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排酸”?
排酸肉又叫冷鮮肉、冷卻排酸肉、保鮮肉,是指在動物被宰殺之後,從產生屍僵到自然分解,肌肉自發進行的生理過程。是現代肉品衛生學及營養學所提倡的一種肉品後成熟工藝。
而對於牛肉,歐美發達國傢有更高的食用要求,那就是對牛肉進行排酸。早在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傢就開始了對排酸肉的研究與推廣,如今排酸肉在發達國傢幾乎達到了100%的市場占有率。
牛肉為什麼要排酸?
人們普遍認為剛屠宰的牛,肉質新鮮美味,有益健康。但經過科學傢多年研究發現:牛被屠宰後,由於受到驚嚇,全身痙攣並產生有害細胞,其血液不能再為各部位細胞提供氧氣,但細胞此時並未死亡,還在進行無氧呼吸,這就使胴體溫度急劇上升從而產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乳酸,從而使新鮮肌肉PH值下降為酸性,肌凝蛋白與肌纖蛋白結合成肌纖凝蛋白,並最終使肌肉收縮。
這個階段就是屍僵,屍僵階段的肉持水性降低,肌纖維粗硬,缺乏彈性,用於烹飪,肉湯渾濁,難於咀嚼,不易消化,食用價值低。這時候的肉是未成熟的肉。
當然,如果新鮮的肉在宰殺後三小時內食用也可以的,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是無法實現現宰現吃的。因此為了讓我們食用的肉類更有營養、更好吃,排酸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排酸的原理
冷卻排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嚴格執行獸醫檢疫制度,對屠宰後的牛胴體迅速進行冷卻處理,使牛胴體進入排酸庫後在24小時內降到0-4℃,在確定的溫度、濕度、氣調和風速下,將乳酸分解成二氧化氮、水和酒精,然後揮發掉。同時,牛肉細胞內的大分子三磷酸腺苷在糖酵解作用下分解成新鮮的物質——基苷。從而使肉品產生濃重的香味,真正達到美味營養和綠色健康、
排酸過程
剔骨分割前:胴體先預冷排酸,牛肉進入0℃-4℃庫冷卻48-72小時後,當胴體中心溫度降到7℃時,即可剔骨分割。
分割:分割車間室溫10-12℃,剔骨後的牛肉按部位分割。
冷凍保存:牛肉凍結在-23℃庫中進行凍結20小時,當肉體中心溫度達到-18℃以下時,移入-18℃冷藏庫中冷藏。
排酸牛肉的好處
一、營養價值更高,肉質更健康
排酸牛肉所屠宰的牛都是極度育肥的優質品種,營養價值遠超普通牛肉。排酸過後的牛肉具有三高:高蛋白、高能量、高營養;三低:低糖、低膽固醇、低脂肪的特點,這不僅使肉的纖維結構發生變化,也更容易咀嚼和消化。
排酸牛肉中所富含的維生素B12等礦物質更利於人體吸收。據相關研究證明,食用沒有排酸的牛肉,人體隻能獲取其30%的營養,經過排酸處理後,則可提升至80%-90%的營養。
二、口感更好,肉質鮮嫩可口
經過排酸後的牛肉口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味道鮮嫩。肉的酸堿被改變,新陳代謝產物被最大程度的分解和排出。排酸牛肉柔軟多汁,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即使生食也可以被人體大量吸收。
三、低溫環境抑制細菌生長
低溫環境下會使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最為危險的肉毒梭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不再分泌毒素。肉中的酶發生作用,將部分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同時排空血液占體重18%-20%的體液。大部分雜質會隨著排出的體液水分流失掉,從而達到無毒化,確保了肉類的安全衛生。
四、性價比更高
排酸時排空的血液和體液約占胴體體重的18%-20%,所以排酸肉也是出肉率更高的肉。1KG的牛肉鮮肉經過排酸後,會減重10%-15%左右,烹飪後縮水率就很低,性價比自然更高。這也是進口牛肉出肉多的主要原因。
如何辨別排酸肉?
一、看
新鮮肉:呈均勻的紅色,具有光澤,脂肪潔白色或呈乳黃色
排酸肉:肌肉色澤呈暗紅色,切面有光澤,但脂肪無光澤
二、摸
新鮮肉:肉質綿軟,按壓後無彈性
排酸肉:肉質嫩滑,按壓後會回彈
三、聞
新鮮肉:有肉腥味和草酸味
排酸肉:稍有酸味或氨味
顯然,排酸這個過程是一個費時費力且需要把控時間管理的處理方式,因此經過排酸的牛肉,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避免致命細菌的滋生。
而且很大程度改善了肉的品質、口感,使其營養價值進一步提升,更適合人體吸收,是大傢平日肉食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