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遇知音』

丨自由生長的許未來丨

2016年的春天,我開了一家可以住的書店,當時並不知道,它會成為一個不斷裝進故事的容器。

來這裡的客人,大都喜歡看書,這是意料之中的,但他們願意聊天,在一個陌生人面前,講述自己的故事、困惑、感悟……實在令我始料不及,卻又充滿驚喜。毫無防備的真誠,在這小小的書房裡任意舒展,沒來由的信任,自然生成。就像無意中走進一間電影院,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置身原本無關的情境中,被感動,被啟發,然後走回到大街上,一切和原來一樣,卻又不一樣了。

我開始越來越享受在書舍值班的日子,沏一壺茶,有時倒兩杯酒,坐下來,傾聽或者講述,每個人都渴望被瞭解,我自己又何嘗不是?

丨院子或者書房,傾聽或者講述丨

坐在我對面的女孩子,26歲,高挑時尚,帥氣的美。喝酒、抽菸、講話乾脆。和男朋友一起時,也與溫柔掛不上邊。這樣的女生,生活裡,離我很遠。

她問我附近有沒有中式的酒吧。她說她要回老家去照顧外婆。她給我看大腿上被蚊子叮的一堆包。率直的樣子,像個小孩。我把薄荷油遞過去時,她已經開始講她很喪的經歷。

“我媽媽曾經一定是個溫柔漂亮的女人,然後就被生活折磨成了很可怕的樣子。她非常暴躁,常常打罵我。這些都應歸咎於我爸爸,他是個酒鬼,從未給過我父愛,也從未給過我媽媽幸福,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不分開。”

這不是她最開始告訴我的,但回想時,卻印象深刻。這女孩兒看起來像一束刺眼的陽光,是為了掩蓋那長久不能驅散的陰霾嗎?

她初中時,媽媽為她好,花很多錢,將她送到了一所地處郊區的寄宿學校。據說這所學校在當地遠近聞名,當然家長們會買賬是因為它能批量出產“高分學生”。

“在這裡,我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接受所謂軍事化管理。老師給出海量的題庫和與之匹配的海量解題方式,要求學生必須硬背下來。你以為這是最可怕的嗎?不!最可怕的是,我們完全沒有自由,甚至不被尊重。你的書包,隨時隨地都會被翻查;你背不出答案,就在一邊站著,不能吃飯不能睡覺;每天要開‘晚會’,內容是互相揭發,誰做了違反規定的事;你能想象嗎?晚上睡覺的時候,班主任就睡在我們旁邊……”

“有一次,我週末回家買了一本最喜歡的日本漫畫雜誌,悄悄藏在書包裡,被老師發現了。她拿起來,什麼都沒說,什麼表情都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書撕得粉碎,轉身丟進垃圾桶。全過程未曾看過我一眼,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那個時刻,實在太可怕了。”

“我有時覺得我會死在這個學校,求我媽讓我轉學,但她說這是為我好,讓我堅持,好好讀書。每週休息的一天結束,就把我趕回去。直到有一天,老師讓我罰站很久,我終於把課本和憤怒一起甩在了地上……”

丨那所學校讓我想到《死亡詩社》

她卻沒那麼幸運遇見基汀老師丨

她後來如願轉學了,卻沒因此過上如願的人生。十幾歲的壓抑變成了長久而無章法的釋放,她成了大人最頭疼的叛逆小孩。染頭髮、罵髒話、抽菸、逃課……她不時地就需要轉學,成年後,每份工作都做不長,每段戀愛都草草結束。

我坐在沙發上,靜靜地聽她說,默默地擦眼淚。心裡一直想:那位母親,如果不是那麼強烈地要為女兒好,也許會選擇結束婚姻,重新生活;也許讓女兒進一所普通的學校,慢慢長大;也許會多花點心思在自己身上,繼續溫柔漂亮下去……此刻,一切會怎樣呢?

“你在哭嗎?”女孩驚訝地看著我。她始終都像在講別人的事,冷靜地,無所謂地,還夾雜調侃的語氣。就連說起母親自殺被救後,抱著她哭的時候,也沒有悲傷的情緒。

我說:“生活有時候太不公平了。你不該經歷這些。”

她說:“她也是為我好,就是我運氣太差了。”

也許是出於母性,也許是因為心疼,我就是很想安慰她,卻又怕一說話就煽情,無法自控。於是我拿出一本書,說:給你講個小故事吧。

有三個小孩,住在一個大箱子裡。箱子很漂亮,裡面什麼都有,滑梯、鞦韆、電視、魚缸、各種零食、各種玩具……只是,門上有三把鎖,而且只能從外面開。父母每週三會來看望自己的孩子,帶來新奇的禮物,僅此而已。為什麼住進來?因他們認為有趣的那些事,總是讓大人很不安:派蒂在圖書館講話,在教室唱歌,一節課去四次廁所;米奇在郵筒上寫字,還坐在門房的本田汽車上;農場裡的麗莎不去撿雞下的蛋,不去管跑進果園的松鼠,還喂蜜蜂吃蜂蜜。於是,好心的父母、老師、鄰居都很焦慮,認為他們現在無法管好自己,以後就會無法適應世界。就把他們關進了箱子。

“我知道你們懂很多,知道怎麼做才對我最好,但你們能給我的,不是我想要的自由。”

我念出這句話,然後把託尼·莫里森的《大箱子》遞給面前的女生。好像她是裡面第四個小孩。

丨沒錯,就是那個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託尼·莫里森丨

“我是為你好”,漸漸成了我們害怕聽到的一句話。你沒用我的眼睛看過世界,憑什麼就認定是對我好?

我到底還是說不出什麼鼓勵的話。也許傾聽,就是最好的迴應。她喜歡那本書,離開時把它裝進了行李箱。

隨著許未來上了幼兒園,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家長。周圍的孩子有的早已上過託班,有的正在學英語,有的已經認識很多字,爸爸媽媽希望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世界,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我不能評論對錯,但在內心深處許諾女兒:“你永遠有選擇的權利,我不會把你關進大箱子。”

那天有個韓國客人給了我堅定下去的勇氣。她和家人生活在北京,孩子讀四年級。有一天老師把她叫到學校,對話如下:

“老師,我的孩子犯了什麼錯嗎?”

“沒有,但是有個問題。我們全班的孩子課外都上了數學補習班,只有你兒子沒有。要知道現在雖然四年級,但大部分孩子都達到了五年級的水平。我是為他好,才提醒你,這樣下去,你兒子會跟不上的,就會影響他以後的道路……”

“老師,四年級就應該學四年級的知識,為什麼要學五年級的?人什麼時候就該做什麼事。還有,我和我先生都是博士,我很清楚學習對一個人的意義,所以不用擔心。”

我簡直要為她鼓掌了,有個博士當媽媽,實在太酷了。

然後她一字一句地說:“我曾經那麼努力地讀書,為了適應社會,但是以後,我希望我的孩子,只要感到幸福就好,不上大學又怎樣。”

如果時光可以交錯,多希望我能把這些話傳遞給十幾年前的——那個女孩的媽媽。

 —FIN—

文丨羊毛

圖丨雨花

排版 | 江月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