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有一則“賣房送獨生女兒留學,畢業卻留美嫁老外,父親崩潰”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引起網上許多網友的熱烈討論。

一遇到關於中國式親子關係的新聞,十次有九次都會引發熱議,想必在許多人心中,對這個話題也憋了一肚子委屈要說。

 

我簡單總結一下這則新聞的背景:

 

○ 爸爸張勇和媽媽朱靜年滿30歲才生了一個女兒,對其期望很大,家境一般,但希望能送女兒出國留學。因此,當女兒高考失利,主動提出留學的願望時,他們掏空家底送女兒出去了。

 

○ 留學期間,父母向女兒提出一個約法三章:不能和外國人交往、不能當未婚媽媽,畢業以後要回來。當時,女兒對不能和外國人交往這一點,並不讚同。

 

○ 現如今,女兒不僅要留在美國工作,還要嫁給一個外國人。爸爸張勇很生氣,一直與女兒冷戰,甚至揚言要斷絕父女關係,當然他事後也說了這只是一時氣話,不過張勇還是找到了媒體,試圖可以用輿論的力量讓女兒迴心轉意。

 

爸爸張勇今年61歲,媽媽朱靜今年60歲,他們已經不算年輕,所以當得知女兒以後要留在美國定居這個訊息時,張勇對媒體說:“我不是不愛女兒,可是我們老兩口不可能去美國,她要是留在美國,以後可能就沒機會見面了,這剩下的幾十年可怎麼過?”

 

有很多人批評這對父母“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也有少部分人批評女兒太自私,還有人站在高處發出哀嚎:可悲啊,這簡直是整個上一代,中國式愛孩子的縮影。

 

一旦撕逼,幾乎所有人都在談權利與義務,卻極少有人談真正的感情,我也覺得挺可悲的。

 

02

感情是存在於兩人及以上的,出了問題往往並非一人之錯。所以在這個新聞上,我不讚同一邊倒。

 

單從新聞上的描述來看,我是理解這個父親的。

 

女兒離開10年,期間很難再見一面,父親已經老了,沒多少年可以活了,他一定希望在剩下的日子裡,可以和唯一的女兒多一些相處機會。

 

現在女兒直接斬斷了他的這個念頭,父親一定在想“為什麼他能掏空家底供女兒讀書,女兒卻沒有一絲一毫顧及他的感受”,付出與回報的嚴重不對等讓他傷心生氣,有了情緒又不知道要怎麼處理,才像個巨嬰寶寶一樣,通過鬧騰來解決。

 

同時,我也理解這個女兒。

 

在美帝10年,想必已經非常適應那裡的生活,學業有成,愛情有成,看起來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可是回國卻代表著未知,10年的海外留學經驗是否能換回一份不錯的工作,未可知,離開現在準備要結婚的男朋友,回到國內是否會後悔,未可知。

 

現如今的她,已經不是10年前懵懂的小孩,她當然有權利規劃自己未來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要到哪裡去。

 

這件事會發酵到今天這個地步,原因只有一個:父親理解不了女兒,女兒也理解不了父親。

 

我一直認為最好的親密關係是能夠體諒對方的不容易,互相成全對方的理想,感恩彼此的付出,在做每一個決定的時候,都會考慮對方的感受。

 

不管是親人,愛人,還是朋友,這個法則都是適用的。

 

很可惜,新聞裡的這對父女沒有實現這樣的親密關係,他們現在一定都覺得自己很委屈,否則父親不會說出“感覺自己辛辛苦苦十幾年,卻給別人培養了一個女兒“這種慪氣的話,否則女兒也不會到現在都和父親冷戰,通過母親來傳話,他們都陷在自己的世界裡,都希望對方能夠為自己妥協,而不是彼此成全。

 

03

 

看到這個新聞,我第一反應就是我真想我的爸爸媽媽。

 

以前總有人問我:“作為獨生女,你嫁這麼遠,你爸媽怎麼會同意的?”

 

那時候,我回答:“他們一直都很尊重我的個人意見。”

 

其實,我是很久以後才漸漸讀懂了他們的內心。

 

比如我媽常常問我:“能不能以後再搬回到成都來?”我爸常常也說:“要是以前不同意我走這麼遠就好了。”他們真實的想法可能和新聞裡的父親張勇沒有多大的區別,他們和每一個普通父母一樣,希望我可以離他們近一點。

 

但這麼多年來,他們卻不曾一刻阻攔過我前進的腳步,不是因為他們不想留住我,而是對我的愛讓他們一次次壓抑了自己真實的需求。

 

每每想到我爸媽為我做的這些,都讓我深覺自己的不孝。

 

欠他們的情,此生無以為報,只能加倍對他們好,常給父母寄禮物,常打電話常回家,下定決心多賺錢,早日把他們接過來,盡管他們表達過他們不需要我考慮他們的未來,他們現在過得很好。

 

可我還是能感覺得到,當他們知道我的未來規劃中,把父母列作很重要的內容時,他們臉上有抑製不住的喜悅。

在中國,多少父母自從有了孩子後,就把孩子放到了第一位,把自己的需求放到了第二位。

 

作為子女,我不想沒良心的評價這樣做是不對的,我更願意體諒,因為沒有誰存在的意義就是無條件愛誰的,包括父母。

 

想想爸媽為我們吃的苦受的累,甚至為了孩子,改變了他們一生的軌跡,是不是我們那顆堅硬的心就會變得柔軟一些?

 

如果他們可以為了我們做這麼多,那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04

 

我承認,並不是每個父母都值得子女為他們妥協和付出。

 

我也承認,付出感的確是謀殺人類情感的原始真凶,可是不是也存在一種可能,是我們率先扼殺了他們的付出呢?

 

願我們都能成為這樣一類子女,在追求自我的路途中走得慢一點,如果你的爸爸媽媽也曾為你付出過很多,那麼請你慎重思考一下,在你做人生重大決策之時,怎麼做才能讓他們更幸福和喜樂。

 

也願我們都能成為這樣一類父母,孩子們會在做決定的時候充分考慮我們的感受,不是因為法律和道德要求他們這麼做,而是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值得。

互相尊重和體諒,彼此妥協和成全,才是愛的最高境界。

推薦文章閱讀

轉載請註明出處。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