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有書  

回覆“名著”,獲取人生必讀的30本經典名著

「 這 是 有 書 君 陪 你 共 讀 的 第 89 本 書 」

文 | 郭去疾 · 主播 | 週週 · 編輯 | 天秤座

▲點選開啟視訊,即可觀看

《有書快看》之5分鐘帶你讀完《學會提問》

更多有趣、有料,有內涵的視訊,關注公眾號:有書快看

各位書友,前一節我們對“優質提問”的概念、特徵和注意事項做出了一些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提供了很多例子,以便於大家理解。但是,到底什麼樣的提問才是優質提問呢?我們之前儘管總結過很多,但是都不全面,也比較零散。

在這一節中,我們將共讀《學會提問》這本書的第二章最後一部分(P72—P89),對什麼樣的提問才是優質提問,做出最完整的總結。

在《學會提問》這本書中,作者粟津恭一郎一共總結了8種優質提問。下面,我們將逐條做出介紹。

第一,詢問“真正渴望得到的東西”的提問。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想獲得“進步”“成功”“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所以年輕人都希望自己也能變得像蓋茨比一樣了不起。但是,我們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怎樣才能稱得上成功?理想中的自己又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很少有人能獨自解釋清楚這些問題,因此,能讓一個人發現自己“渴望什麼”的提問,就很可能是優質提問。

第二,詢問工作大義的提問。

所謂“大義”,是指自己從事這份工作對於世人有著怎樣的意義,在高於企業“利潤”的層面上,能為社會帶來怎樣的價值。

假如有兩位計程車司機,一個認為自己的工作只是把“客人送到目的地”,另一個則認為自己的工作是“讓拜訪這片土地的人帶著‘來這裡旅行真是太好了’的好心情回家”,那麼二者的開車方式、與客人的談話內容,可能就會有天壤之別。

“你的工作能給社會提供怎樣的價值?”這句話無論是自問,還是向別人提問,都可能會是一個優質提問。

第三,詢問詞語定義的提問。

詢問詞語定義,實際上就是提問“本質性”。如果你的同事或者下級有常用的詞語,你試著問“能不能告訴我這個詞的具體定義?”有時候就能促成對方獲得重大發現。

比如你的下級業績不好,但是一直在反覆強調自己這是在“滿足顧客”,那麼,作為總經理的你可以問:“你所考慮的‘滿足顧客’具體指的是什麼?”

假如你的朋友經常向你抱怨:“我的孩子真是一個壞孩子!”那麼,你可以反問她:“你對‘壞孩子’這個詞是怎樣理解的?”

第四,詢問相反概念的提問。

我們一般都會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直接思考想做的事、喜歡的事,往往會因選擇項過多而想不出來;而不想做的事、討厭的事,則很容易就能想出來,並且會很具體。

只要列出“討厭的事”,“喜歡的事”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清晰起來。

例如,面對以“想生產有個性的突出商品”為口頭禪的製造企業總經理,可以問:“那麼反過來說,沒有個性也能被大眾接受的商品是什麼樣子的?”

第五,質疑“理所當然”的提問。

與“詢問詞語的定義”類似,詢問“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是否名副其實,也容易成為優質提問。對於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那樣對傳統思維做出挑戰的人來說,都有過質疑“理所當然”的提問的經歷。

如果高校的老師和領導,或者是公司的員工和管理者,也都能意識到:“為什麼我們的財務報銷流程一定要是這個樣子的呢?”那麼,可能會尋找到更加恰當的、適合自己的報銷系統。

第六,嘗試改變立場的提問。

公司的管理者們常常說,“持有顧客視角很重要,以顧客為中心和導向很重要”。其實豈止是顧客,嘗試站在自己周圍所有人的立場上,都有助於獲得重大發現。

“如果自己是這家公司的新員工,對於目前的工作方式有何想法?”

“如果自己是訂貨公司的負責人,對於這家公司的工作進展有何想法?”

“如果自己是這家公司的管理者,打算如何將公司發展壯大?”

“如果自己和朋友角色互換,面臨他所面臨的狀況時會作何選擇?”

如果能像這樣嘗試改變立場,就會接連生出前所未有的疑問,由此往往可以產生出很多以前從未想過的創意,或者察覺被忽略的問題。

第七,詢問現在和未來的提問。

如果明天就要舉辦一場大型學術會議,而作為主辦方,你對自己的同事提出這些問題:

“會有多少學者和學生出席?”

“這些人大多有著怎樣的經歷?”

“明天的演示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會議結束的時候,參會者能收穫到什麼?”

這時候,你的同事就可以做好充分的準備。

但是同樣的問題,第二天再問,就會成為“劣質問題”:

“來了多少學生和學者?”

“他們走的時候收穫了什麼?”等等。

一旦這樣問,就已經失敗了。因為即便你的同事對你的提問有所啟發,也無法改變會議的結果了。

第八,“優質提問”是開放式提問。

我們在上一篇中已經解釋過“開放式”提問和“封閉式”提問了。一般來說,開放式提問答案可以自由發揮,但是“封閉式”提問的答案“不是A就是B”。

“封閉式”提問不僅限制了人們的回答, 而且它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一旦始終重複封閉式提問,容易令對方感受到“我懷疑你”的言外之意。

比如母親向孩子提問“作業做了嗎”“書都看完了嗎”等等,在孩子看來這些提問不僅是在確認做沒做,還包含著“作業還沒做吧”“書還沒看完吧”等懷疑的資訊。

工作也一樣,如果上司問你“工作計劃制定好了嗎”“財務報表處理好了嗎”“顧客提出的問題解決了嗎”之類的封閉式問題,就容易讓你心生反感。

相反,如果是開放式提問,就不會有這種麻煩:

“今晚昨晚數學作業有哪些收穫?”

“最近讀完的這本書給你哪些啟發?”

“制定工作計劃給你帶來了哪些幫助?”

看,是不是這樣提問更好一點?

各位書友朋友們,本節的共讀就到這裡。在本節中,我們一共總結了八種最有可能促生優質提問的提問形式。那麼,對於“優質提問”,是否有訣竅或套路可尋呢?當然有,我們下期再做分享。

有書君語:本週我們共讀的書是《學會提問:實踐篇》,作者基於長年經驗形成的理解,向讀者傳授可應對各種工作及生活場景的“優質提問”技巧。 

會提問有多重要?一個有效的提問,你會多一個發現,多一種思考,多一步行動,多一倍成功。

一個好的提問,會帶給成長一場積極的“蝴蝶效應”,為了提高書友們的閱讀體驗,我們也同時提供了《學會提問:實踐篇》的紙質版書籍,如果您對本書感興趣,可以點選下圖即可購買紙質書籍,一起品讀人人皆可學會的“提問技巧”。

點❤️或下圖即可購買

郭去疾,有書智庫領讀達人,管理學碩士;閱讀達人,每年量閱讀近200本。社科經管類圖書拆書專家;主要拆書作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微信公眾號:紫菀讀書。如果您也想帶領千萬有書書友一起共讀,不妨準備好您的文字作品,新增微信:youshulingdu,成為有書的拆書達人吧!

週週,有書籤約主播,90後電視小民工,愛大笑愛美食愛運動,微博:週週週週楊。

有書推薦:父母懂得換位思考,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歡迎你把有書推薦給你的家人朋友

有書君負責每週帶ta讀完一本書

點選“閱讀原文”,完成今日早讀簽到。回覆“APP”,下載有書共讀APP,找人聊聊這本書。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