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昨天半夜,一個認識多年的朋友說,她失戀了,和男友相處6年,不是異地戀,還沒捱過7年之癢卻還是分了。
問其原因,她說:“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於好意,但說話時也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責怪,久而久之的惡性循環,感情慢慢的出問題,交流很累。”比如:

女生問:“你在幹嘛”
男生回:“還能幹嘛,公司加班啊。”
女生問:“既然加班,為什麼不早說啊,我還在等你一起吃飯呢。”
男生回:“我老闆剛說的,我之前也不知道要加班啊。”
女生問:“那你怎麼也不給個電話啊?”
男生回:“你也沒問啊。”
女:……

就是個一起吃飯的小事,瞬間就演變成了大的爭吵。

A man and a woman dance, holding hands, on a fenced-in pathway in the woods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太會表達自己,大部分的人都會直接用說出來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但是“說什麼,怎麼說”卻是很有學問的,很多人因為說話方式不對,因而促使了一個小的矛盾直接昇華到了大的爭吵。

原本我們可以避而遠之的不合卻因為自己的某一句話或者某一個語氣加速了它的到來。

Chapter 2.
青竹是我大學的學妹,人是可愛嬌小,脾氣卻有點大。男朋友一換再換,沒個穩定的,小姑娘心態倒是很好,年輕就是資本,輸得起。

有一次:她和她男友還有我,我們三個一起吃飯。她很熱絡的在看菜單,就問:“你們想吃什麼,我幫你們點。”
我說:“都行吧,你看著哪個好吃,給我來一份,少辣。”
男票呢回答:“你吃啥,我也吃啥。”

Penguins in love form a heart shape together with their plumage

嗯,這話沒問題。
青竹:“頓時就燥起來了,對著男友喊,別人吃啥你吃啥,怎麼就沒個主見呢,你難道就不知道點點其他的啊。”
這男友沒接話,哎,脾氣算是好的。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你總會問“你難道不知道嗎?這你都不知道嗎?你居然不知道?你真是夠了。”諸如此類,這種標記反問句,明顯是帶有責怪的語氣的,即便對方不反駁,聽著這樣的話語也是真的會火大。

Silhouetted branches envelop a couple sharing an intimate moment at sunset

Chapter 3.
我之前待的一個集團公司,有個財務經理是靠關係進來的,年紀也輕,懟的人不計其數。

記得有一次聽同事說起這位關係戶大神的事情,公司一會計去報稅,數據不對,回來就被財務經理喊辦公室:“你怎麼對的啊,沒學過財務報賬啊”。

會計也不示弱:“我算下來就是這麼多,大不了重新核一下”說完,摔門就走了。估計財務經理也沒想著這會計會跟她頂回去,事後,處處針對,那心眼就跟針一樣,容不了人。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她那一副傲慢的嘴臉,在加上說話的語氣,擱誰誰噁心,而且他們從年齡來說只是平輩關係,聽到這樣的話,不爆粗口就算好了。

Classic sunset silhouette of couple kissing with sea wind frizzing their hair

Chapter 4.
不管是兩個人相處,還是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都要慎重使用反問句,因為反問句本身是作為一種間接的言語行為,也可以說,是說話人為達到某種交際目的,而實施的策略,比如維護自己的面子等。

它就帶有一種挑釁和指責的意味,強化了說話者的態度,非常容易讓人不舒服,從而造成對立。
所以,為什麼非得要通過強調自身對對方的不滿、譴責、命令、憤怒、反駁、諷刺等的方式試圖說服對方呢。我們應該多用肯定句、陳述句、感嘆句來正面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特別是兩性之間,不要讓你的另一半覺得,他必須要接受你傳達給他的命令,必須要完成某件事,這很容易在心理上給他人造成一種“我們兩個之間不平等”的可怕觀念。

我也給大家總結一下,哪些詞語比較容易形成反問句,也可以避免大家在以後的交往過程中慎用。主要有:難道、豈、還、又、就、也、不、沒有、何等、哪(哪裡/哪兒)、誰(誰說/誰叫/誰讓/誰知道/誰教)、什麼(憑什麼/有什麼/幹什麼)等。

我們常說:總是把最好的脾氣給了最陌生的人,卻把最壞的耐心對著最親近的人。
最後,分享影片!每種關係都要用心去經營的,任重道遠,先從好好溝通開始吧。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