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不易受孕,抑或曾歷經一或多次流產,應該請醫師檢查,是否有以下4種容易忽略、但也容易治療的狀況:
維生素D不足
甲狀腺功能低下
乳糜瀉
牙痛
如果妳沒有提,不是所有醫師都會想到要檢測這些狀況,但令人驚訝的是,它們都與不孕及流產有強烈關聯,其中任何一項都可能是妳治療計畫中的豬隊友。但其實一經矯正,很快就能還給妳健康懷孕的機會。
維生素D不足→雌激素受阻、子宮內膜異位症
維生素D不足已經顯示和多種疾病有關,包括糖尿病、癌症、肥胖、多發性硬化症、關節炎等等。雖然針對維生素D在生育力扮演何種角色的研究才剛開始,而且結果並不一致,但是已經有幾份研究指出,維生素D不足可能對生育力有不良影響。
2012年有一份最有力的研究發表,哥倫比亞大學與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檢測近200名正在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女性的維生素D濃度。在受試的高加索女性中(主要指白色人種),體內維生素D濃度高的女性,懷孕率高出維生素D不足的女性4倍。
一份稍早的研究也發現,體內維生素D濃度最高的女性中,有47%成功懷孕;濃度低者則只有20%的懷孕率。另一項較近期的試管嬰兒研究結果則顯示,體內維生素D濃度比較高的女性,其受精率與著床成功率也比較高。
我們尚不清楚維生素D具體如何作用在生育系統,但研究團隊推測,其扮演的一個角色可能是增加子宮內膜的容受性。
卵巢與子宮細胞內有特定的維生素D受體。維生素D在荷爾蒙的產生也扮演著特定的角色,維生素D不足可能會因為阻斷雌激素系統、減少抗穆氏管荷爾蒙的產生,而造成不孕;抗穆氏管荷爾蒙與卵泡的生長有關。
除此之外,維生素D濃度低也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 (編輯推薦:肥胖引發多囊性卵巢?醫生:做錯2件事,都會讓卵巢停止排卵)
維生素D改善免疫和發炎、預防流產
維生素D對預防流產也很重要。根據2018年發表的幾份臨床研究報告,懷孕前維生素D濃度充足的女性,流產率大幅偏低。其中,美國衛生研究院主持的研究指出,比起懷孕前維生素D濃度不足的女性,其濃度充足的女性成功懷孕的機率高出10%,順利生產的機率高出15%。
在這份研究中,「充足」的門檻值是30奈克╱毫升(ng/ml),而理想濃度需要更高一些;畢竟懷孕前維生素D濃度每增加10奈克╱毫升,就關乎降低12%的流產風險。
另外一項獨立研究顯示,維生素D濃度與涉及反覆流產的免疫因素有關,例如自然殺手細胞和全身性發炎反應指標。維生素D濃度高的女性,出現免疫異常的機會較低。這顯示如果妳過去曾因免疫因素流產,補充維生素D特別有幫助。
最理想維生素D濃度,助孕必須比健骨多1倍
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異常的普遍,尤其在偏冷的氣候區。有些統計顯示,就算以最保守門檻來看,還是有36%的美國人維生素D不足;但究竟多低才算是不足,其實仍有不少爭議。
傳統上,20奈克╱毫升是最低建議量,不過,那是基於保護骨頭健康的觀點。近年的流產研究指出,30奈克╱毫升(75奈莫耳╱升﹝nmol/l﹞)應該可以看成是最低濃度標準--女性中竟然有80%的人維生素D濃度不到這個標準!而新研究發現,更高濃度才更能平衡免疫系統,讓胎盤發育到最佳狀態。最新研究顯示,助孕理想的維生素D濃度可能是40奈克╱毫升(100奈莫耳╱升)。
