輕忽不去處理的話,恐出現瘻管、腸穿孔等併發症,同時也會增加大腸癌、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失智症與帕金森氏症等風險。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策略著重在免疫系統的調節;藥物的種類相當多元,包括局部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而近10年來發展較多的則有生物製劑。尤其對於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病友,當傳統藥物無法穩定病情、控制發炎時,生物製劑便是目前較好的藥物選擇。

受疫情影響患者不敢回診 長效性藥物助追蹤控制

目前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可用的生物製劑有4、5種,依注射頻率有2周使用1次,也有1、2、3個月1次;依使用方式有皮下注射、靜脈注射、混和注射,且許多有健保給付。哪些人要特別注意腎動脈狹窄?
 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溝通,依據個人病況、年齡、生活形態和用藥習慣,找到較合適的治療方式。

這2年來新冠疫情的打擾,讓許多患者不敢回醫院而中斷了治療,但由於潰瘍性結腸炎這種慢性病需要長期追蹤和控制,因此,長效性藥物在這時候就發揮的作用。

長期置之不理嚴重恐釀癌 定期用藥讓生活回正軌

截至目前為止,潰瘍性結腸炎是沒有辦法根治的疾病,若不去治療處理,因而讓腸道發炎、腹瀉、拉血便等的症狀反覆發作,不但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甚至有1.8%的機率發生癌症。

醫師提醒,由於潰瘍性結腸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性疾病一樣,只能控制、不發作,並與之和平共處,因此,藥物的使用就顯得特別重要。呼籲病友遵照醫師指示,規律用藥和定期追蹤,有助良好控制病況,進而有機會免除許多併發症的產生,讓生活回到正軌。

 攝護腺肥大治療與保養方法
 男性更年期有哪些征兆
 排尿不適竟是攝護腺發炎惹得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