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華氏451》,看著電影中的消防員用烈火焚燒書籍時,愛書如命的茶小酷心裡感到萬分可惜。

這時一個熟悉的畫面湧現在我的眼前,那是一群人正在焚燒達芬奇的著作《蒙娜麗莎》的場景。而這個場景出自一部與《華氏451》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電影《撕裂末日》

電影的導演是擁有德國血統的美國導演科特·維莫,他同時也是電影的編劇。雖然他導演的電影都幾乎無人問津,但是他編劇的片子卻非常知名,比如《守法公民》《偷天遊戲》等

電影的主演是咱們帥氣的諾蘭版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他的代表作除了《黑暗騎士系列》外,還有《大空頭》《金陵十三釵》《美國騙局》等。

同時他也是一個特別拼命的演員,看到《機械師》中他把魁梧的“蝙蝠俠”變成一個皮包骨的神經質負罪男,著實為他心疼。並且《盜夢空間》中男主角科布的扮演者原定是他,只是由於當時檔期不符,錯失了這樣一部佳作。

《撕裂的末日》最為影迷津津樂道的一點,就是動作設計非常的酷炫,網上流行一時的熱門詞彙“槍鬥術”就是來源於這部電影,遺憾的是,這部電影動作戲並不是很多。

電影中講訴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的未來,為了和平組建了一個名為“耶和華教士”組織,其領袖被稱為神父。該組織認為人類戰爭的根源是情感,並以消除人類情感和其相關藝術品為任務。

男主角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曾經焚燒《蒙娜麗莎》,槍殺了偷看書的同事,抓捕和殺害了大量拒絕服藥的情感罪犯。

但經歷這一切的男主開始對情感好奇,在和一名女性情感罪犯接觸後開始停止藥物,並發現了擁有情感是怎麼美妙的體驗。

在女性情感罪犯被處死之後他徹底爆發,配合反抗組織推翻了“耶和華教士”統治的冰冷世界。

電影講訴了一個反烏托邦的世界,經歷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後,在核彈轟炸的廢墟上人們組建的一個和平世界。

曾有學者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毀滅世界。但為何電影中經歷戰爭迎來的和平世界卻成為了反烏托邦呢?

因為這份和平的代價是人們的情感,因為人的傾略性來自情感,為了防止第四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人們會定時注射消除情感的藥物,毀滅一切會喚起情感的藝術品,根除人類的情感。

電影中的世界觀設定其實真正讓人感到害怕的是我們當下的契合度。對於電影來說第四次世界大戰是末日,而對我們卻是第三次。我們的世界中國家間都是大家儘量保持友好,和聯合國對於核武器開發的限制。

而電影卻給我們展示了另一種選擇。並且現在的科技其實已經可以做到。但是我們卻絕對不會選擇這樣世界。因為剝離了情感人類,和機器又有什麼區別呢?

一百個人點進來,有一個看到這裡就不錯了,不留言表達一下看法,多吃虧呀。

好電影值得你收藏、分享,關注我們坐等給您推送更精彩的電影吧!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