維生素D宜選油性滴劑
除非是住在亞熱帶,每日能接觸到大量陽光,否則妳的維生素D濃度極可能太低,而需要補充。必要的劑量得要看有多缺乏、攝取的目標量又有多高而定,所以最好能夠檢驗妳的維生素D濃度,並請醫師建議適合的劑量。如果沒有做這樣的檢驗,最好假設妳有輕度缺乏的狀況,並依此補充劑量。
維生素D的補充劑量
美國內分泌學會建議所有缺乏維生素D的成人,短期之內(通常是2週)應該每日攝取6000∼10000國際單位(IU),其後改稍低劑量持續服用。一般基本劑量每日是2000國際單位,但那僅是維持「基礎健康」的濃度,不是最利於生育與懷孕的更高濃度。
研究指出,許多女性每日約需攝取4000國際單位,才能維持濃度在助孕的40奈克╱毫升(100奈莫耳╱升)。不過,這其實因人而異,要看遺傳和日曬量而定。假如妳目前體內的維生素D濃度已經在30∼40奈克╱毫升,那每天可能只需再吃2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但也可能需要更高劑量,例如每日5000國際單位。
假如妳有任何發炎或自體免疫的狀況,例如甲狀腺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反覆流產的歷史,攝取較高劑量的維生素D可能是有益的。
著有《自體免疫自救解方》的內科醫師艾米.邁爾斯博士,建議上述患者將目標濃度設在60∼90奈克╱毫升。要達到此目標,請考慮頭2週每日補充10000國際單位,其後維持每日補充5000國際單位,同時,也請妳定期進行血液檢驗,確保維生素D濃度已經達到最佳濃度範圍。
排尿的時候小腹脹痛 小心是攝護腺發炎
攝護腺發炎會影響到性功能嗎?
攝護腺發炎吃藥有效嗎 攝護腺發炎用藥指南
治慢性攝護腺發炎需要多久才好
慢性攝護腺發炎的食療處方 治療要注意5點
攝護腺發炎最全的治療方法
攝護腺治療的關鍵是分類而治
攝護腺發炎調理的6個常見方法
攝護腺發炎用什麼藥好 沒有藥物能緩解所有症狀
引起攝護腺發炎的2個因素 性慾太強也是禍首
攝護腺發炎治療常見三種藥物 抗生素治療要持續4周
規律性生活緩解攝護腺發炎症狀
長期自慰引起攝護腺發炎
攝護腺發炎的7個潛在危害
攝護腺發炎白細胞增加是怎麼回事
攝護腺發炎小心6大並發症
慢性攝護腺發炎的6個典型症狀
節慾能緩解慢性攝護腺發炎嗎
小便的時候尿道痛是怎麼回事?
慢性攝護腺發炎到底會不會傳染?
急性攝護腺發炎可以分四種類型
感染攝護腺發炎的三種途徑
攝護腺發炎容易和6種病混淆
長期便秘可引起攝護腺發炎
攝護腺發炎中醫怎麼治療
攝護腺肥大症會導致不育嗎 不及時治療還影響腎臟
慢性攝護腺發炎的五個症狀
從排尿狀況看出攝護腺發炎疾病征兆
新婚的男人容易得攝護腺發炎
攝護腺發炎會導致會陰痛嗎
常用的攝護腺發炎按摩法有哪些
攝護腺發炎會有多種症狀 可嘗試這2種方法治療
攝護腺按摩的具體方法是怎樣的
慢性攝護腺發炎認識有五個錯誤觀念
宅男追劇易引起攝護腺發炎
攝護腺發炎會導致精囊炎嗎
攝護腺發炎不打針不吃藥 隻要做好9個護理
攝護腺發炎檢查前要知道的三個錯誤觀念
攝護腺發炎治療打針有效果嗎
攝護腺發炎一般要做三種檢查
攝護腺保護從這8步走起
男人到了50歲一半人有這種病 三類年輕人要提前預防
攝護腺發炎治療有哪幾種方法
男人得了這種炎症不要忽視 攝護腺發炎會影響精子品質
攝護腺肥大症必做三項檢查
攝護腺發炎症狀會在夏天減輕嗎
真菌感染會導致攝護腺發炎嗎
攝護腺發炎的4個經典症狀 可做自我診斷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