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35歲女子,半年前減肥停滯,而吃了同事介紹的減重藥物,號稱1個月可以瘦10公斤。不料,在服用1週後,開始出現嚴重嘔吐、腹瀉和食慾不振,接著頭暈、精神恍惚且全身無力,被家人發現時,已意識不清、全身抽搐、肌肉僵硬倒在臥室內,緊急送至急診。經血液檢查後,發現女子電解質多項異常,引發代謝性鹼中毒、癲癇發作。
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在臉書專頁「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發文指出,該名個案進行血液檢查後,發現電解質多項異常,低血鉀(2.6mmol/L,正常3.5-5.0mmol/L)、低血鈉(128mmol/L)、低血氯,並出現代謝性鹼中毒、癲癇發作。心電圖檢查也顯示異常,疑似因嚴重低血鉀所引起。
陳威龍表示,據女子癥狀及血液檢查推測,可能是減重藥物含有大量利尿劑、瀉藥,過度排泄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使電解質失調造成嘔吐,更進一步惡化電解質的平衡合併嚴重脫水,因而造成代謝性鹼中毒併發癲癇,女子住院2週才順利出院。
了解3觀念 避免減重停滯
相關文章閱讀:官網:羅氏鮮合法嗎?購買是否需要處方簽嗎?
相關文章閱讀:羅氏鮮官網:羅氏鮮哪裡買?購買渠道優缺點
該名女子因為這次事件後,也不敢再亂服減肥藥,也帶著病歷摘要,至陳威龍門診就醫,希望可以找出減重停滯的原因。醫師發現,其實女子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和錯誤的減重迷思,因而與其分享3個重要的觀念。因此,在經過2個月的飲食和生活調整,並配合運動後,女子成功瘦下8公斤。
●選擇正確的食物種類和比例:減重就是少吃,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且這樣的減重方式也無法持久。過度飢餓會讓身體以為遇到饑荒,基礎代謝率自動下降,脂肪傾向於囤積不分解,因此事實上,食物種類的選擇和各大營養素之間的比例拿捏才是重要的關鍵。
●充足睡眠與減壓:睡眠不足和壓力過大會導致皮質醇過度分泌,造成血糖波動,影響胰島素分泌,因此容易造成脂肪囤積,另外,壓力過大也會造成補償式過度進食,導致熱量過剩,建議找尋自我減壓的方法,有助於控制體重。
●合理減重速度才能持久:過快的減重方式會導致肌肉流失、營養不良、新陳代謝減慢,甚至免疫失調,這些都是卡關的重要原因。另外,穩定漸進的減重速度,有助於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更是不復胖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