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初的時候,我跟葉老師(前段時間很火的葉飛,舉報很多公司進行「市值管理」)實習過小一個月,是通過我爸一個朋友的介紹。

那個朋友之前跟他一起做生意的,後來生意不成離開成都去了上海,但在金融行業混得還不錯。他能言善辯,膽子大路子野,性格沉穩,也算入對了行。

我實習過很多地方,每一個帶過我的領導我都很感激,都會稱呼為某某老師。

即使葉飛教給我的不全是正面的,但是要戰勝負面的前提便是先了解負面。從這一角度講,我還是稱他為老師。

下圖是我當年和葉老師實習時發的朋友圈:

跟葉飛實習的一點感悟,直面「市值管理」

先跟大夥聊聊幾件趣事吧,通過這些小事情分析一個人的特質,這樣便來理解他的種種行為。然後再來聊聊大家最感興趣的市值管理。

跟葉老師見面寒暄幾句後,他便問我爸企業規模怎麼樣,我如實交代後他說:「那離上市還遠嘛」。

我提前就知道我爸那個朋友很喜歡誇大(事實上金融圈很多人都這樣),介紹我都說我北大畢業,我央財菜雞一下受到很高的吹捧有點不適應,但還不敢馬上澄清。

雖說早就預感我爸的朋友會誇大很多,但是當時的我社會經歷還不豐富,一下子感覺很尷尬,趕緊出去說給他倒茶。

我對他第一感受就是,說話非常直,並且這個感覺貫穿始終。

有一次他跟一個基金經理喝酒,對方說他曾經是什麼地方冠軍,他馬上讓我查私募排排網,說最討厭別人騙他,這些都是當對方面說的。

我查完後來給他看,他說這人當時不是基金主要負責人,就是吹牛。

還有一次我們在公司調研,台上有個外國工程師講解公司產品。葉老師突然問我「可不可以結束去吃飯這句話用英語怎麼說?」,我給他翻譯後他便模仿我說的英語舉手發言,老外笑了笑說當然可以,隨後就結束去吃飯了。

一個完全不會英語的人,能夠這麼自信地當眾提這麼尷尬的問題,我很驚訝。

他吃飯的時候給在場各位都遞了名片,也收了很多名片,基本都是券商或者基金的研究員。然後在中途就直接離席去往下一個目的地,全場那麼多人就只有我們提前離席。

我對他第二個印象是活得非常灑脫,有錢就花,從不節約。

他在外吃飯每頓至少300塊錢起步(就是他、我、他助理三個人,沒有客戶),這只是最少300,不是平均300。

在家點外賣的時候也不節約,他的字典里估計就沒有節約這兩個字,我給葉老師說要不要問問他們,要不要跟我們一起吃外賣,他說不用了,管他們吃不吃都先點上。

這對於大佬來說似乎沒什麼,但是當時他可是身背巨額債務。

我感覺他似乎沒有那麼在意能不能還清,能不能購置房產啥的,只要他還能炒股,還能在行業有影響力就是快樂的。

跟葉飛實習的一點感悟,直面「市值管理」

我對他第三個印象是非典型金融人。

金融圈很愛吹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我曾經跟人說我在中信建投實習過,他說他認識中信建投老總,改天給我介紹。我給另外一個人說我想落戶上海,她說到時候找她,她幫我解決。

葉老師不怎麼愛吹牛(至少在金融圈算是這樣的了),也不愛奉承別人。別人飯桌上對他說久聞大名,他也沒有藉此進行商業互吹。飯桌上他話不多,聊的一般都是正事,不愛寒暄。只有跟老朋友一起喝酒才會說得不停,聊過往的事情。

他也沒有金融人那種理性思考利益為先的精神,有時候就很孩子氣。

他每天都要微博直播,粉絲沒記錯一百萬左右吧,但是疫情的時候直接抨擊政府領導導致被封號,這種事大概只有小孩才做得出來吧。

這就是我對葉老師的印象,非常喜歡炒股,炒股是一項樂趣而不只是為了賺錢,我甚至覺得相對於錢他更喜歡炒股的過程。同時他不像其他金融人員一樣圓滑,甚至有點理想主義,某種意義上像個文青,只不過他喜歡的股票看起來一點也不文藝。

跟葉飛實習的一點感悟,直面「市值管理」

知道了這個人,我們才能理解這個事,就是曾經霸榜金融圈頭條的「市值管理」。

這件事很簡單,就是坐莊,拉高股價然後出貨賺錢。不過後來錢沒談妥,開始互相威脅,最後葉老師選擇自爆,拉所有人一起下水。

出現這種事,估計威脅他的人也沒有想到。大家都是為了賺錢,賺錢就是為了花錢,坐牢了那再多錢有什麼用呢?

他們應該覺得葉老師不會自爆,應該就是吹牛,畢竟金融圈的人太愛吹牛了。

但是他們不知道葉老師,從不吹牛。

跟葉飛實習的一點感悟,直面「市值管理」

跟葉飛實習的一點感悟,直面「市值管理」

葉老師說過,他不喜歡別人騙他。

葉老師說話做事很直接,這次就直接找到了證監會。

他現在應該在監獄裡了,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關注他熱愛的A股。

他的朋友圈早已沒有更新,以前每天都要發好多條,基本不是推薦股票,就是展示跟他直播的美女。

跟葉飛實習的一點感悟,直面「市值管理」

最後聊聊金融股市跟市值管理必利吉/ 必利吉正品/ 必利吉效果 /必利吉哪裡買 /超級威而鋼 /必利吉副作用

我一向支持長期價值投資,因為我也有一點理想主義,有一些家國情懷,我支持把錢投到需要它的公司去,最好是國家需要的公司。

賺錢當然是好的,如果能幫助到國家就更好了。

這也是我為啥不太喜歡量化的原因,量化在我看來就是投機,通過機器算法收割散戶。但是好像量化公司也需要行業研究員,不是我熟悉的領域不過多說了,門外漢就不誤導大家了。

經濟的全稱是經世濟民,金融應該是對人民有用才行。

為什麼網際網路跟金融都有爆出高工資,但是大家對金融怨言頗深,但是對網際網路就很寬容?我覺得可能就是大家覺得網際網路公司給自己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金融公司老是想坑自己錢。

甚至我的朋友都覺得我之後肯定能騙很多錢,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我推薦的股票必須漲了我才有派點。研究員跟銷售不一樣,研究員跟客戶利益是一致的,銷售則沒那麼多講究,賺錢嘛,不寒磣。

我大二寒假的時候跟葉老師實習,實習完我一度以為金融圈就是要靠資源、靠資金、靠人脈才能賺錢。

不過後來隨著實習更多了,發現人脈固然很重要,但是更多的還是靠知識跟努力。研究清楚公司業務、上下游,做好跟蹤,不停地打聽信息並且進行整合,才是研究股票的關鍵。

葉老師讓我直面金融的黑暗面,但是真正的樂觀是面對黑暗也不要丟掉內心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