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上海的天氣
終於涼快一點啦
尤其到了晚上
還有習習涼風吹過
於是
上海的阿姨爺叔吃好晚飯
相約又跳起了鐘愛的廣場舞
一邊是公園裡人聲鼎沸
各路廣場舞隊伍
大顯身手互相“別苗頭”
另一邊
隔著一條馬路的小區居民
卻是煩躁焦慮
孩子沒法好好寫作業
老人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
如此魔幻的一幕
近期就發生在
上海和平公園附近
和平公園門口夜夜廣場舞
國中公寓的居民們說,他們的小區與和平公園5號門僅一條馬路之隔。
去年公園改造後,這裡多出來一個廣場空地,每到晚上,由綠植和景觀燈營造出的氛圍感,吸引了大量阿姨爺叔前來跳廣場舞。
拉桿音響、外放影音設備,你響,我更響每天晚上從七點半持續到九點三刻。
居民們說,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快有一年了。
隻要不下雨,對面廣場上就會有跳舞、唱歌,甚至是吹奏樂器的人群,有時候他們互相之間還要“別苗頭”,比誰的音量響。
有居民在傢用手機APP站在床邊,測了一下分貝值,直接飆到70分貝以上,觸目驚心。
有居民坦言:關鍵是那個聲音太響,搖滾的那種咚啊咚啊,搞得心臟吃不消,給它弄得很煩躁。
還有居民抱怨,我們傢的小朋友比較小,一般來說八點半就要睡覺了,經常每天都說晚上睡不著怎麼辦,外面聲音那麼吵怎麼辦。
(根據2008年國傢實施的《聲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商業、工業混雜的住宅區域,噪音需要限制在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
按照居民的測試,國中公寓的噪音數值遠超國傢標準。
居民們也不是沒報過警,但收效甚微。警察一走,馬上又恢復原樣。
擾民行為誰來管?
和平公園園長告訴記者,其實他們對於居民的投訴也早有耳聞。公園方對於門口的廣場舞隊伍,也做了不少工作。
據公園處統計,每天在廣場上跳舞的隊伍有5支,總計200人左右。
公園每天會派6名安保人員手持分貝儀,對音響較響的隊伍進行勸導,但由於沒有執法權,他們能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虹口公安嘉興路派出所則表示,一直以來他們也時常接到關於廣場舞擾民的投訴,派出所還曾經多次勸導,甚至還約談了參與廣場舞的市民。
不過警方也坦言,反復出警的效果並不好,警察一走,廣場舞又會回潮。
跳廣場舞擾民可能涉嫌違法《上海市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辦法》第七條明確規定:
每日22時至次日6時,公共場所不得開展使用樂器或者音響器材的健身、娛樂等活動,幹擾他人正常生活。
除此時段外的其他時間,在上述場所開展健身、娛樂等活動的,不得使用帶有外置擴音裝置的音響器材。
也就是說,跳廣場舞隻要使用了外置擴音音響的,都屬於違法行為。
有網友表示
該好好管管了
廣場舞是不少阿姨爺叔
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
但擾民問題也是由來已久
一邊是允許市民文娛活動的公園
一邊是靠近公園的居民住宅
到底該怎麼去滿足兩邊需求
平衡好健身和噪音問題呢?
對此
你有什麼好建議嗎?
你有類似的煩惱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本文綜合自:儂好上海、@看看新聞Knews、@案件聚焦
微信編輯:佳思敏
校對:SYL 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