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少
老實說,我早已經對“雙十一”電子陽痿,哪怕各平臺對我百般誘惑,我仍提不起任何興趣。
不少平臺嘴是硬的,但身體卻很誠實,他們自己也悄悄痿了。
今年阿裡在新CEO吳泳銘的帶領下,直接關閉了辦了9年的“雙十一“晚會。
讓我想起電影《古惑仔》裡烏鴉掀桌子的名場面——“難辦?那就都別辦了!”
韋少作為一個商業博主,簡析一下“雙十一”為什麼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節日。
一、存在的意義早已被摧毀
我們為什麼要在“雙十一”購物,訴求就是便宜。但是雙十一的便宜低價,在如今已是個完完全的騙局。
過去雙十一商家能便宜,核心就是兩個點。
第一個就是去庫存,把積壓的過季商品通過雙十一大量出貨,讓現金回流。這個有可能是真打折。
第二個,是把正常售賣的旗艦商品打折售賣。
先說第二個,商家不是做慈善的。旗艦商品怎麼可能真的打折,所以就出現了雙十一之前商家悄悄漲價,雙十一期間假裝降價的普遍情況。
而第二種去庫存情況,隨著互聯網電商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庫存怎麼可能會長期積壓。
2020年,我調研了十幾家電商企業後就曾寫了一條微博。
核心內容就是談電商基礎和用戶大數據如此發達的中國,早已不是通過線下找門店慢慢售賣的模式,如果你積壓了1000瓶五糧液,隻要你願意打折,總能通過各種平臺找到需要它的消費者,何必等到雙十一甩貨。
所以,雙十一如今並不存在真正的低價商品。說實話,雙十一早就應該停止了。
大家可以365天都低價供應,又何必等到雙十一呢?
二、後雙十一時代,淺談電商未來
順著這個話題往下聊,淺談一下電商產業未來的發展。
我認為沿著這條線發展去,以營銷為代表的“雙十一”時代將遠去,而以“產業深耕+用戶洞察”為競爭關鍵的分層電商時代將到來。
如今電商平臺能做到低價的本質,是深入產業全國搜尋尾貨,然後通過數據匹配給願意買便宜的用戶。例如幫想買低價酒的用戶找到在倉庫裡吃灰的五糧液。
找到便宜的酒才是核心能力,深入產業才有定價權,例如一個果園直接和平臺合作,那麼必然用戶才能跳過中間商買到最低價的商品,甚至果園可以根據平臺用戶數據去定制用戶需求的商品,以追求最高性價比。
我認為,低價並不是電商競爭的核心命題,對於產業的深度運作和用戶深度洞察才是。
讓低價的用戶買低價,讓想買好東西的用戶買到貨真價實的好貨。
例如我今年采訪了一個女裝品牌“滸城古娘”,在別的女裝電商虧損的時候,他們是逆勢增長的,一年賺了3.5億,利潤很高,一件衣服能賣1000元左右。他們的核心是洞察到了30歲以上喜歡中國風的五環外用戶,她們不喜歡張揚希望日常能穿中國風,又想要好料子,為此“滸城古娘”自己設計和工廠合作,創造了日常可穿著料子又很好的中國風衣服,狠狠擊中自己核心用戶。
隻有這種產業升級的電商模式才能活下去。雙十一是一個營銷概念,以後值錢的不是營銷,而是私域運營,用戶洞察和對供應鏈的掌控。未來,我們會聊更多私域運營和用戶洞察的內容,歡迎關註。
承載我青春的雙十一,撒喲啦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