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馮世綸教授在運用經方治療臨床各科疾病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臨證處方常藥簡效速。關於慢性攝護腺炎,馮老認為本病病因病機復雜,臨床辨證應從分析臨床癥狀得出辨證,從所辨之證中方可測得病機。本期分享馮教授運用經方辨治慢性攝護腺炎的經驗。
馮世綸教授認為,慢性攝護腺炎是指攝護腺非特異性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癥,是20~40歲青壯年的常見病,具有起病緩慢、病情反復、纏綿難愈的特點。中醫若能準確辨證論治,多有較好的療效。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病因病機為:或因縱欲不節或所願不遂,氣滯血瘀與相火灼傷精血,敗精流註,而成精濁;或因體內濕熱蘊積流註下焦或病後氣弱陰虛,餘邪引動下焦濕熱,精室被擾;或因不潔性交,淫毒經生殖道逆行內侵,精室受犯,氣機被遏,分清泌濁功能失調,精離其位,造成精濁等等。
馮老則認為,本病病因病機復雜,從獨特的經方理論來看,臨床辨證不是從病因病機推理,而是分析臨床癥狀得出辨證,從所辨之證中方可測得病機。攝護腺炎的辨證亦是如此,即要詳審其局部癥狀與全身癥狀,從客觀的癥狀來進行六經八綱辨證,也就明確了具體的病因病機,繼而細擬方藥,則療效多能滿意。
辨證施治
1.豬苓湯方證
適應癥特點:小便不利,尿時尿道灼熱或澀痛,口幹思飲,心煩失眠等,此證乍看是濕熱下註,或腎陰虛相火旺,用黃柏、苦參、木通等苦寒清熱利濕,又加以知母、地黃等滋陰補腎,則必致陽氣、津血傷而濕飲更盛。馮師認為此為病久津血陰液虛而水濕盛,治療唯有用甘淡滲濕、養血生津之法,才能使邪去正復。
藥用:豬苓10g,茯苓15g,澤瀉10g,阿膠10g,滑石12g。
2.桂枝龍骨牡蠣白薇附子湯合豬苓湯方證
適應癥特點:小便不利,欲尿不盡,尿後或大便時尿道有蛋清樣粘液溢出,時伴見心悸、盜汗、眠差、遺精、早泄等,用腎氣丸治療常無效,而用苦寒藥治療後常加重。馮師認為此為營衛不和,外寒內飲之證,病久精血虛而水飲盛,濕久鬱而上擾致神明不安。治當調和營衛、益精養血兼以化飲斂神為法。
藥用:桂枝10g,白芍10g,生薑10g,大棗4枚,白薇12g,炙甘草6g,生龍骨15g,生牡蠣15g,川附子6g,豬苓10g,茯苓15g,阿膠I0g,澤瀉10g,滑石12g。
3.小建中湯方證
適應癥特點:臨床癥狀時輕時重,時多時少,常隻見少腹拘緊或會陰隱痛,而不見小便不利等癥。馮師認為此為裡寒飲停,是小建中湯的適應證,著重溫中化飲。
藥用:桂枝10g,白芍18g,炙甘草6g,大棗4枚,生薑10g,飴糖45g。
4.五苓散方證
適應癥特點:小便不利,或尿頻、尿急,或欲尿不盡,會陰不適,腰痛或身疼,口中和或口幹不思飲,或飲水後胃脘不適,甚則嘔吐等。在辨證過程中,若用腎氣丸、六味地黃丸等補之,必使病情纏綿加重。馮師認為此為外寒內飲之證,治療應在解表的同時予以化飲,使表解飲去,局部癥狀和整體癥狀自然好轉。
藥用:桂枝6g,茯苓10g,澤瀉15g,白術I0g,豬苓10g。運用該方解表化飲多能顯效。
5.腎著湯方證
適應癥特點:口中和或口幹不欲飲、腰困痛、小腹脹、滴白、小便不利及尿不盡、舌質淡、苔微白膩、脈沉細。馮師認為此為裡虛寒之寒濕下註證。
藥用:茯苓15g,幹薑15g,蒼術15g,炙甘草10g。
除以上方證外,臨床還常遇寒濕痹阻、陽虛水氣上犯的真武湯方證,邪鬱半表半裡、寒多微有熱的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血虛水盛的當歸芍藥散方證,上熱下寒的甘草瀉心湯方證,裡虛外寒、氣化不利的腎氣丸方證,太少合病的柴胡桂枝湯方證,濕熱下註的八正散證,等等,有是證用是方,做到方藥對證,慢性攝護腺炎多能痊愈。
