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年前,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在他所創立的巴黎鐘錶堤岸制表工坊中,創造了制表史上令無數人讚嘆的陀飛輪調速裝置。這一無比複雜的精密機構彰顯了寶璣先生卓然超群的遠見與創想,時至今日仍對高級制表業有著重要意義。至今,陀飛輪的作用和意義已不僅是提高走時的精準度,而是譜寫了制表領域的輝煌篇章。寶璣陀飛輪時計臻品在百年征程中不斷創新,超越自我,集精湛機械製造技藝與深厚美學原理於一身,創製出雙旋轉陀飛輪時計臻品,演繹複雜迷人的機械世界。

寶璣雙旋轉陀飛輪——迷人的機械世界

法國共和9年獲月7日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獲授的陀飛輪調校裝置專利的官方文件

1793年至1795年期間,寶璣先生為了應對鐘錶運行過程中受地心引力影響所產生的誤差,萌生了創造陀飛輪的想法。擺輪、遊絲以及擒縱機構(擒縱叉和擒縱輪)被一起置於一個圍繞軸心旋轉的籠框之中,由於所有誤差以固定的頻率持續出現,因而整體上便互相抵消了。「陀飛輪」(Tourbillon)的命名源於笛卡爾的哲學原理:「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存在於由此產生的漩渦之中」。寶璣先生選擇以「陀飛輪」一詞命名,亦體現了啟蒙時代的世界觀,與18世紀將鐘錶視為微縮宇宙的哲學理念相互呼應。

法國共和9年獲月7日,即1801年6月26日,寶璣先生獲授陀飛輪調校裝置專利的官方文件。從此,陀飛輪的發明在制表界名聲大噪,並逐年發展精進,為世人所讚嘆。

如果說,陀飛輪的問世,解決了制表界最令人困擾的問題之一,那麼2006年雙旋轉陀飛輪的問世更是讓時計的走時進一步邁向精準。雙旋轉陀飛輪腕錶,顧名思義由兩個陀飛輪獨立運作構成。其創新技術在於兩個陀飛輪間的獨立運作需藉助差動齒輪實現,並通過裝配一個每12小時運轉一次的旋轉中央夾板,用以抵消腕錶直立時振盪器的等時性誤差,從而達到了2倍於標準腕錶的精確度。連接兩個陀飛輪調準器的表橋同時為顯示小時的指針,而中央的標準指針則顯示分鐘。 在此結構設計之下,主夾板需要與兩枚獨立運轉的陀飛輪機芯共同運動。將一枚差動器放置於與時針相連的齒輪繫上,齒輪系驅動時針運轉只需很少的動力,但卻能將兩個獨立的齒輪系與第三齒輪系連接在一起,結構非常之精妙。這項令雙旋轉陀飛輪腕錶成為現實的創新的設計,已經成為寶璣的專利申請。

寶璣雙旋轉陀飛輪——迷人的機械世界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45雙旋轉陀飛輪鐘錶堤岸腕錶

致敬「鐘錶堤岸」的現代匠心之作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45雙旋轉陀飛輪鐘錶堤岸腕錶於極為有限的腕錶方寸之間,打造一個複雜而又和諧的微觀宇宙。該枚腕錶由兩個獨立的陀飛輪裝置驅動,宛若兩顆機械心臟彼此獨立運作,每個陀飛輪每分鐘完成一次旋轉,陀飛輪所在的主夾板與時針相連共同旋轉,時針作為其中一枚陀飛輪的表橋,延伸部分則作為第二枚陀飛輪的表橋,陀飛輪則隨著腕錶的計時組件以每12小時旋轉一周的韻律運轉。

寶璣雙旋轉陀飛輪——迷人的機械世界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45雙旋轉陀飛輪鐘錶堤岸腕錶_表背細節圖

1775年,寶璣先生於巴黎西岱島定居,開創了鐘錶堤岸,自此鐘錶堤岸成為了寶璣先生終身的居所,亦是寶璣品牌的發源地。5345以鐘錶堤岸命名,足以證明其於寶璣品牌的重要程度,堪稱寶璣現代最具代表性的陀飛輪時計之一。這款腕錶的視覺呈現頗為不凡,融合了精湛機械技術與深厚美學造詣。可顯露的機芯展示了兩個獨立運作的陀飛輪裝置通過中央差動器驅動整塊夾板的運轉,透過藍寶石玻璃視窗可窺見機芯輪系,仿佛開啟一扇連通兩個真正卓然之界的窗口。腕錶的每個組件均經手工潤飾,寶璣工藝大師亦將巴黎鐘錶堤岸39號寶璣工坊的建築立面圖案手工鐫刻於表背,於金質材料上蝕刻的圖案細節精緻考究,難度頗高,展現了寶璣工藝大師卓越的制表技藝。

寶璣雙旋轉陀飛輪——迷人的機械世界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47雙旋轉陀飛輪腕錶

璣鏤刻花錶盤上的雙陀飛輪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47雙旋轉陀飛輪腕錶同樣搭載雙旋轉陀飛輪調製裝置,由手動上鏈機械機芯驅動,是寶璣多年設研製計與積累的心血結晶。兩個陀飛輪所在的主夾板與時針相連共同旋轉。時針作為其中一枚陀飛輪的表橋;而其延伸部分,則作為第二枚陀飛輪的表橋。作為寶璣標識之一,錶盤上的璣鏤刻花飾紋呈現令人耳目一新的裝飾細節。機芯背面亦有手工鐫刻太陽系圖案,靈感源自每分鐘自轉一次及每12小時圍繞中心軸旋轉的陀飛輪。此外,時針的造型繼承了寶璣傳統的經典「蘋果」指針,延伸部分為鏡面拋光處理。這些細節成就了此枚薈萃尖端技術與精美設計的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