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一個朋友昨天說了一件她特別生氣的事情。她的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因為有了外遇拋棄了她的母親和她。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她帶大,朋友也非常爭氣,現在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服裝設計師,事業紅紅火火的。在她七、八歲開始一直到現在三十好幾的這些歲月裡,她的父親沒有出現過。

就在昨天,這個無數小孩拿著在幼兒園裡做的手工花,回家同爸爸說:“爸爸,節日快樂!”的日子,她竟然接到了他父親的電話。來電的原因則是,父親同現在的妻子又離婚了,第二任妻子帶來的孩子無疑是選擇站在自己媽媽那邊,所以這男人突然發現自己老無所依了。於是他想起了親生女兒,那個二十幾年都沒曾關心過的我的朋友。目的很明確,希望朋友能夠贍養已然年老的他。

這男人可真會挑日子!

朋友當然並沒有立即選擇原諒與接收,這二十幾年母女倆酸楚和艱辛地生活著,眼看一切好轉,母親也能安享晚年的時候,竟然又來了這麼一檔子事兒。至於朋友最後究竟選擇怎麼做,我一定會無條件支援她的,畢竟生活是她的,但憤怒、被拋棄的感覺也是她的,她沒必要假惺惺選擇做一個善良的好人。

2.

我還有一個關係很要好的朋友,她曾經滿腔憤恨地跟我聊她那喪偶式的婚姻。特別是當她精疲力盡地從產房裡被推出來的時候,滿滿地希望自己的先生可以立刻走上來、溫柔地、關切地詢問她的狀況,可是卻事與願違。這個男人得知老婆生了一個男孩,臉上就透著不屑和埋怨(這種事情在上海這個城市很詭異地出現在無數個家庭)。

之後的日子,他也似乎一直沒有從這個“陰影”裡走出來,他從不管兒子,也不跟兒子互動,連下班踏入家門的那一刻,孩子“爸爸、爸爸”的呼喚也完全無法融化那顆冰冷的心。我隻覺得,他不配得到這種親切的呼喚。他只是一個提供了精子的男人,並沒有提供愛。

3.

在我諮詢的很多育兒案例裡,起初媽媽們都是來討教育兒方式的,可結果卻會說著說著聲淚俱下。在她們的童年、甚至成年的日子裡,只要有和爸爸相處的日子,都是會被爸爸劈頭蓋臉地批評和辱罵。而這些批評和辱罵似乎就是為了貶低孩子而貶低孩子,為了彰顯自己作為家長的身份、自己是個多麼厲害的男人。

他們會聲稱自己當時根本不應該生下她們,她們這種德性,根本不配做自己的女兒,所以現在也不配做自己外孫的母親。這些女兒們在他們眼裡是多麼地不中用、不聽話、無能和蠢。這些傷透人心的話,還真就是從自己的親生父親嘴裡冒出來的。我無法想象,這些女兒們看見滿屏的“父親節”,會有多少痛處湧上心頭。

上週五我去幼兒園接兒子,看見孩子們手裡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花朵,還有一張卡片,由老師代寫著這句話:“爸爸,節日快樂!” 。以上的這幾個故事就立刻冒了出來。也不知道這束小花、這張小卡最終的結局會是什麼,有多少可以被爸爸妥妥地收藏起來,多年之後還拿出來回味和孩子相處親密的那些歲月;又有多少,承載著孩子們稚嫩的童心和對父親純潔的愛,卻已經永遠地消失在了這個世界。

本文作者:蠍小寶

一位愛寫作、愛分享的心理諮詢師媽媽。願把心理學的理念和育兒的點滴和您分享。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