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BD)和早發性精神分裂症(EOS)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的、反覆發作的精神疾病,可導致高住院率、自殺企圖、藥物濫用和精神疾病共病。因此,EOS和BD分別被列為全球15至19歲青少年殘疾調整生命年的第二大和第四大原因。
前驅症狀是在完全診斷之前出現的症狀。前驅期是預防疾病、延遲首發、預防精神疾病共病、減輕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目標。在這一時期,早期干預甚至可能比在疾病的後期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前驅症狀包括社交孤立、學業困難、焦慮症狀、古怪行為和抑鬱症狀。BD最常見的前驅症狀是易怒、睡眠障礙、多動、焦慮和亞綜合徵性躁狂/抑鬱症狀。
大量研究報告表明,雙相障礙和精神分裂症在表型、遺傳和神經生物學病理生理學方面有共同之處。此外,躁狂和精神分裂症前驅症狀在症狀表達和發作模式上有大量重疊。然而,迄今為止,很少有研究關注於區分EOS和BD的前驅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哪些前驅症狀叢集可以區分BD和EOSSD。研究者假設:(1)減弱的精神症狀 (APS)、陰性症狀和短暫的間歇性症狀(BLIPS)對EOSSD前驅症狀更有特異性;(2)亞躁狂症狀對BD前驅症狀的特異性更強;(3) BD組存在精神病性前驅症狀,EOSSD組存在情感型前驅症狀。
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間,在Ege大學醫學院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中心進行隨訪,對診斷為EOSSD或BD的160名13-19歲患者進行了評估。最終納入研究的有121名青少年(33名BD-1,30名EOSSD,58名健康對照者CG),將他們 79種前驅症狀進行評估,並把這些症狀分為7個症狀群。
結果
雖然EOSSD組、BD組、CG組患者平均年齡相近,但性別分佈有統計學差異,BD組和EOSSD組以女性居多。儘管BD組父母的離婚率最高,但所有組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並無差異。BD組和EOSSD組中40%的患者分別有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病家族史。
在訪談時,BD患者經歷了3.3次(SD=1.7)情緒發作,EOSSD患者經歷了1.5次(SD=1.9)精神病發作。ADHD是BD組中最常見的精神共病,同時伴有焦慮障礙,兩組間ADHD患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BD組的緩解率和功能(CGAS)明顯優於EOSSD組(緩解率p=0.041;CGAS評分p
區分BD和EOSSD的前驅期
採用Logistic迴歸分析,來評估哪些前驅症狀群對於區分BD和EOSSD更具預測性。二元logistic迴歸模型解釋了44%的差異,正確分類76.2%的患者,敏感性為75.8%,特異性為76.7%。結果表明,前驅期存在≥3種亞躁狂症狀(p=0.022)和ADHD共病(p=0.008)增加了BD的風險,同時短暫的間歇性精神病性症狀BLIPS (p=0.074)增加了EOSSD的風險傾向。
圖1 各組症狀群比較(%)
EOSSD、BD和CG組的患病率比較
前驅症狀群的前4類分別是:第1類是典型的非特異性症狀NS,第2類是Mood+NS,第3類是Psychotic+NS,第4類是無症狀。與EOSSD和CG相比,BD患者的情緒和非特異性症狀(第2類)的患病率顯著升高(X2[2]=37.577, p2= 26.750, p
圖2 每組群整合員患病率的比較(%)
結論
研究主要發現包括:
(1)BD和EOSSD的前驅症狀有明顯重疊;(2)≥3個亞躁狂症狀和ADHD對BD前驅期特異性更強,而短暫的間歇性精神病性症狀(BLIPS)對EOSSD前驅期特異性更強;(3)在前驅階段,減弱的精神症狀APS和陰性症狀對EOSSD沒有特異性; (4)有12.1%的BD屬於精神病性症狀群,20%的EOSSD屬於前驅期情緒症狀群。雖然幾乎所有的前驅症狀在EOSSD和BD的前驅期,比在健康的青少年中顯著更普遍,但在EOSSD和BD組之間僅有8種症狀存在統計學差異。
總之,BD和EOSSD的前驅期非常相似。亞綜合徵躁狂症狀和ADHD對雙相障礙的前驅更具特異性,而BLIPS對EOSSD的前驅更為特異性。令人驚訝的是,陰性症狀、基本症狀和APS並不是EOSSD前驅症狀的特定部分。此外,12.1%的BD患者屬於精神病症狀群;20%的EOSSD在前驅期處於情緒症狀群。鑑於重疊的前驅期症狀,未來的研究應該結合症狀叢集與生物標記,包括神經認知測試和神經影像學,以提高預測能力。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