常用藥物加減法
尿道溢液、滴白(攝護腺液滴出)者,加生薏苡仁15g,川萆薢10g;
乏力、腰痛明顯者,加仙靈脾12g;盜汗明顯者,加酸棗仁15g;
尿痛者,加大黃(熱痛明顯)3g;
小便澀痛者,加當歸10g,赤小豆15g;
會陰、睪丸墜脹者,加烏藥6g,小茴香10g;
尿頻者,加桑螵硝10g,並可適證加川楝子、五靈脂、吳茱萸等。
典型病例
張某,男,36歲,2007年7月21日初診。
患慢性攝護腺炎多年,四處求醫反復不愈。自訴小腹部疼痛連及睪丸,伴早泄,腰部及左膝困痛,下身畏涼,每日夜尿3次左右,大便溏薄。素有胃部冷痛,畏風,耳鳴,小便灼熱,口幹略苦。近日晨起喉中有黃痰,舌淡胖苔黃厚膩,脈弦細數。辨證屬邪鬱半表半裡,寒飲內停,血虛水盛。治以和解半表半裡、溫化寒飲、活血利水為法。藥用柴胡桂枝幹薑湯合當歸芍藥散加味:
柴胡12g,黃芩10g,花粉12g,生龍牡各15g,桂枝10g,幹薑6g,白芍10g,當歸10g,川芎6g,茯苓12g,澤瀉12g,炙甘草6g,車前子(包)15g,小茴香10g。5劑,每日1劑,水煎服。
結果:5劑後,腰部困痛、小腹脹痛減輕,口幹苦、小便灼熱感基本消失,夜尿1-2次,喉中仍有痰。繼服上方加減治療1月餘,諸癥消失。
按:慢性攝護腺炎臨床癥狀復雜,治療時必須辨證施治方與證應方可取效。馮師主張辨證施方,而不囿於固定方,一味地補腎壯陽或益腎填精。本例患者的方證關鍵在於肢體冷痛,口幹或苦,心下微結,表現為上熱下寒,寒多熱少之征,符合柴胡桂枝湯方證的邪鬱半表半裡偏寒的特點;另所表現的耳鳴、腹痛拘急、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脈細及為血虛水盛之征,合當歸芍藥散證,故以補血活血利水法,方證對應,故收捷效。
本文摘自:趙厚睿.馮世綸運用經方治療慢性攝護腺炎的經驗[J].湖北中醫雜志,2009,31(01):23-24。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於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刪除
(哲醫論壇——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專家簡介:
於斌,醫師/藥師 雙職稱;三屆國醫大師/親傳弟子;嘉慶、道光兩代禦醫/ 背景;哲醫八歸辨證法/創始人;國家中醫遠程網診技術/研發師;西藏崗堅藥師佛醫學/ 傳承人;臺灣徒手筋膜及針灸技術/培訓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遠程醫療分會/ 特邀專家
2003年跟隨國家首批國醫大師評選導師李俊德教授為師;
2007年拜師於上海同濟大學第一屆國家名老中醫顏德馨門下;
2009年至今先後修習藥師佛崗堅藏醫學,拜第三屆國醫大師王世民為師;
臨床經驗20年,首創“八歸辨證法”及哲醫網診技術。主攻糖尿病、癌癥、婦科、消化四大領域及各類疑難雜癥。
擅長范圍:
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消化:便秘/腹瀉、胃腸頑疾、胰腺炎、乙肝、膽囊炎、肝硬化;
婦科:閉經/崩漏、更年期、流產產後病、多囊卵巢、卵巢早衰;
癌癥:宮頸癌、乳腺癌、肝癌、腸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胰腺癌、白血病等。
雜病:頑固咳喘、結節、頑固潰瘍、痤瘡、痔瘡、抑鬱焦慮、不孕不育;
專家在線,權威方案;主攻十大疾病,短期見效:
癌癥、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焦慮、痔瘡、痤瘡、多囊閉經、甲亢結節、胃腸炎、肝膽病;
往期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