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陳毅粟裕指揮華野在萊蕪戰役中一舉殲滅蔣介石5.6萬餘人,這一下就像捅穿了馬蜂窩,蔣介石立即派出幾十萬大軍進攻山東,尋找陳毅復仇。
起初,敵人來勢洶洶,陳毅準備仿照前戰,引敵進行武裝大遊行,然後尋機殲敵,再消滅敵一部。可是,過了十幾天,突然,敵人各路大軍不動了。
敵人的戰術改變了,由輕敵冒進變得持重。調不動了。 華野過去那種引誘敵人,迷惑敵人,繼而抓住戰機一氣殲滅敵人的戰術,似乎不那麼靈驗了。這仗該怎麼打?
陳毅和粟裕都有些著急了。
因為敵人不動,我們也不動,形成對峙,這對華野來說,反而是最危險的。陳毅說:“就當前敵我雙方的態勢而言,作為勢力強大的敵方,是不可能改變其進攻戰略的。不論他采取什麼樣的戰術,都是在為其出手做準備,而他們的出手,是遲早一天的事兒。”但是,等到敵人出手的話,華野就失去主動權了。
陳粟等人十分著急,頻頻向軍委和毛主席發來電報。在陳述敵情的同時,他們急切想得到毛主席的明確指示。
5月4日,毛澤東向陳粟發來了電報:
“江日兩電均悉。敵人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機處置甚妥。 隻要有耐心,總有殲敵機會。你們後方移至膠東、渤海、膠濟線以南廣大地區,均可誘敵深入。讓敵占領萊蕪、沂水、 茗縣,陷於極端困境,然後殲擊並不為遲。唯:(一),要有極大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過早驚動敵人後方。因此,請考慮一、六兩縱是否暫緩南下為宜,因南下過早敵可能驚退,爾後難以殲擊。但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
寥寥數語,毛澤東不僅點出了關鍵:要有極大耐心,而且連“誘敵深人”的文章該怎樣做都交了底:後移至膠東、渤海、膠濟線以南。但最後他沒忘記提醒陳粟:“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
但是,這封電報發出之日,正是華野處境極為被動之時。
由於敵人在魯中的包圍圈日漸縮小,運動區域受到敵人的監視與控制。陳粟在反復商討之後,早已定下一計:讓一、六兩縱開出魯中,南下魯南,以便於更廣闊的區域裡與敵周旋,達到調動敵人之目的。甚至,粟裕說:“一旦一、六兩縱在敵後鬧騰起來,魯中之敵的視線,一定會受到幹擾和轉移。”
可是,毛澤東卻說:”並“請考慮一、六兩縱是否暫緩南下”。
這一指示的意義,當時還難以被陳粟全面理解。
不料,六縱司令員王必成率部南下,因為穿插速度太快,一口氣跑到了蒙陰以南的羊流店一帶,隨時可能三面臨敵,被敵人圍殲。王必成意識到巨大的危險後當機立斷,率部跑去了魯南。他此舉,無意之中,實現了毛主席說的“暫緩南下”。
八天後,陳粟指揮華野又一次虛晃一槍地往後大撤一步,終於引得張靈甫74師跳將出來,結果戰機出現了,陳粟立即揮師將其“逮”住,並殺得片甲不留。
毛澤東於5月4日的英明見解,頓使華野領導人茅塞頓開。
孟良固戰役結束後,陳毅和粟裕在沂水縣的一座小山坡上散步。在提及毛主席的那封電報時,陳老總還激動地感嘆:
“到底還是我的毛主席英明啊,74師見鬼去了嘍!”
在陳粟著急之時,毛澤東為什麼並不著急?
因為,他認為,盡管敵人現在抱得很緊,但這並不是個開戰者的姿態。 一旦我們的行動真正被敵人看成是力不可支之時,他們護頭護腦的陣形,就定要發生改變。於是,他下令陳粟進行後移,誘使敵人出招。結果,張靈甫跳了出來,應驗了毛主席當初對周恩來所說“我們面前的對手,看上去是聰明、老練了,但他們的這一表現,是不會持久和牢靠的“之判斷。
高血壓會對勃起功能產生影響,男性硬度不夠要用愛廷威他達拉非片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名列各暢銷書排行榜(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