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麼互相喜歡,
兩個人相處也會有摩擦,
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摩擦來了,如何應對?
包括我自己在內,
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指責對方。
我們總是會認為自己是對的。

然而,指責很容易,
可要是結果是雙方關係惡化,又於事何益?
在《文學回憶錄》裡,
木心說:‌‌‌‌
「愛,原來是一場自我教育。‌‌」
在我們指責對方的時候,
是不是應該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錯?
比如:
你不希望她天天沉迷韓劇,
下班後自己卻一直在玩遊戲。

你不想打掃衛生,
卻希望對方洗衣服做飯。

你經常打麻將夜不歸宿,
卻覺得她去逛網店買買買很不好……
就算有時你是對的,
對方確實有錯,
那我們是不是也要考慮一下用什麼方式方法表達,
讓對方更易於接受?
只有真正的尊重,才能感化對方。

一個人,
如果想要教育別人,
首先最應該做的是教育好自己。

愛的自我教育,
並不僅僅是學會如何處理摩擦。

還有,比如在愛開始的時候,
我們學會控制自己的佔有慾,
承認對方是和自己完全不同、獨立的個體。

愛進行的時候,
我們學會奉獻、體貼、溫暖。

愛經受外界磨難或雙方矛盾考驗的時候,
學會如何化解,
如何互相激勵攜手走出陰影?
要是很不幸,愛消失了呢?
那就學會成長,
把痛苦變成生活對我們的饋贈。

在愛中,
我們修正自己,
改善自己,
讓自己變得更好。

除了愛情,其實,親情、友誼……
之間的羈絆也是一種‌‌‌‌「愛‌‌‌‌」,
也會是一場‌‌‌‌「自我教育‌‌‌‌」。

我們希望父母、朋友多站在我們的立場去想想,
那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從對方的立場進行考慮?
我們要求自己的孩子溫文有禮愛閱讀,
那就先看看自己算不算舉止優雅有文化。
指望孩子擁有我們自己沒有的優點是不公平的。

一切的關係,
對雙方或多方都是一場考驗,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都需要去完善自己,
只有這樣,
我們才可能讓對方也變得更好。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
有一個很詩意的說法,‌‌‌‌
「教育本質是: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你,準備好去搖動、
推動、喚醒對方了嗎?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