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胡適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中學課本教材上胡適清秀的面容,但是關於對胡適在情感上的態度卻有很大的爭議,有些人認為胡適在文學理論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像《文學改良芻議》就打響了中國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所以胡適的成就是不容忽視的,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喜歡胡適,因為胡適在政治路線上犯了不少錯誤,早年讚美“二十一條”、後來又參加了低調俱樂部,還承認偽滿洲國,所以因為這個很多人不太喜歡胡適,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就是胡適在美國去職之後居然要留在美國,理由是要在美國研究中國文化,每天藏身於美國公寓之中看《水經注》。

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937年,轟動全國的盧溝橋事變發生,蔣介石在同年8月要求胡適前往美國,因為胡適之前在美國讀過書,對那邊比較熟悉,而且胡適當時已經有很大的名聲了,所以他就成為最合適的人選,可以幫助贏得美國的支援。到達美國之後,1938年,就任職了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根據當時在胡適身邊的唐德剛回憶,胡適在美國擔任大使的期間,喜歡在美國四處宣傳民主,相反地,把最重要的工作反而放到其次了,但是胡適卻因此收穫了二十多個名譽博士的頭銜。沒辦法,蔣介石只好又派宋子文前去美國進行交涉,因為胡適忙著宣傳民主,又因為一些原因,胡適與宋子文之間經常發生爭執。

胡適因為受教育的關係,在經濟和政治上真的不太擅長,加上他是個典型的自由主義者,在與宋子文的爭論中經常站在美國那一方考慮,而不是站在自己國家的角度,所以到了1942年,胡適辭去了駐美大使這個職位,按說這個時候應該回國了吧,可是胡適卻待在美國的公寓中每天看《水經注》,官方的說法是“旅居紐約,從事學問研究”。

關於這個事件,成為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覺得胡適不在自己國家研究卻在跑去美國看《水經注》,真的是讓人難以接受。梁實秋曾經問過胡適:先生青年時代寫《廬山遊記》,考證一個和尚的墓碑,寫了八千多字,引起常燕先生的批評,說胡適近於玩物喪志,如今這樣研究《水經注》,是否值得?胡適的回答是:如果能為後人指示一個做學問的方法,也不算是白費。唐德剛也直言說胡適這也是“因噎廢食”!

其實關於胡適的這件趣聞,如果站在當時國家社會的角度確實會想不通,但是如果把角度濃縮在胡適先生本人身上就能輕鬆得出答案,胡適本人是個自由主義人士,所以思維相當開放和擴散,他始終擺脫不了自己身上的“書生氣”,這也是很多文人都會有的問題,做什麼事情只是追求真理,而不是考慮國家的因素,就像上面提到了,在和宋子文的爭論中,他常常站在美國的角度考慮問題,就是因為書生氣使然,到底這樣對不對,我們真的無法做出最精確的評價。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