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觸心理諮詢前,我三天兩頭跟男朋友吵架,一點小事都鬧得不可開交,兩個人都很心累,同時我也很疑惑,明明都很愛對方,為什麼還會吵成這樣?

我看了很多書,尤其是大眾心理的書,當然也有很多所謂兩性作家的作品。例如:撒嬌的女人最X命、讓X離不開你、他其實沒這麼XX你……. 當時,書中的一些“方法”,不瞞大家說,我還真的做過一陣。後來發現,盡信書不如無書啊!

怎麼說呢?這類的書常常會給出一些快捷普遍的方法,例如怎樣更有吸引力、避免衝突、替對方著想….乍看之下很有道理。但這些方法,忽略了人的獨特性,減少去探討人的需求,甚至更可能養壞對方的胃口。

書裡面時常講到的“小技巧”、“小方法”,偶而用之還不錯,但時常用之,等於要你戴著一個面具,面對親密的另一半,你可以照書中扮演成一個很完美的角色,但你可能會離真正的你自己越來越遠,因而覺得空虛。

又或者,有一天,你的需求、感受,也就是真正的你自己壓不住了,將整個爆發,對方也可能覺得“噢我對你的幻想破滅了,我以為你是怎樣的人….”,而你也會因為感受對方的失望而感覺很糟,然後惱羞成怒地覺得“難道我是這樣的人,你就不愛嗎?”最後又回到吵架的惡性迴圈中。

我自己也經歷這段過程,我稱之為撞牆期。

那時的自我覺察好像有升高一些,也努力想要體諒對方感受,但發現,我越是體諒對方,對方狀況越糟、越會對我亂髮脾氣,等回過神來,發現自己是在委屈求全,而且委屈了,還不一定能求全。

一旦扮演的角色/面具出現裂縫,壓下的需求與情緒整個爆發,覺得我這麼體諒你,你為什麼都不體諒我,我幹嗎要這麼可憐......等等,原本維持的恐怖平衡整個崩毀,兩人爆發的衝突不比以前小,甚至可能會受到對方更多的指責,而我就覺得我的自省、求進步好像對我們的關係一點用也沒有,反而更糟。

這時可能會出現幾種心情:

1. 覺得沒用,乾脆就放棄了

2. 直接把對方打成“很壞、很有問題的人”,

3. 覺得問題在自己身上,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

這三種心情,我自己都出現過,所以可能如果有這樣經驗的人,可能還有更多的情況。

這種撞牆期特別會讓人灰心喪志,甚至失去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很糟,或覺得自己很倒黴。我遇到很多人,會願意留在這種惡性迴圈,常是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很糟,應該要再努力進步。如果覺得自己很糟,委曲求全更多,對方的任性、責備、把錯丟在你身上的狀況就會更嚴重。

而這,並不完全是對方的責任,我後來才慢慢發現,其實這是互動的結果。

有時委曲求全的一方(常常是焦慮依附者),可能時常是在感情關係中“做了比較多”的人,有時在吵架或生活話語中可能或多或少地表達出來(或有時沒表達,對方也會多少有感覺),對方(常常是逃避依附者)可能會因而產生罪惡感,而在罪惡感中,更感受到自己的無能,“無能”正是逃避依附者的爆發點,當感受到罪惡感、無能,對方可能就會攻擊你、把錯怪在你身上,藉此讓自己感受好一些,以此可以喘息。

那難道委屈求全的一方就要被怪罪嗎?當然不是,會說是互動模式,就是因為配起來才會出現這樣的互動。

例如,如果情侶中“一方”性格比較會願意主動為了關係努力、也比較會討好,因此會願意接這些對方丟過來的怪罪與責任、願意改變自己去配合,搭配上很怕感受自己無能的“另一方”,就更可能開啟這樣的迴圈。

所以,如果其中一方越委屈,另一方越可能會出現明顯的攻擊、挑剔,正所謂“慈母多敗兒”。

而有時候,委屈的“一方”也可能突然奮起,把對方臭罵一頓,把自己的委屈整個倒出來,兩個人就吵更凶,總之就是這樣不停地吵架迴圈之後,委曲求全的那方,可能覺得對方真的好壞、好不珍惜自己,有一天醒了,一心去求和好。

對感受無能的“另一方”來說,這等於是暫時壓力解除,所以突然可以想起委曲求全的那方有多好,再把他求回來,委屈的那方心軟,然後…..

然後就是無限迴圈啊啊阿啊啊~~~~~~~

寫出這個過程,不是要拿來罵誰,也不是拿來勸世,當然,有時候是要注意自己的能力極限,不要因為太過努力維繫這段感情,而沒注意自己在感情變得多不像自己、耗損多少精力,(遇到危險情人,需要介紹給他的是諮詢師,而不是自己去鬧或介紹新物件給他)

事實上,我慢慢發現,如果能在一段感情中做自己,又能體諒地協商一些共同需求,是最好的結果。

所以委屈真能求全嗎?

以我數年經驗,發現真的不是,而且還會讓自己非常怨懟對方,愛也會因而一直耗損,對雙方都不是一件好事。

最後,讓我用自己血淚而領悟到的一句話,做為這篇文章的結尾:

記得,不要想搞定對方。關係的首要,是搞定你自己。

這裡是愁啥,一款專業的線上心理諮詢app。如果遇到了“撞牆期”,你可以選擇自己克服,也能通過愁啥線上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陪你一同克服,一起渡過。愁啥?聊唄!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