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甚麼是家人,家人又是靠甚麼來連繫?」這是《同一屋簷下》想要探討的問題。有幾多觀眾也有一起反思過這個問題呢?這樣說,正常有獨立思考的人,應該都必然想過這問題,差別只是對於問題的深度,由經歷造就的認識及認知,改變有關的答案的面貌。基本上,家庭生活愈幸福,人生愈平穩的人,一般答案是最淺白的。

 

《同一屋簷下》的兄弟姊妹各在不同家庭中寄養,有中產醫生家庭,有邊青不良少年,有自閉症患者,各式各樣的背景。假如只有姓氏及血緣,能否就把人圍在一起,劇集裡的主角們,當然最終成功實現。

 

那到底血緣關係,是否真的那麼重要?看看編劇最初設定,只有長子達也及養女對重組家庭願意付出,反而真的擁有血緣關係的幾位親人還興趣缺缺,可見編劇已給出了答案。改變一個或維持一個關係的因素,從來都不是血緣,而是家人為了家庭,做了甚麼。正因為達也及養女小雪努力不懈,才能串連起所有家人,重新組成一個家庭。

 

其實相關的概念在儒家文化中也有,所謂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一切並非與生俱來,跳出這個陳腐的思維,正是獨立思考的第一步。