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他的劇本里衝突與鬥爭從來沒有止歇的意思,但他本人對於生活與這個世界的態度卻是越來越豁達通透。

  

  也真是神了,那隻金色烏龜與我初遇的“三部曲”,正如主人預言的一模一樣。烏龜被主人抱入客廳之後,先是昂起頭,警惕地朝我坐著的沙發凝視,有著先天的安全警覺,連主人放在它面前的三粒果子也不吃;接著,第二步,它放心地連續吃了果子,然後一步一步朝我爬來,挨近我的褲腿,反複打量,近距離觀察我是否好人;最後一步,順著我的鞋面與小腿肚拚命往上攀爬,那爪子可著勁兒向下用力,差點把我的襪子給扯下來,直到年輕的主人嗬斥“飛龍好了好了走開去”,那龜才無奈離去。

  主人告訴我,這龜是玻利維亞的陸龜,才九歲,別看現在只有兩巴掌大,幾十年後能長到一張小方桌那麼大。於是我想,幾十年後,假若它依舊認為我是好人,並且我還活著,還能被邀到人家家裡做客,不要說襪子扯掉,膝蓋壓彎,整個人都得被它壓坍。

  龜有神靈,不假。

  主人笑著告訴我,他現在過的就是龜生活。他基本不外出,早上出了家門就到這間位於同一住宅區的工作室來,大量的時間是瞪著牆上的大螢幕口述劇本,耳畔響著助手電腦打字的飛快的嗒嗒聲;另外,必不可少的時間就是花在伺候這隻龜上,把它從箱子裡抱到客廳任它溜達,讓它聽取劇本的進度,餵它水果與油麥菜,欣賞它快樂、忠誠、安靜與靈性的樣子。

  偶爾也想著它如何千辛萬苦地來到中國,如何終於在新主人家中過上了小康生活。

  當然主人可能沒這麼想,是我自己這麼想的。我一直在主人的介紹裡默默感歎,這龜啊就是這般的通靈性,為了過上新生活就願意付出千辛萬苦的代價。尤其是,還住到了中國首都北京,住進了一位心腸慈悲的編劇家中。

  主人心腸確實慈悲,盡管在他的劇本里衝突與鬥爭從來沒有止歇的意思,但他本人對於生活與這個世界的態度卻是越來越豁達通透。他每天打坐念經,最近已經做到把《金剛經》全給流利地背了下來,接著還準備把《維摩詰經》也給全背下來。他說他不拜佛,嚴格地說並不是佛教徒,他只是對佛經中的無邊智慧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種智慧在哲學的層面上逐步影響了他的處世態度。

  我想,《維摩詰經》中那根“在入世中出世”的經脈,可能就是這位睿智編劇的日常生活寫照,當然,也可能是那隻名叫“飛龍”的陸龜的每日爬行蹤跡。

  每日踏踏實實爬行的陸龜,在精神上是飛起來的。

  我沒有問主人,為什麼給龜取名飛龍。但是,大約,意思也就在這裡了。

 

 

  喝著主人特意泡的奇香撲鼻的二十年陳皮茶,與主人慢慢交流編劇心得,才知道這位主人工作起來曾是很玩命的,有一回竟然同時開工五個劇本。也有一次,發著高燒,擁著一身棉被堅持寫作,而且,麻煩還在於製片人、導演、主演各自都對劇本的一個結局不滿,各自來電話都堅決要求按各自的思路改。他在聽取了大家各異的想法之後,橫豎橫啥也不聽了,關了手機,在高燒中幹個通宵,稿子發走後顧自睡大覺蒙汗,直至醒來,開啟手機一看,全是製片人、導演、主演的祝賀,說他們要求改的其實都是這個意思。

  改一部茅盾文學獎獲獎長篇小說,也是玩了命的,把對這位著名作家的一百多篇國內名家評論全看了,把這部長篇的細細縷縷全給剖析梳理了,前後整整忙活了三年,劇本論證會上還要面對那些拍桌子的權威意見力挽狂瀾,過程真是心力交瘁,但也總算大功告成。

  主人說,自一遍遍地讀佛經並且越來越多地咂出味道之後,他以後可能就不那麼玩命了,對各式事務的處理包括編劇,包括對劇本里各式人物的關係與命運的把握,也會更淡定、更客觀、更超然。

  主人的這番感言,讓我覺得他忽地擁有了一種靜氣。

  靜氣的養成真是難得的,尤其是對於我們這班唯恐戲劇衝突不強烈的影視編劇而言。

  這時候我便又看龜,看龜在牆角里顧自玩耍一塊擱板,直至設法把這塊擱板馱在背上爬行。這玩法刺激、安靜而有趣。這是龜的玩法。

  忽然想,靜氣如龜,靈性如龜,長壽如龜,而且,像龜一樣做歲月的“飛龍”,不也挺好嗎?

  忽然又想,那龜,對我的考察期那麼短,一下子就親親熱熱地來蹭我的腿腳,不由分說往我身上爬,不就是一種暗示、一種點撥、一種敲打,讓我日後也能多一點靜氣少一點到處信口開河的浮躁嗎?

  臨走時我問主人,如果我下次再來,這龜還認得我嗎?主人說這是肯定的。

  於是我思忖,我得有所進步,以後讓龜都小看了我還算個啥哩。

  出門的時候,主人再度提醒我,《白鹿原》就要播了,請我多看看,我說當然當然。主人畢竟為此整整辛苦了三年啊。再說我們尊敬的作家陳忠實也離我們遠去了,也該以觀劇來表達對他恆久的敬意。

 

  對了,這位42歲的擅於養龜的主人正是電視劇《白鹿原》的編劇,姓申,編劇無數,像《女人不哭》《你是我的幸福》《我是一棵小草》《雞毛飛上天》等等,《虎媽貓爸》也是他織成的故事。

       (刊於2017年3月23日解放日報朝花·品藝版)

這是“朝花時文”第1199期。請直接點右下角“寫評論”發表對這篇文章的高見。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型別:散文隨筆,尤喜有思想有觀點有幹貨不無病呻吟;當下熱點文化現象、熱門影視劇評論、熱門舞臺演出評論、熱門長篇小說評論,尤喜針對熱點、切中時弊、抓住創作傾向趨勢者;請特別注意:不接受詩歌投稿。也許你可以在這裡見到有你自己出現的一期,特優者也有可能被選入全新上線的上海觀察“朝花時文”欄目或解放日報“朝花”版。來稿請務必註明地址郵編身份證號。

“朝花時文”上可查詢曾為解放日報“朝花”寫作的從80歲到八零後的200多位作家、評論家、藝術家和媒體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們是誰,把你想要的姓名回複在首頁對話方塊,如果我們已建這位作者目錄,你就可靜待傳送過來該作者為本副刊或微信撰寫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頁,看螢幕下方的三個子目錄,閱讀近期力作。

轉載請註明出處。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