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學甲 慈濟宮

學甲區原為西拉雅平埔族散居之地,「學甲」即為其社名譯音成漢字,今學甲的核心街區內猶有後社、中社、下社仔等地名


學甲區原為西拉雅平埔族散居之地,「學甲」即為其社名譯音成漢字,今學甲的核心街區內猶有後社、中社、下社仔等地名,可為例證。最早的漢人移民相傳可追溯自17世紀末鄭成功(1624-1662)派軍來臺建立根據地時,於無荷蘭駐軍的將軍溪畔頭前寮登陸後駐紮,再繼續往更內陸的學甲前進、屯墾。部隊中有許多福建沿海一帶居民,其中1支來自保生大帝信仰起源地泉州府同安縣白礁(今中國大陸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的軍民,由李勝(生卒年不詳)奉請家鄉慈濟宮的神明保生大帝及合祀的謝府元帥、中壇元帥3尊神像同來做為渡海保護神。一開始只在學甲下社角建草屋供奉,香火日盛後,遂有耆老於康熙年間提議募建廟宇,當時有一趙姓居民,因重建新居之日發生大火,便恭請保生大帝神像回去鎮守,後來房屋無恙平安,遂於乾隆8年(公元1743年)獻地建廟;另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慈濟宮於乾隆9年(公元1744年)動工,乾隆11年(公元1746年)竣工。

學甲慈濟宮祀奉保生大帝,據說廟內主要神像「開基二大帝」出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今漳州市龍海區角美鎮白礁村)祖廟「白礁慈濟宮」,為祖廟最早建廟雕刻的三尊保生大帝神像之一。由於該廟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故神像可能已有八百餘年歷史。此神像於明鄭時期由白礁鄉積善里百姓李勝攜帶,隨鄭成功部將陳一桂渡海來臺。李勝於學甲將軍溪頭前寮渡口上岸,並定居於今學甲區下社角部落,至康熙四十年(1701年)有鹽水趙姓人家捐地,遂於現地正式建廟祀奉,成為當地信仰中心,後來信仰圈逐漸擴大至學甲堡之範圍。

顯赫威名的慈濟宮,其正殿沒有特別寬,僅用三開間的形式,但因其腹地較為長,另增建的後殿使得整體廟宇建築極為深長。廟中許多精緻的裝飾,如正殿中的6塊清代古匾;兩側壁上有書法家楊草仙(1838-1944)書寫的狂草「龍飛」、「鳳舞」1對;有官員葉公超(1904-1981)、錢大鈞(1893-1982)所寫的對聯,後殿則有吳三連(1899-1988)、黃雪村(生卒年不詳)、宗孝忱(1891-1979)等人的作品。汕頭名匠何金龍以陶瓷燒製小片黏貼上塑型胚胎的剪黏作品,也是慈濟宮建築的一絕,在廟壁上可見「古城會」、「打黃蓋」、「鴻門宴」、「甘露寺看新郎」、「金山寺」等208件作品,十分精美。但其中最為珍貴的,當屬葉王交趾陶的雕塑。

「葉王」本名葉麟趾,原為福建漳州人,13歲時移居臺灣嘉義,後來跟隨來臺灣建會館的廣東交趾陶師劉詩構(生卒年不詳)學習交趾陶藝。後來在咸豐、同治年間於南臺灣幾大廟宇裝飾,越發成名。為了廟宇傳統教化人心的裝飾需要,葉王交趾陶作品題材大多以歷史、小說、掌故之中的情境為主,所塑人像多半形體不大,胎質薄、重量輕。結合了低溫軟陶的鉛釉與高溫的瓷器釉,釉彩調合典雅、色澤飽和,以刮平線刻手法,細緻的表現人物的面孔、衣紋,使人物栩栩如生、各具性格。葉王過世後,在日治時期其作品越來越受肯定,日本政府甚至選送往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被評為「臺灣絕技」。 https://pastewall.com/sticker/fe68b676918c4c4fa7b3b3e59dbbf2a7


犀利士20mg , 樂威壯 , 必利勁 , 雙效果凍威而鋼

奉祀神祇

正殿供奉保生大帝為主神,陪祀有三官大帝、謝府元帥(謝玄)、中壇元帥、虎爺、趙元帥、康元帥、張師爺、江仙官、書僮。

後殿稱為慈福寺,供奉觀音佛祖,陪祀有韋馱尊者,左側為註生娘娘、花公、花婆,右側為福德正神,兩壁則供有十八羅漢。

左廂拜斗廳奉祀文昌帝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太歲廳奉祀值年太歲。

右廂光明廳則供奉舊時的廟祝菜公

祭祀圈

學甲慈濟宮的祭祀圈以今日學甲市中心的區域為主,包含新榮里、仁得里、慈福里、明宜里、秀昌里等範圍,即所謂下角、中角、後角等區域。

下角:包含溪仔墘、縣內角、下角周、宅口、下社角、東竹圍、仁得等角頭。

中角:包含煥昌、錦繡角、三角仔、中角謝、中角羅、中社角。

後角:包含後社、澎城等角頭。

信仰圈

學甲慈濟宮信仰圈範圍由清代以來逐漸擴大。今天,除學甲前社,中社、後社外,慈濟宮的信仰範圍涵蓋三寮灣、溪底寮、二重港、灰窯港、渡仔頭、宅仔港、倒風寮、學甲寮、草坔、大灣、中洲、山寮等十三個庄頭,合稱為學甲十三庄。大抵包括今天學甲區、北門區錦湖、玉港、三光、慈安、仁里、中樞各里及鹽水區飯店裡等區域。https://mypaper.pchome.com.tw/twtemple/post/1381234149

