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開始漸漸地產生自我意識後,就是所有父母地獄的開始。孩子開始出現「反抗」行為,還有「任性」的壞習慣,尤其是在2~6歲左右的孩子,情況最為嚴重。孩子犯錯,父母第一個反應,一般都會開始吼罵孩子。

這是我們憤怒的第一個直覺,這是正常的。
作為父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很多家長想方設法的給孩子上最好的早教班,選最好的學校,不惜花大價錢購買學區房、報課外班。殊不知,拉開孩子差距的,從來都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

但是今天小編想要告訴各位家長,「打罵式教育」並不會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下次還會繼續發生讓你生氣的事情。假如孩子有犯錯或是頂嘴的情況發生,不要吼孩子,也不要當下和孩子說道理。

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犯了錯,父母再生氣也要忍住

千萬不要一衝動就動手打孩子,因為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心理比較敏感,需要用較為溫和的教育方式。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兒童心理學家的分析和建議!

① 學齡前——3歲前
歲以前的孩子,主要活動就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一切行為都是由於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屬於無意識行為。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人格發展階段理論》指出:

3歲的孩子處在遊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處在自主性與羞怯和疑慮之間搖擺的階段。

如果,父母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經常性打罵,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疑慮而體驗到羞怯。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形成膽小、逃避的性格,影響其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哭鬧是因為需求不被滿足而痛苦。父母最應該做的不是朝孩子發脾氣,更不是打罵,而是安撫好孩子的情緒,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事實上,3歲以前的孩子,基本上沒有什麼出格的要求,這個時候,他們更需要父母的包容和愛。

② 小學——6至12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步入小學,開始接受大量的資訊、還會接觸到很多同齡的小夥伴。這個時候他們的思維是最活躍的時候,也是逐漸開始對事物產生自己想法的時候,很多時候他們可能並不那麼贊同大人們的意見,總是希望按照自己想法去做。

這段期間也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的時期,也是孩子第一個叛逆期的開端,如果這個階段,家長總是打罵孩子的話,孩子很可能會慢慢失去對外界新事物的探索的激情,久而久之,會產生自卑情緒甚至是消極的情緒。

③ 青春期——16歲後
家長們也都經歷過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性格最叛逆的階段,這個階段家長越是想去管教,孩子可能就越叛逆。

這個階段也是父母與孩子矛盾最大的一個階段,所以家長更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溫柔去對待孩子,當發現孩子有不同尋常的反應時,家長要從根源去瞭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不要以結果去評判孩子的對與錯,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要換位思考,去理解孩子這麼做的根本原因。

如果家長只看重結果,對孩子打罵,孩子做事情可能會更偏激,甚至出現離家出走、傷害自己等的悲劇。

既然不能打,那我們要怎麼做?

1、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先冷靜,深吸一口氣,數10秒鐘再說話。

2、給孩子說話和解釋的機會,弄清楚行為背後的原因。

3、說你對他這種行為的看法和感受;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不要上升到孩子的人格或人品。

4、犯了錯就該讓孩子做出相應的彌補;如道歉等等,過後則不再舊事重提。

對於大孩子,已經能聽懂道理了,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說:

說事實:對事不對人

說情緒:幫助孩子先安靜下來

說發現: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提供可行的建議

說長遠:找出原因,解決問題

當孩子的行為讓你不滿,甚至讓你感到憤怒的時候,請克制自己的衝動,因為你只是對他的行為不滿,而不是厭惡孩子本身,別讓你的巴掌落在孩子臉上。

最後:

管教孩子,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建立起了好根基,將來才不用煞費苦心的再進行補救,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家長造就的,

要調整孩子的問題,家長先要看清自己的問題,

只有根越健康,花朵才能開得越美。
 

Reference:精彩文章:養小孩超燒錢!3兒學費每月「噴7萬」 他嘆:還沒算出去玩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