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會晤,雙方都強調要管理歧見,「護欄」(guardrails)成為關鍵詞。政大外交系主任盧業中分析,拜習會觀察指標之一是美中關係「護欄」是否會被更具體定義,透露「到什麼程度不會出軌」。

拜登(Joe Biden)與習近平今天傍晚約5時40分,在印尼峇里島穆利雅飯店(Mulia Hotel)宴會廳展開會談,歷時3小時結束。

對於拜習會此時登場意義,盧業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就美國國內政情看,期中選舉剛結束,拜登未如預期成為跛鴨總統,拜登在得到國內民意支持情況下與習近平會晤,將更有能力對中國進行意見交換或談判。

盧業中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領導權在二十大後獲得進一步鞏固,由於美中領袖的領導權均穩固,對話時應會維持各自堅持或不能妥協的部分,但雙方也應會對彼此的承諾更有信心,會談中若能有任何趨近共識的意見,亦可相信對方有能力帶回國落實。

www.gapo.vn

jeffreyvubmc.newsbloger.com

martinkykxj.blogscribble.com

www.noranetworks.io

fromeflow7035146.rimmablog.com

edwinvtuts.ampedpages.com

至於台灣議題,盧業中認為,美中應傾向「各持己見、各自表達立場」,美方已多次表達不認同中國用威嚇方式對台施壓,拜登9月時更提到,若台灣面臨共軍攻擊,美國應出兵保衛台灣;拜登在這部分的立場,應會滿堅定的,北京則必然會強調台灣是其核心利益。

盧業中說,值得台灣特別關注的地方是,美中試圖藉拜習會建立所謂關係「護欄」(guardrails),在談到類似台海等針鋒相對議題時,可觀察拜習兩人是否透露出此護欄具體為何、抑或是依據何種論述形成。

盧業中指出,雖然拜登上任就講過美中關係是該競爭時競爭、該衝突時衝突,但美中關係的「護欄」一直不夠具體;這次要看護欄到底是什麼,要做到何種程度,才能避免雙方關係出軌,但恐怕難以在一次會談就完全定案。

此外,盧業中說,台灣另須留意的重點是,拜登是否會親口說出兩件事,一是「不支持台灣獨立」,另一是拜登會不會回到前總統歐巴馬時期的提法,就是「希望兩岸建設性對話」。

盧業中表示,美國前總統川普時期只有在行政官員層級提及促使兩岸對話,川普本人從未說過希望兩岸有建設性對話;因此,拜登這次若親口講出這句話,可能會讓習近平感覺到這可算是「構成護欄」的一部分,台灣就要留意該如何解讀。

盧業中指出,目前兩岸政治互信非常低、甚至是負面的,若拜登有表達兩岸應對話,台灣可視為契機,畢竟兩岸間也該有護欄;台灣日後可向美方表達有意願進行建設性對話,並請美方幫忙勸說北京,進而藉拜習會「認知」為兩岸護欄的一部分,對台灣來說會是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