上白礁謁祖祭典 祭典隊伍由「蜈蚣陣」領頭


祭典

上白礁謁祖祭典 祭典隊伍由「蜈蚣陣」領頭

上白礁謁祖祭典為學甲慈濟宮最重要的年度祭典,為西南五大香科之一,於每年農曆3月11日舉行,學甲十三莊的信徒於學甲區頭前寮將軍溪畔,舉行遙祭中國大陸福建省白礁慈濟祖宮的儀式,在謁祖祭典前,慈濟宮與境內十三莊廟宇、交陪廟的神轎、陣頭於學甲市區及中洲地區舉行遶境廟會,每四年擴大舉行刈香儀式,稱為「學甲香」。此一祭典最早應可追溯至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到了道光年間應已有基本的雛形。謁祖祭典原為鄉鎮區域內的廟會,於1977年後逐步提升規模。2008年原台南縣政府公告「學甲上白礁暨刈香」為「台南縣縣定文化資產」

南巡

台南市安南區原為台江內海,經泥沙淤積逐漸形成陸地,拓墾先民多自曾文溪北岸遷徙移居,逐漸形成所謂「台江十六寮」的區域。而許多拓墾者便來自學甲地區,並自慈濟宮分靈、分火前往奉祀,建立角頭廟宇,逐步擴張成為以保生大帝為祭祀主神的聯莊祭祀組織。當地百姓追懷原鄉祖廟,於每年保生大帝誕辰後便迎請慈濟宮保生大帝神像前往當地繞境巡狩,後來因時代變遷,繞境習俗中斷多年,然而該地廟宇每年仍會迎請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前往當地廟宇輪流駐蹕,接受百姓祭拜。2010年在慈濟宮與安南區十六寮各廟宇的倡議下,循舊日之例,擴大舉辦為「安南巡禮」活動。

新營濟安宮 | 台中南屯萬和宮 | 虎尾 德興宮 王爺公廟 | 老仙爺廟 | 台中南天宮 | 高雄楠梓 天后宮 | 嘉義城隍廟 | 高雄市 三鳳宮 | 新竹觀音媽廟 | 景福宮 桃園大廟

學甲區下社白礁宮、學甲區後社集和宮、學甲區新寮普濟宮、學甲區學甲寮慈照宮、學甲區西爿寮慈良宮、學甲區西爿寮慈華宮
 

分靈廟宇

學甲慈濟宮的分靈廟宇隨著學甲人的遷徙拓墾足跡,遍佈台灣。

台南市

學甲十三庄內:學甲區下社白礁宮、學甲區後社集和宮、學甲區新寮普濟宮、學甲區學甲寮慈照宮、學甲區西爿寮慈良宮、學甲區西爿寮慈華宮、學甲區大埔口保安宮、學甲區宅仔港慈德宮、學甲區頂草坔保生宮、學甲區下草坔慈興宮、學甲區中洲惠濟宮、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北門區灰瑤港天封宮、北門區二重港仁安宮

鹽水區下林保生宮、佳里區蚶寮福安宮、七股區看坪福安宮、七股區七股九龍宮、七股區頂義合保安宮、七股區下義合保興宮

安南區舊五堡內:安南區新宅濟福寺景德祠、安南區新宅新安宮、安南區外塭和濟宮、安南區舊和順慈安宮、安南區溪頂寮保安宮、安南區總頭寮興安宮、安南區中洲寮保安宮、安南區溪心寮保安宮、安南區學甲寮慈興宮、安南區三塊厝大慈宮、北區鄭子寮福安宮

新北市/永和區台北天旨保安宮

桃園市/桃園區慈濟宮

雲林縣/古坑鄉溪底寮南昌宮、土庫鎮聖保宮

嘉義縣/竹崎奉明宮

高雄市/鳳邑保興宮、鳳邑代天宮、鳥松區白礁慈濟宮、鼓山慈濟宮、鼓山慈仁宮、前金東隆宮、苓雅區五塊厝慈聖宮、林園區龔厝玉旨保安宮、林園區玉旨靈慈宮

屏東縣/屏東市慈和宮、南州鄉忠德堂

台東縣/台東市旭橋慈保宮、台東市卑南南清宮

營業(開放)時間:https://tw1111.pixnet.net/blog/post/70753012

文化大樓:

上午08:30至中午12:00

下午02:00至05:00

周一和國定假日隔日休館。

學甲慈濟宮電話 06-7836110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北上:中山高速公路→麻豆交流道→縣道176→省道19→濟生路→慈濟宮

南下:中山高速公路→新營交流道→縣道172→省道19→中正路→濟生路→慈濟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