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宮,是為了“持久”
喬志峰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這是武俠小說中虛構的情節,幾分促狹,幾分搞笑,還隱含幾分諷刺。
(配圖是我的書法習作,請教正!我平時最喜歡看懸疑、推理類的小說。而說起懸疑、推理類小說,歐美、日本久負盛名,被公認為是最好的。但我卻覺得,歐美和日本的作品,包括福爾摩斯等超級經典在內,讀來都平淡無奇、索然寡味,反倒是中國的一些網絡小說,極其精彩,令人不忍釋卷。為了避免廣告嫌疑,親們請不要讓我推薦作家和作品,自己去找吧,發現好作品也是一種樂趣)
而在現實當中,自宮雖跟修煉神功無關,卻常跟人的生存脫不了幹系,有時還關乎生死。有的人,生活無著、衣食不周,眼見著就要餓死了,於是乎牙一咬、心一橫,揮刀向下,斬卻煩惱根,取得入宮擔任“公務員”的資格,雖不見得能像東漢張讓、北魏劉騰、大唐李輔國、明代魏忠賢等宦官那般把持朝政,決定帝王立廢乃至國家存亡,至少混個衣食無憂是沒問題的。畢竟,是皇帝身邊的工作人員嘛。
而相對於身體上的自宮,精神上的自宮其實更為普遍,且影響更大。身體上的自宮,失去的無非是某項生理功能,其他方面尚能保持正常;而精神上一旦自宮,那麼必然一萎皆萎,再難有雄起的指望。
漢代有一個大人物——長沙王吳芮,主動選擇了精神自宮,一萎再萎,徹底躺平。但他雖然喪失了雄起的念頭和機會,卻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比所有的人更“持久”了。應該不應該?值得不值得?誰又能說得清呢。
且說漢高祖劉邦奪取天下後,有一次在雒陽南宮大宴群臣,酒酣耳熱之際,劉邦開口問道:“我為什麼可以奪取天下,而項羽卻失去了天下?在座的不管是王侯還是將相,都不許隱瞞,給我說老實話!”高起、王陵對曰:“陛下對人輕慢無禮,經常侮辱手下。但隻要手下的人攻取了城池,您都封賞給他們,能夠跟別人分享利益。項羽嫉賢妒能,還十分小氣,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因此會失敗啊。”
盡管高起、王陵的說法被劉邦認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但後世在評價楚漢之爭時,基本上都會將大方封賞列為劉邦的重要優點之一。大家拼著身家性命跟著你鬧造反,如果說都是為了公平正義和黎民蒼生,未免太扯了,連鬼都騙不了。所圖者,無非是功名利祿耳,富貴險中求嘛。如果槍林彈雨沖鋒陷陣,死人堆裡爬進爬出,最終無法裂土封王、隻為你一個人做嫁衣裳,誰還耐煩跟著你混?
劉邦動輒就分封功臣、雨露均沾,收買人心是真的,“大方”卻也未必。那時候的封國,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權,不僅有各自獨立的財政體系,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可以說,每分封出一塊土地、每出現一個王,都是從劉邦身上割肉,並且還都是埋下一個擁兵自重、隨時有能力反叛的隱患。
以劉邦的性格和心機,豈能容忍這種現象存在,當初因形勢所迫不得不分封的王,一旦政權穩固、形勢穩定,就到了該收拾的時候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哪個朝代不是這樣呢?由此引致的血雨腥風,其慘烈程度絲毫不亞於奪取天下時的殘酷鬥爭。
劉邦稱帝後,共分封了8位異姓王:楚王韓信(受胯下之辱的韓信),韓王韓信(與楚王同名同姓),梁王彭越,淮南王英佈,趙王張耳,燕王臧荼,代王陳豨,長沙王吳芮。這些異姓王,就是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日不除,寢食難安。劉邦當皇帝的前幾年,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對付異姓王之上。
那些異姓王雖然都不是什麼善茬,陰謀詭計都很擅長,但跟劉邦這個超級陰謀家相比,還是差著一大截子呢,不可同日而語。於是乎,一個接著一個,相繼被收拾了7個。他們的大致結局是:
