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婚姻如戲,全靠“演技” 你看過另一半的手機嗎?
最近看的一期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裡,應采兒就聊到了這個親密關係裡的敏感話題。
她輕描淡寫地說:“看過啊。”

理由是“當想要證明一些事情的時候……”
多年前她和陳小春剛剛在一起的時候,有一次偷看陳小春的手機,發現有個女生給她發信息問:“你怎麼不見了?”

很多人以為,以應采兒的直性子和暴脾氣,如果偷查伴侶手機感覺到對方和異性有“貓膩”,肯定會攤開來講。但令人驚訝的是,應采兒並沒有這樣做。

她在陳小春面前沒提過這件事,就像“演戲”一樣,裝作沒事發生。而是獨自消化處理,“讓其他女的覺得這個男人的老婆不好搞”。

所以這麼多年來,陳小春一直都不知道這件事的存在。直到他們錄這期節目,陳小春知道後臉都黑了,一臉尷尬。

從相戀到結婚,他們在一起十多年了,應采兒竟然把這件事瞞了這麼久。好心酸。

生活中,很多人的親密關係就像“演戲”,不敢直面問題,自己嚥下痛苦和辛酸。
想起了我一個朋友的經歷。

明明偷看了信息,卻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 明明很在乎,卻裝作不在意; 明明很傷心,卻假裝很快樂。
看到有人說:老公出軌了,可是我們還可以很正常地過性生活,只要不提這件事,我們還可以手牽手逛街,每天晚上擁吻著互道晚安睡覺。

真是細思極恐。
出現問題卻沒有溝通的親密關係,都是在互相“演戲”。
我想問,這種婚姻如戲,全靠“演技”的親密關係,真的幸福嗎?

02
為什麼婚姻遇到問題,他會選擇“演戲”? 為什麼那麼多人總是忍不住想偷看伴侶的手機?
因為:猜疑。

心理諮詢師姚志華認為:猜疑心理,是一種完全由主觀推測而產生的不信任心理。

很多人覺得,“我們是彼此最信任的人,既然沒什麼見不得人,有什麼不能看的呢?”
但當你想查對方的那一刻,你和伴侶之間的信任就開始割裂了。

一旦有了猜疑,你就會想辦法去找證據來佐證自己的猜測對不對。
而猜疑會形成不安的惡性循環。你有了一次猜疑,就會有無數次的反复猜疑,反複驗證。

我一個朋友自從第一次偷看老公手機發現了他的那個秘密,後來只要老公一不注意,她就會忍不住翻他手機。即便沒有發現對方和前任有其他不尋常的聯繫,她依舊不放心。

可在當她發現老公結婚前寫給前任的那封情書的時候,她卻慫了。
在親密關係裡,人都很害怕面對真相,不敢說真話,對出現的衝突、問題,用“演戲”去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害怕失去。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簡·大衛·納索(J.D.Nasio)認為:
“不說真話是為了維護和他人之間已經建立的關係。我們說謊因為我們害怕失去愛,害怕失去對方。” “萬一攤牌了,老公覺得我不夠信任他,要和我分手怎麼辦?”

這種“害怕失去”的恐懼心理,足以壓倒“真誠”“坦白”等心理,從而不可避免地否定事實,壓抑逃避,或自欺欺人使之合理化,以免受責罰,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在偷看伴侶手機這件事上,涉及到侵犯另一半的隱私。偷看的一方很擔心:“萬一戳穿了,他反過來責怪我不尊重他的隱私怎麼辦?”

這樣一來,自己在伴侶心中的美好形象就破壞了。
所以,他們寧願選擇“演戲”。
但你能演一陣子,永遠演不了一輩子。

03
 婚姻可以把一個人的“演技”逼成什麼樣?
看完日劇《四重奏》,我一個恐婚者對婚姻有種近乎絕望的窒息感。
卷先生是電視台的小高層,一次拼車,讓他對拉小提琴的真紀,一見鍾情。
“跟她在一起,會有心動的感覺。”

在一起沒多久,他們便決定結婚,決心“一起走過人生的漫漫長路”。
卷真紀期待結婚以後,和卷先生成為家人。她決心要成為一個丈夫眼裡的好太太,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

她不再拉小提琴。每天早上送丈夫出門上班,白天在家做家務,洗衣、拖地、疊衣服,晚上做好飯菜等待丈夫下班回家,和丈夫分享自己看的電視劇劇情,嘮叨家長里短。

而丈夫,每次都很認真地傾聽。
卷真紀覺得,兩個人這樣相處很開心,沒有謊言,也沒有秘密,可以表現最真實的自己。

結婚後兩年,有一天晚上,卷真紀去了一趟便利店後回到家,發現丈夫不見了。地上只有一雙他脫下的襪子。

整整一年,丈夫杳無音信。
原因是,他再也“演”下去了。

他期待結婚以後,還能和妻子像戀人般恩愛。

但妻子不再是他想像中的樣子。所以他一直在“演戲”,掩飾一個對妻子失望的真實的自己。

婚後搬進新居,卷先生整理著自己心愛的影碟收藏,他也希望真紀能繼續拉小提琴,永遠做舞台上的女神,他說:做你喜歡的事就好。

其實他的潛台詞是:你繼續拉小提琴吧。
當真紀回答說:我決定留在家裡。他明明有意見,卻裝作不在意,什麼也沒說。
這是在婚後他第一次壓抑自己的想法去“演戲”。

他很失望,但什麼也沒說。

他租來了最愛的一套影碟,想和妻子一同分享。沒想到,妻子根本看不懂,當他看到動情落淚的時候,妻子卻在他的肩膀上睡著了,醒後一邊看一邊不停問他哪個是壞人,哪個是好人。