汗馬糖(Hamer Candy)-效果、服用方法、副作用、哪裡買
1,楚王韓信,被蕭何算計,為呂後所殺,並誅三族;
2,韓王韓信,劉邦指責其私通匈奴,被逼無奈隻好真的投降匈奴,後被漢將柴武斬殺;
3,梁王彭越,一開始被劉邦以莫須有的罪名廢為庶人,流放蜀地。路上遇到呂後,彭越跪在地上痛哭不已,表白自己絕無二心,請求呂後能夠替自己求情回家鄉度過殘生。呂後比劉邦還要陰狠歹毒,表面答應,將彭越帶回來,背地裡卻告訴劉邦,必須要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劉邦於是下令誅彭越三族,雞犬不留,還將彭越的屍體剁成肉醬分送給其他王侯,以示恐嚇。
4,淮南王英佈,被人告發反叛,不得不反。劉邦禦駕親征,英佈大敗逃走,被長沙王吳臣誘殺。
威而柔Dcard心得:分享使用Lovegra與Femafill的體驗
5,趙王張耳,他病死較早,沒遭遇後來的大清洗。他的兒子張敖繼位,娶了魯元公主,成為劉邦的女婿。後被剝奪王位,改封宣平侯。
6,燕王臧荼,他本為項羽所封,是項羽舊臣。漢滅項羽後,劉邦令各地捕拿項羽舊部,臧荼心中恐懼,起兵造反,很快敗亡。
7,代王陳豨,前197年,韓王信投降匈奴遊說他造反。後被樊噲斬殺,夷三族。
這七王,貶的貶、殺的殺,動不動就“夷三族”,斷子絕孫,結局不可謂不淒慘。隻有一個王,得以善終,還將王位順利傳了五代,直到後來生理上出了問題,吳家實在生不出男孩,無人繼承方才作罷。他就是長沙王吳芮。
在陰鷙嗜血的劉邦手下逃過一死,吳芮是如何做到的呢?
吳芮是吳王夫差的後代,百越部落的首領,先被項羽封為衡山王,後被被劉邦封為長沙王。吳芮從一開始就存著“自宮”的心態,頻頻將大刀揮向自身——別的王都爭搶肥沃富庶的地盤、擴張自己的勢力,吳芮卻隻保留貧瘠的土地,好的地方不等別人覬覦,就主動獻出去;別的王都積極擴充戰備,以圖自保,吳芮卻幹脆將軍隊都交給姓劉的皇族掌管,自己僅象征性地保留一點點士兵看家護院……吳芮自宮非常徹底,人畜無害,對誰都不構成威脅了。
後來,吳芮病死,其子吳臣繼位,繼續奉行老子的“自宮”政策,做富貴閑人。不過,很快還是遭遇到了一大考驗——英佈造反失敗,逃亡江南。英佈娶的是吳芮之女,是吳家的女婿。吳臣擔心英佈牽連自己,遂費盡心機將其誘殺,通過殺死姐夫向劉邦表了忠心,順利度過難關。
漢班固在《漢書》中說:“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佈、臧荼、盧綰與兩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稱孤。見疑強大,懷不自安,事窮勢迫,卒謀叛逆,終於滅亡。張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國。唯吳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傳號五世,以無嗣絕,慶流支庶。有以矣夫,著於甲令而稱忠也!”
他將吳家得以幸免的原因,歸結於“不失正道”,實在是貽笑大方。吳家揮刀自宮不說,還不惜將至親的腦袋當作表忠心的“投名狀”,這算哪門子“正道”?自宮就是自宮,六親不認就是六親不認,說得這般清新脫俗幹嘛。
吳芮父子自宮,是為了“持久”,他們的目的也確實達到了,成為八王中唯一的幸存者,並將王位延續了好幾代人。可是,靠自宮得來的榮華富貴,真的就那麼爽嗎?有人可能會羨慕,並贊賞他們的“政治智慧”;但想必大多數人知道內情,都會投之以鄙夷的目光吧。吳家後來“不舉”,怎麼折騰都生不出男孩,是不是“精神自宮”久了,真的會遭報應,導致身體上的陽痿呢?
當然,看戲掉眼淚——為古人擔憂,其實也殊無必要,每個時代都有當時的特殊環境和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後人沒有身處其中,怎能感同身受。並且,大部分人其實是沒有資格指摘嘲笑古人的,捫心自問,誰敢擔保自己不存在茍且偷生的“自宮心態”呢?恐怕唯有真正超脫了世俗、看淡了俗世功利的白發漁樵,才有資格“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