他很失望,但依舊裝作很有耐心的樣子,給她解釋劇情。

他想和妻子散步去新開的咖啡廳坐坐,妻子卻說“家裡也有咖啡啊”。他很失望,但又是裝作不在意,什麼也沒說,一個人去買了咖啡坐在公園的椅子上發呆。

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壓倒捲先生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送的那本定情的詩集竟被真紀隨手抓來當鍋墊。

他瞬間懵了,怔了很久。他的內心是崩潰的,但嘴裡說出來的話,卻是一句“肯定好吃”。
他還在“演戲”。

而他演的最大的一齣戲,是在最日常的飲食喜好上。
有一天,他和同事在居酒屋喝酒,他點了一盤炸雞,同事問他“要加檸檬嗎?”
他說:“不,我不喜歡檸檬。”“至少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按我的口味來行嗎?”

沒想到,他說這些話的時候,妻子就坐在他後面的座位上。妻子聽到後匆忙走了,他轉身才發現。
妻子難過極了。因為結婚整整兩年,丈夫從來沒在她面前說過不喜歡檸檬。

她第一次做炸雞塊的時候,習慣性地把檸檬汁擠在炸雞上,卷先生很真誠地跟她說,“這一定是地球上最好吃的炸雞。”

他明明心裡不喜歡,但就是遮遮掩掩,死活不說。
之後,炸雞塊就成了家裡的固定菜式,真紀每次做炸雞塊,都會擠上檸檬汁。

妻子親耳偷聽到丈夫和同事聊天這才知道,原來他一直在“演戲”。

那天他們本想回到家好好談一談,結果兩個人面對面沉默著,假裝互相都不知道在居酒屋的事。
妻子躲在廚房裡悶聲哭泣。丈夫坐在沙發上喝著啤酒,焦躁不安。

最後,兩個人都演不下去了。
妻子藉口去便利店買辣油,在樓下路邊大哭。而丈夫在妻子一出門後,腳上只穿了一雙拖鞋,就從家裡落荒而逃。

對婚姻充滿期望的捲先生,活生生地把自己變成了婚姻裡的“最佳演員”。而妻子,則是一直被蒙在鼓裡的觀眾。

04
好的親密關係, 必須是真實靈魂的碰撞和連接
有人覺得,婚姻裡遇到矛盾去”演戲“,是為了兩個人好,可以讓兩個人風平浪靜地維繫一段感情。
但我覺得,“演戲”的那一方很自私。

《四重奏》裡,在炸雞上擠檸檬汁這麼小的事情上,卷先生寧願和病友抱怨妻子,和同事抱怨妻子,唯獨從來不願意和妻子溝通,哪怕一次。

她當時心裡想,“我們或許不算夫妻吧”。

因為丈夫的“演戲”,兩個人對婚姻完全形成了錯位的感受。
2年夫妻生活,卷真紀覺得幸福至極,卷先生“演”得痛苦至極。

毀掉他們婚姻的,不是不愛了。而是瑣碎日子裡,你不問,我不說,一次次話不投機,從來沒有真正的溝通。

假如卷真紀在給炸雞上擠檸檬的時候,能問一句:你喜歡這樣嗎?
假如卷先生能夠在自己覺得相處不舒服的時候,能夠說一句:其實我想吃不灑檸檬的炸雞。
結果可能會大不一樣。

在生活中,如果不能如實告訴對方我們真實的感受,就不要過多的指望他人能理解我們。很多時候表達出來的都未必能得到理解,更何況是什麼都不說呢?
好的親密關係不是一場表演,而必須是真實心靈的碰撞和連結。

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帶著面俱生活的人,是一個可以真正溝通的靈魂。
溝通如果停止了,親密關係也就死亡了。

卷先生說:“我雖然愛她,但我已經不喜歡她了。這就是婚姻。”
他還有對妻子有愛的責任,卻在自己一天天的“演戲”裡,失去了喜歡妻子的怦然心動。

卷真紀在丈夫失踪後問自己:夫妻到底是什麼?
她覺得:夫妻,就是可以分開的家人。
可以像親人一樣,相親相愛一起生活;但是當失去了了解對方的機會,有一天也會頭也不回地解除這種關係,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真心希望每個在愛情裡的人,都能夠學會用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的方法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非暴力溝通非常強調要明確、具體地說出自己的請求。

比如“我希望你能多關心我。”是一個抽象的請求。“我現在頭很痛,我希望你能過來陪我。”是一個具體的請求。
你沒有直接說出來的話,就別指望別人能夠百分百理解你。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不懂表達愛的人
願所有有情人,都不要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